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桂馥兰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有教学反思免费下载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36:14 | 只看该作者
摩擦力
         ——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特点是突出实验探究——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体现“注重科学探究”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各种摩擦现象引入新课,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就发动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关于该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同时引导他们对猜想的结果进行预测,接着进入“制定计划”阶段。并引导学生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在学生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记录,实验后小组公布实验数据,相互交流,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总结归纳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基础上,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这部分知识是“从物理走向社会”的重要素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供实例,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的是摩擦力,教材有意的将这一节安排在“二力平衡”之后,是为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供了实验原理,使之成为一次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重点突出“猜想与假设”的环节。然后介绍摩擦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诸多表现,从而让学生归纳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法建议★
本课有三个内容:了解摩擦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的利用与防止。教学中对三种摩擦力的认识,不要随意的拔高教学难度:让学生明白可以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即可;对静摩擦的认识更多的是从“二力平衡”的角度分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灵活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轻松掌握。探究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形下,通过自主实验,使思路清晰起来,并逐步总结出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已经了解,通过生活经验,对“摩擦力”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易误认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前面章节知识的积累使学生比较容易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同时由于生活经验,也比如容易理解摩擦的利用和防止,利用多媒体、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很容易。
★学法引导★
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同时深入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力及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实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1分钟)
同学们,你是否对我们身边的某些物品的构造或人们生活中的某些做法产生过疑问:为什么墨水瓶盖上有许多竖条纹?自行车轮胎和鞋底上为什么会有凸凹不平的花纹?骑自行车刹闸时为什么要用力捏闸?夹克衫的拉链不能流畅地拉动时,为什么在拉链上涂抹上一点石蜡后便能流畅拉动?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展示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解
1.认识摩擦力(约5分钟)
教师:将手用力压在桌面上滑动,感受一下滑动时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36:21 | 只看该作者
压强
       —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感知导出问题,从而简单地介绍压力。进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引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感受和回顾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对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评估和应用。
★教材分析★
“压强”概念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课有两个内容: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利用教材图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小小的蚊子可以把口器插入皮肤,而骆驼不会陷人沙漠中,是不是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压面积有关系?猜想得对不对,要用实验来检验。这里渗透了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对学生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很重要。由实验得出结论后,使学生认识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需要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力就比较顺当了。理解了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就不难找出途径了。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情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不知其所有然,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对“探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环节有一定认识,还不能达到灵活地运用。
★学法引导★
学生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3分钟)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1.在茫茫雪原上,步行的人常会陷入及膝深的雪中,滑雪者却不会陷下去,这是为什么?
2.观察教材中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蚊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口器插入皮肤,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师:从同学们看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人站在雪地上,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蚊子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皮肤中?
生:蚊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口器插入皮肤中,是因为蚊子的口器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生:骆驼没有深陷入沙中,是因为它的脚掌大。
师:其实这些现象都是由压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那为何作用效果又不同呢?这正是本节课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解(约30分钟)
(一)压强
1.压力(约5分钟)
师:什么是压力呢?请看大屏幕:
举例:水平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指出压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压力的施力物体:人;压力的受力物体:地面。及手按图钉、鸟啄树等引导学生分析压力的特点。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对墙面的力还是对树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垂直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压物体。
师:下面请同学们画出图中图钉对墙面、茶杯对桌面、木块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师: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吗?方向相同吗?
生:根据对刚才几个物体压力的分析,可以看到压力的大小、方向与重力的大小、方向不一定相同。
生: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方向相同。
生:装了水的桶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应等于桶和水的总重力。
【设计意图】通过讲评,为后面实验探究和压强计算做好铺垫,降低难度。
2.压强(约20分钟)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笔,用手指同时对笔尖和笔尾施力,如屏幕图所示,体验有什么感觉?然后再用力些,又有什么感觉?
生:用手指压笔两端,手有痛。
师:手对笔施力,手为什么会有痛?
生: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时笔对手施加了力。
师:这个力就是压力。
生:与笔尖接触的手指更疼!
师:你觉得产生这样的结果原因是什么?
生:我觉得与手和笔的接触面积有关,靠近笔尖的手指与笔的接触面积要更小。
师:我们把这个接触面积叫做受力面积。
生:用的力越大,同一手指就越痛。
师:手的疼痛长度不同,说明了笔对手的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根据你们实验时的感受,想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师:手的感觉只有你个人知道,如何让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
生:通过比较同一物体的形变大小,受压物体形变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反之不明显。
师:那么被压物体是选择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还是不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
生: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这样便于观察。
生:可以选择海绵、沙等物质。
师:要验证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只有通过实验去检验,这里准备了一块海绵、一个小桌、一个砝码,大家讨论一下,该怎样设计实验才能达到目的?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
演示:用图示装置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        压  力        受力面积        压力作用效果
甲        小桌的重力        桌脚        明显
乙        小桌+砝码重力        桌脚        很明显
丙        小桌+砝码重力        桌面        极不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36:29 | 只看该作者
液体的压强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
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
自学与互学  总结归纳  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接受科学态度的培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1.如下图所示,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杯子中的水,如果杯壁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明水具有       性。有杯壁的存在为什么水就不流散呢?说明杯壁对水     力的作用,同时水对杯壁     力的作用,即,水对杯壁       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
3.如果水的压强只是向下或侧向的,如下图所示,那么浸在水中的物体     (“一定”或“不一定”)向下运动而不向上运动,浸在水中的物体都是下沉的吗?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合理推理出结论,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又为学习浮力打下基础。
二、新课讲解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探究液体是否存在压强(约4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或装置,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液体有没有压强。提示:利用力的作用效果。方案1:利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案2:利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分钟左右的讨论,学生有没有设计出方法或装置不要紧,关键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对有效思路给予以表扬)
讨论过后,展示老师采用的装置,如下图。玻璃杯的底是用橡皮膜来制作的。倒入水后,如果有压强,橡皮膜将发生形变(侧橡皮膜先不提及,实验时将它背向学生)。

老师演示,倒入水后,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方向向哪?为什么?
然后老师假装不经意将侧膜转向学生:这个玻璃筒侧壁也开了口,让我用橡皮膜堵住了。
如果有学生发现此处橡皮膜外凸,就势引导提问,如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36:35 | 只看该作者
大气压强
★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固体以及液体的压强的认识基础上,针对气体是否存在压强、气体压强有那些特点以及如何测量大气压值这三个问题,进行的一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课在一定的力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方法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以及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形象补充说明的作用。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结合力的测量、二力平衡、压力、压强、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先通过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再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既是对以往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为后面学习“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及“浮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大气压强的学习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2)教法建议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课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气体压强更为抽象,所以容易被忽视。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和运用,突破难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要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估测大气压值的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完成,并对实验进行评估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实验为基础、感性认识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4)学法建议
学生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探究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身边的物品与器材,进行开放性的体验和实验,力争把这种“完成形式”知识改成“待建形式”的知识,模拟当年科学家的探索过程,通过探索去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知道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知道大气压与高度和沸点的关系。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课件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36:43 | 只看该作者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是流体在静止状态时有关压强的一些现象规律,通过本节课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流体流动时,流体的压强还跟流速有关。主要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现象。
(2)教法建议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采用简单吹纸片的实验引入,通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共同点,自然进入探究的课题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几组探究实验,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得出气体结论后,在演示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把结论推向普遍。然后理解生活生产科技中的应用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理念。
(3)学情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规律,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飞机的升力等。另外,由于升力和浮力有较多的共同点,便于学生比较二者的区别。总之,本节课的内容与浮力、液体压强、大气压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流体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4)学法建议
“流体压强和流速”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如飞机的升力、船吸现象、弧线球、帆船的动力和雨伞的设计等等,在传统的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在一堂课内学习这么多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多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课后上网查找,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个体-合作”的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和飞机升力产生原因的基础。
难点:由于学生看不见气体的流动,所以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如果我向它吹气,会出现什么情况?(向上飘起)
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现象,那我们现在想想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呢?房门,衣服,地面的纸片会飞,龙卷风,它经过的时候房屋的屋顶会被吸走。公共汽车的时候,打开车窗,窗帘会往外面飞。骑自行车,有的时候帽子会被风给吹走。师:纸被你吹起来了,真奇怪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现象吗?
师问: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现象,那我们现在想想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呢?房门,衣服,地面的纸片会飞。
生:都有空气的流动。
那么像这种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如水、空气……)。(板书)
我们在前面分别探究了不流动时的液体和气体内部的压强,那么当这些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压强又会有什么特点呢?流体的压强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这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板书)
探究点一:(出现探究课题----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师:我们研究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时,你会提出什么猜想呢?如何通过实验的现象来验证你大的猜想?请你根据需要选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现象认真观察,与同学进行交流论证,得出你的结论。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课堂指导,实验的关键在于怎样使流体流动起来)
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的知识储备,尝试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大胆进行猜想: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且通过你选择的实验器材来进行探究。
合作探究:
实验硬币“跳高”比赛。
引导学生找到最好的方法,让硬币跳得更高,并解释跳起来的原因。
实验转移乒乓球比赛。
器材:两只碗、一个乒乓球、吸管、漏斗。
规则:两只碗固定不动,不能直接用手拿,不能拨,让乒乓球从一个碗转移到另一个碗里,看哪一组方法多。
实验对着两根燃烧的蜡烛中间吹。
(学生做,老师巡视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
分析得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问:放假了,我们想去北京旅游,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快捷?
对,飞机。停在跑道上的飞机能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当它逐渐滑行的时候就能慢慢的腾空而起了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播放飞机起飞过程的视频)
结合flash课件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升力:由于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在空气中运动时,流过机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而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板书)
实际上飞机的产生,是源自于人类对鸟类的深入研究。鸟的翅膀跟机翼的形状相似——上凸下平,这就是鸟类为什么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原因。
你一定很佩服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为什么足球会在空中发生不可思议的拐弯呢?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师:罚“香蕉球”的时候,足球一边向前飞行一边不断地旋转,两侧空气的流动速度不一样,它们对足球所产生的压强也不一样,于是,足球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被迫向空气流速大的一侧转弯了。
师: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步行在雨中,我们打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吹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呢?
不错,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都能产生压强,那么在气体中出现的现象液体是不是也会呢?
引导探究点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提问:这个装置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当里面的水不流动时,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里面的水发生流动,同学们猜一猜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引导学生利用连通器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板书)
我们的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棒,想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达到了目的,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非常准确的解释。
观看两船相碰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后,小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分析原因。教师给予肯定并进行归纳分析。)
事故的原因:两船并列航行时,两船之间的水相对船的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外侧的水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内的压强差。
告诫我们: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船只航行时一定不要并列行使。
学以致用:
师:引导学生从尾翼板的形状上分析它的作用。(学生作简短讨论后举手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归纳。)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
有了这种装置,坐在小汽车里肯定是非常平稳的、舒服的。火车大家一定也坐过吧,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等车时,大家一定有所发现(大屏幕显示)——黄色的安全线。
师:大家一定知道这条线的作用是什么吧?
(学生举手回答)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而这条警戒线并不是与火车同时出现的,我们来了解一下“安全线”的由来:(大屏幕显示)
师:火车运动时,由于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会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向前运动。人与火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而对人体产生朝向火车的压强差。
所以从此以后距站台边沿1m的位置画了一条黄线来警告乘客:不要越过此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积极,都很棒。
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课堂小结:
1.流体:气体和液体的统称。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1: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