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01:4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内容

  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编写。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第二部分。《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侧重讲孩子对父母的爱,引导学生多了解、体贴父母,并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落实在行动中。本课共三个话题,分别是“我们都爱父母”“我们了解父母吗?”“爱父母,在行动”。

  教材第72页呈现了来自不同家庭的子女是怎样担心、心疼和思念父母的情境,旨在从生活的具体场景切入,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已有的经历和感受。

  教材第73页主持人的提问有两个,第一问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第二问旨在为开展给父母写档案的活动做铺垫。三幅插图旨在提示学生了解父母的途径有哪些。孔子名言告诉学生学习要明其意,悟其理。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启蒙和熏陶。

  教材第75页。呈现了两篇文字资料,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学生通过交流懂得如何做才是爱父母的表现。

  学情分析

  《道德与法治》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在教材的几个学段都有所体现,低年段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强调家庭生活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以及初步体会家庭的温暖,中年段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和接纳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了解父母,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了解自己家史,提高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习本课的是8-9周岁的儿童,他们知道父母爱他们,但不会主动关注父母日常生活细节中的爱,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和不能体察的问题,也有理所当然享受父母关怀的现象,这些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可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父母,教育需要引导他们用行动去爱父母,学会表达,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服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爱父母,了解父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调查中了解父母,明晰爱父母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调查,课上汇报交流,走近父母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父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分享,感受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互相流动的温暖的爱,体会孩子对父母的理解、思念、心疼、担心都是爱父母的表现。

  重难点

  通过课前调查,课上分享,加深对父母的了解,把对父母的爱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资源

  1.学生准备:课前进行亲情大调查,了解父母的身体、工作、生活、兴趣爱好、烦恼等情况,写成调查报告《亲情备忘录》。

  2.教师准备:亲情调查表;歌曲《让爱住我家》下载;3.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欣赏歌曲,营造爱的氛围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让爱住我家》,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歌曲。

  3.交流感受:听了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举手随机发言。

  教师小结:天下的爸爸妈妈都爱着他们的孩子,孩子们也都爱着爸爸妈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一课,来聊一聊“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个话题。

  二、学习过程

  活动一、我们都爱父母

  (一)交流自己爱父母的表现

  问题1:你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爸爸妈妈的?学生交流。

  问题2:看看他们是怎么爱父母的?交流来自于同学们爱父母的照片和视频。

  (爱父母,体现在为他们分担家务,做好自己的事情,照看二宝,帮父母捏腿脚去疲劳,帮父母倒水,假期陪伴去旅行,亲子共享读书时光等。)

  (二)了解教材事例,体会爱父母的方方面面

  1.谁来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幻灯片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1)天都黑了,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担心爸爸有意外)

  (2)看到妈妈难受的样子,我心疼得不得了。(心疼妈妈生病)

  (3)元旦快到了,爸爸妈妈能回来看我们吗?(想念父母)

  2.同样的感受,可能我们也有过,谁愿意分享吗?

  3.学生简单谈自己对父母的心疼、想念等事例。

  教师小结:当亲人远离时思念、生病时心疼、回家晚担心等等,这都是我们爱父母的情感表现。

  活动二、亲情大调查

  (一)小组交流:我的爸爸妈妈

  1.教师导入:爱父母,还要了解父母。课前同学们做了“亲情备忘录”的大调查,了解了父母的个人信息、工作情况,兴趣爱好及烦心事等,并结合调查写出了情意浓浓的调查感受,咱们先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调查吧。(调查表附在文末)

  2.学生小组交流。

  (二)全班分享汇报

  1.教师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调查报告?

  2.学生上台进行汇报发言,谈感受。

  3.你在亲情调查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你还想了解父母的哪些方面?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了解到?

  学生发言、交流。

  4.教师总结:听完大家的汇报,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言。

  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受到你们都很感恩爸爸妈妈。通过调查,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父母,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们的喜与忧。请你把此刻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到调查纸背面的大桃心里吧。

  活动三、爱的延伸

  教师总结:(播放课件)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学习,我们知道了理解是一种爱,心疼是一种爱,担心是一种爱,思念也是一种爱。爱的表达有许多种,就让我们在生活中继续用行动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每天为他们做一点儿事,让所有的桃心上(见课件)写满我们爱的语言,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家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01:47:04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分析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二课,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中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和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而编写的,教学这部分时,要着重定位于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唤醒学生对父母的情感。

  这一课时分两个版块进行。第一版块的话题是“我们都爱父母”。此话题呈现了来自不同家庭的三幅图,分别从生活中一些具体场景切入,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担心、体贴与想念,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浓于血脉的情感,那就是父子情与母子恩,这是世界上最纯粹、最自然的爱。教师在执教时,要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激发出孩子埋藏在心底的那份对父母难以割舍的自然情感。

  第二版块的话题是“我们了解父母吗?”。教材第73页主持人的提问有两个,第一问“你了解父母吗?”旨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第二问“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了解父母呢?”教材中的三幅插图旨在提示学生了解父母的途径,比如在与长辈的聊天中、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中,与他们的朝夕相处中的感受等等,这个活动旨在为开展给父母写档案的活动做铺垫。父母精心呵护着我们,对我们非常了解,但我们对父母了解多少呢?围绕此话题设计了“我为父母写档案”的表格,这份表格不是简单的问答填空,而是让孩子们第一次认真地目光聚焦在自己的父母身上,让他们领悟到:原来父母的身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康,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父母的原来也是有烦心事儿,他们也会心情低落,需要疏导和安慰;原来他们在工作时很忙碌,工作千头万绪很繁杂,他们也会遇到困难,也会受到指责;当只有他们深入的了解父母,才会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感触,真正达到明其意,悟其理。

  在引领学生在填表格的过程中,增加对父母的了解,学会懂得父母。

  二、学情分析

  《道德与法治》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在教材的几个学段都有所体现,低年段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强调家庭生活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以及初步体会家庭的温暖,中年段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和接纳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了解父母,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孩子都是爱父母的,都有爱父母的自然情感。但本课的教学对象基本都是8-9周岁的儿童,他们知道父母爱他们,但不会主动关注父母日常生活细节中的爱,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和不能体察的问题,也有理所当然享受父母关怀的现象,这些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

  因此,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爱,更重要的是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让他们关注和体谅父母,获得在内心世界对父母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的目的与结构特点,针对教学对象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先来说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三方面来达成:

  1.通过课前调查,深入了解父母,反思自己对父母爱的缺失。

  2.留心观察生活,知道父母的爱体现在点滴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3.了解父母的基础上,分享爱的故事,激发学生表达爱的愿望,用恰当的方式,具体的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接着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课前调查问题的提出,深入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辛苦与不易。

  教学难点是用恰当的方式,具体的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本节课将以“情”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在每一个活动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走近父母,了解父母,让“情”流淌迂回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出温暖、幸福、温馨的氛围。

  在这样一个设计理念下,我将围绕教学目标,突出生活性的课程性质,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走近父母。

  教学初始,谈话导入,“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最了解我们的人,是最包容我们的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我们的成长,为我们倾注了太多的精力与心血”。于是引入问题:“关于父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这一问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从课堂走近生活,在他们熟悉的家庭生活中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行归纳总结,比如是生日、工作、爱好、习惯等。

  此问题结束后,我将出示自己与孩子的调查表,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问题,即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细致全面,但儿女对父母却知之甚少,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反思自己平时对父母的疏忽,对他们关心的缺失,如何弥补这个缺失,是学生自问自省的问题,在思考中追问“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父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教材P73图片,将途径课概括为与父母主动沟通、留心观察、询问长辈,生活体验,也为课后活动“我给父母写档案”做好铺垫。

  从今天开始,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与途径,用心观察,理解体谅,心怀感恩,此时,不失时机地出示古训《增广贤文》“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使学生明白,动物都知道感恩父母,何况我们人呢?引入真实感人的故事——《背着母亲去上学》,这个故事在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活动二:你在我心中

  为教材P72三幅图的出示做好了铺垫,这三幅图从不同角度、不同家庭、不同场景切入,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担心、体贴与想念,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一种浓于血脉的自然情感,就是父子情、母子恩,这是世界上最纯粹、最自然的爱。这些情感如何激发,需要教师设计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在这里我将举一例说明,第一幅图中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夜幕降临时,准备与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心理活动,一句“爸爸怎么还没回来?”体现了儿子对爸爸的牵挂与担忧,可牵挂的是什么?担忧的是什么?就是对问题深度的追问与思考。

  各种猜测就是学生内心的感受,真实的想法,就是情感的流露,“爸爸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爸爸是不是工作不顺利?”“爸爸是被堵在路上了吗?”在猜测中,学生就学会了担心,知道了牵挂,就这样激起了学生对父母埋藏在心底却不曾唤醒的真爱,爱在课堂中流淌,情贯穿于课堂。

  活动三:我们的故事

  在完成“走近父母”“你在我心中”这个教学活动后,孩子们的情感,情绪已经有小小的触动和波澜,但还需要一“石”激起更多的浪花,那如何调动,如何激发出孩子们的情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第三个活动“我们的故事”这样一个环节,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讲述了自己和父母的故事,其中一个孩子就讲述了他和爸爸的故事:爸爸为了培养他独立能力,决定让他独自上学,可走路上学得提前20分钟起床,心里很是不高兴,觉得父母狠心,直到有一天他无意发现爸爸一直悄悄地跟随其后时,他终于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故事虽并不是轰轰烈烈,但都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在一个个故事的讲述中将学生的情感推至高潮,以“深感人间儿女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活动的升华与总结,故事讲完,孩子们的心灵被触动了,眼圈红了,眼泪流下来了,这一刻,孩子真正的情感流露了出来,让学生从“动心”到“动情”。这一活动是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设计的,是在了解,体谅,理解的基础上对情感的助推与升华,最终落实到行动——用恰当的方式,具体的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这节课的设计使教学目标精妙地在活动中达成,教学生成巧妙地在智慧中化解,心灵启悟美妙地在教学语言开启,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20: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