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的领空中驰骋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 陈益民
【摘要】
“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我们语文工作者都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课内课外,双管齐下,熠熠生辉,为阅读教学创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兴趣 阅读 自主
【正文】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阅读和表达(讨论交流、谈话、写作等)是人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我国语文教育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每次的考试卷分值的分配中,阅读理解占30分,写作占40分,这两部分占了整个试卷分值的“大半壁江山”。因此,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认为语文工作者都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创新发展。
一、课内引导,自主探索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是轻松舒展的过程,并能自主获取知识,那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并以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
(一)激发兴趣,唤起参与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造成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进入自主式阅读的最佳状态之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1.指导预习,培养兴趣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并培养预习这种主动性的学习行为习惯。
首先,在课文中圈出要学的生字词,多认读几遍;第二,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整体感知内容;第三,将自己喜欢的片段多读几遍,读出感情,还可用摘抄本把好词佳句摘录下来;第四,画出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请教;第五,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预习的指导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从指导预习到学生独立预习。老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让课堂满足学生渴望了解未知生活的需求感,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干的舞台。成就感得到满足,学生当然乐于去预习。由此,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2.激发欲望,探索新知
(1)鼓励质疑,启迪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小学生富于好奇心,求知欲旺盛。因此,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并让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边读,边想,边画出不懂的字、词、句,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释疑,即“读──批画──质疑──再读──讨论──释疑”。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能成功的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所得到的答案,印象会特别深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自学能力。
(2)各抒己见,展现自我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的限度。”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如教学《充气雨衣》后,我让学生说说日常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其中一位学生说,现在的天气早晚温差大,早上凉,中午热,我们早上穿的衣服刚好,到了中午就觉得太热了,如果我们的校服能够自动调节温度就好了。我当时表扬了这个学生,夸他爱动脑筋,其他学生受到了鼓舞,也都主动积极地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学生发言时,我还采用鼓励的态度,多诱导、多表扬,使学生得到动力,勇于表述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在自我展示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潜能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落实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拓展学生思维,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披文入情,以情入文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情感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当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在教学中,“蓄情”是前提,“融情”是延展,“喷情”是目标,遵循了这一科学的情感发展的过程,便能有效地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推动学生的情感活动不断深入,掀起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情感波澜,实现“课伊始,情已生;课正行,情正浓;课已毕,情犹浓。”的美好境界。如教学《丑小鸭》时,课伊始,极力渲染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受尽寒冷、饥饿与痛苦,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丑小鸭,感受丑小鸭的生活遭遇,然后又把学生拉回现实中,将丑小鸭的生活与我们现实的生活作对比,让学生在这巨大的反差中,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让学生入情学文、悟理,既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又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