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读书推荐 读《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11:5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叛逆是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或多或少的区别。有人说孩子叛逆是一个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家长忍一忍、等一等,叛逆期过了,就没事儿了。殊不知持有这种想法人是对问题的逃避和对孩子成长的忽视。叛逆,并非一个阶段的问题。在孩子的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甚至成人时期,都有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挣扎情况。但是,如果你被动的等待孩子走出叛逆的处境,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而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要怎么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呢?

最近,听了樊登老师的读书分享《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 Ten days to a less Defiant Child.作者是美国知名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关系治疗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博士。杰弗里•伯恩斯坦博士专注于儿童和家庭咨询20余年,曾帮助1000多个孩子和家庭修复关系,重获温暖的家庭生活。

Ten days to a less Defiant Child——用十天减少孩子的叛逆,每一天需要做一些事情,当家长每天做一些事之后,会发现孩子叛逆的状况有所好转。

所以,当你也遇到孩子叛逆的问题时,要相信,你一点都不孤独。这本书用十天的练习帮助父母学会怎么跟孩子相处。当你充分理解这本书的宗旨:"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不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你会收获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孩子和一个全新的自己。

长期以来,我们对孩子的“叛逆”误解太深,需要重新认识。误解深,因为:1.千年来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成人们产生根深蒂固的观点:叛逆=不乖、不孝、不敬;2.儿童心理学和脑科学,刚刚进入现代家长的视野,缺乏这些知识的情况下,没有能力理解“叛逆”背后的原因。而本书的作者伯恩斯坦,在书中介绍了一个10天计划,每个章节教述一天家长所需要做的是。是的,您没有看错,是指导纠正教育家长,正可谓家庭教育的核心:“孩子病了家长吃药”。

现在开始我们十天的练习。

第一天,了解孩子为什么叛逆。从识别自己的行为开始,认识孩子的叛逆行为从何而来的。做得好的要坚持,做得差的也不要内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开始反省自己就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书中指出,作为父母,我们自己越放松,孩子的叛逆行为会越轻。父母对一个孩子的行为态度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照顾好自己,才是对孩子负责的行为。

第二天,要学会理解孩子。如何倾听是关键。几乎所有叛逆的孩子都会觉得不被家长所理解。我们都爱孩子,但是只有爱是不够的。你要知道如何表达爱,要学会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参看《一念之转》、《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积极面,才能做到耐心的倾听。不要轻易下结论,贴标签,学着蹲下来,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当孩子跟我们有不同看法时,我们不要给孩子未经请求的建议,不要轻易的跟孩子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

第三天,要学会避免大喊大叫。我们几乎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总是在我们气急败坏,大声训斥的时候才会"老实一些",才会"听话",才会"唬得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学会察言观色,知道当我们从唠叨升级成吼叫的时候,才是必须要动手的时候,才会不紧不慢的完成。到了青春期,有些孩子甚至不理我们,少交流,不沟通,让我们有深深的无助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书中指出,当父母大喊大叫的指责孩子时,孩子并没有学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他不知道事情的边界在哪里,他是凭着你的吼叫来判断这件事的正确性。当孩子面对大吼大叫的父母时,原始脑控制了孩子的身体,"打或者逃",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复制或不理会"。孩子是我们的复印件,原件没有控制情绪的内容,复印件不可能无中生有。大喊大叫当时看起来立竿见影,非常有用,但是它会导致孩子怀疑,父母到底是不是爱他,这会让孩子孤独,害怕。并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为"反正你不爱我",导致用叛逆的手法与我们对抗。而我们大喊大叫的真实原因,是想表达内心的愤怒,当我们出现愤怒情绪时,可以先跟孩子表达此刻的感受,暂时离开,等情绪平稳时再回来解决问题。(参看《正面管教》)识别大喊大叫的原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这本书里也有很多方法帮助我们如何克服大喊大叫。

第四天,避免权力争夺。不要跟孩子像孩子一样争夺。权力斗争往往落得两败俱伤的境地,甚至会更惨。有些原则你认为是必须要坚持的,但其实你是受着输赢感的控制。叛逆的孩子对自己有什么权利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认为自己跟父母是平等的,所以在权力争夺之后,他们会强烈的感觉到"你不爱他"。《无条件养育》中写道:无条件的爱从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能够避免权力争夺的重要工具就是"无条件的爱"。避免权力争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掌控权。到底是"赢得"孩子还是要"赢了"孩子,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在这里,"赢了"就是权力争夺的赢家,"赢得"就是无条件养育的结果。如果父母只是做出建议,孩子可以做出选择,就可以避免权力争夺产生的后果。重点是父母要改变心态,记住三句话:面对孩子不要操控他,而是要赋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当你心平静和,果断坚决地表达你的看法和信念时,你的孩子更可能会听;(《正面管教》的和善而坚定)没有哪个成年人讲过,因为父母太理解他们,而度过一个可怕的童年。这本书提供了16个秘诀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技巧的学会避免权力争夺。

第五天,加强孩子的积极转变。鼓励很重要。塑造一个人行为最重要的手段,不是在他做错事时批评他,而是在他做对时告诉他为什么是对的。不要用物质奖励取代口头奖励。多用鼓励而非赞扬。鼓励和赞扬不同,赞扬针对个人,孩子需要寻求别人的认可;鼓励针对行为,通过努力和改进,孩子会为自己的改变而产生自信。我们鼓励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态度要真诚。2、相同的事情不要多次重复。3、鼓励需要说出事实。4、鼓励要及时。5、要多样化和见机行事。6、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第六天,依靠纪律来约束。最可靠的纪律是关爱和理解。不肯悔改是叛逆孩子伪装自己的方式。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做到让孩子承担后果的同时又做到非控制。(参考《非暴力沟通》)纪律约束时,要注意:言行一致;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了解其背后代表的语言并给于反馈和纠正;愿意跟孩子协商;制定家庭规则时尽可能让孩子多参与(开展家庭会议);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及破坏规则的后果;私下给予回应;事情结束后要跟孩子强调:我非常爱你,我不喜欢的只是你刚刚的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只有无条件的爱存在,惩罚才会有效,否则,这将会是孩子叛逆的理由和藉口。这和正面管教的理念是一致的,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娇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娇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只有和善而坚定,才能塑造一个孩子的优秀品格。

第七天,学会调动家人的支持。书中给出的建议是:1、父母之间要结成联盟,夫妻关系要远远优先于亲子关系。父母关系不好,孩子会首先丧失安全感;(此处参考《亲密关系》)2、运用本书的策略执行前六天;3、创造机会,能够让大家一起参与并开怀大笑,4、获得更多亲朋好友的支持让大家都融入进来。

第八天,开始着手减少孩子在学校里的叛逆行为。有时候,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和学校表现得未必相同。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校的集体生活,厌学,或是参与感不强。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可是,老师未必会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这时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参与。此时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坚决、非控制的态度;同时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配合老师的工作,参与解决问题;当出现严重矛盾时,请教专业人士进行沟通;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楚的认识,帮助老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让双方都有很好的互动。当问题出现转机,朝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不要忘记,肯定孩子的同时也要肯定老师的付出。感谢是必不可少的。

第九天,学会克服顽固性的障碍。例如: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学习障碍,抑郁症,燥狂症,焦虑,酒精滥用等等。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家长需要耐心并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还需要给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十天,从长远来减少叛逆行为。要知道,孩子的行为会有反复,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能因为暂时的波动而有挫败感。当孩子用叛逆来试探我们的耐心时,家长们一定要坚持住,不要失去信心,相信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坚持学习,每日反省,以无条件的爱来容纳孩子,安抚孩子曾经受伤的心灵。家长们也要学会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活出全新的自己,不要只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做孩子的榜样,要知道,孩子是你的复印件,如果家长用积极的,正面的,乐观的心态去生活,相信孩子也不会偏离得太远。

这是一本交给我们不打、不骂、不动气的温暖教养术,让我们通过十天的时间,减少孩子的叛逆行为,让孩子的叛逆状况发生好转的书。大人平和从容,孩子不易叛逆。

我们要温柔但要有边界,坚持做下去,不要试图控制孩子。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要想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7: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