|
这两天读了《高效课堂22条》的序言及第一章,心里受到了很大的撞击,一为学生、二为作为一名教师的自己,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以前在教学中总怕学生哪个地方学不会、学不好,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的讲、一遍又一遍的重申,尽管学生的成绩也上去了,但是也从中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做过的题型只要在稍微变动一下,就会难倒一部分人,当时我就想这是为什么呢?明明学的很好,已经学会了呀?怎么还会出错呢?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以前的教学只是把知识强行灌输到孩子的脑海里,一遍听不懂讲两遍,两边听不懂讲三遍,而忽略了有那么多时间何不引导他们自己学习,充分调动他们主人公的责任心。
再看《高效课堂22条》引子就很令人震惊“谁弄丢了教育的幸福”中间说的很多问题,例如学校病病恹恹,校园死气沉沉,一切都沉凝的像被被某种可怕的东西笼罩住一般,都说孩子是花朵,可谁见过有人把花朵浸泡在污泥里;还有什么“母校是文明监狱”这些字眼很是令人深思,其实在我们身边都有发生,包括我自己,高考结束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教材、教参全都卖掉,当时就像是卖掉了一直压在身上的一个大包袱,还有每年都有一些男同学当高考结束后总要凑在一起打架,现在想想那是他们想要将压抑已久的心情发泄出来。如果老师及教育界能更早的发现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中得以施展,给他们给大的空间发挥他们主人公的责任心,而不是老师代替他们,那么也许就不存在一进教室就有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想要找个地方或找点其他的事情来发泄了。
其实,老式教学只是老师对同学们的不信任,总是怕孩子们干不好、学不好、总担心有很多问题孩子发现不了,不能放心的把原本就属于他们的课堂交给他们,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禀赋,每个人人的思维、智力和才能都各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每个人都能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展成就,现在就是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为孩子们提供这样一块土壤,让孩子们的思维得以发芽、开花、结果。
现在,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有很多报道都意识到中国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多都是“高分低能”,在我们那一界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有一位同学,成绩相当好,每天就是坐在教室里面写呀、算呀,其他一切事情全然不问,衣食住行全都有他的姐姐帮他,高考结束后,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很是令人羡慕,可是没多久,就听说他被清华给遣送回家了,原因是他竟然生活不能自理,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可悲,现在想想可悲的不仅仅是我的这位同学,更可悲的是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模式,《高效课堂22条》中的一个个“血案”令人触目惊心,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考试成绩,毕竟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预示学生将来的成就,
目前,教育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思想感情,把孩子的能动性、创造性尽可能的开发出来,愿我们的教育能够及早的还孩子们一个思维的舞台,让他们在原本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的发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