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质课《蒹葭》课堂实录及教学评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1: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好,请坐。

师: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诗经》,然后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诗经》的第二篇《蒹葭》。好了,在上课之前,老师来做一个提问,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说一下?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以前称为《诗》,现在被尊为儒家经典。

师:好,请坐。那他说的有没有错误啊?

生:没有。(齐)

师:没有是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诗经》是我国的?

生:第一部诗歌总集。(齐)

师:收录了自?

生:西周到春秋中页500年的诗歌305篇。

师:先秦的时候称它为?

生:《诗三百》。

师:西汉时候呢,被尊为了儒家的经典,称为?

生:《诗经》。

师:好了,这是老师前面讲过的内容,我说这也是《四书》《五经》当中的《五经》之一,这是一个,好了,我们再看第二个内容。

师:好,主要采用了赋比兴、风雅颂。我们在这当中看的时候要注意啊,按照什么分的?按照他的表现手法把他分为是?

生:赋比兴(齐)

师:这是老师前面已经讲过的内容了。那今天我们要所学的《蒹葭》,

《蒹葭》选自《国风》当中的?

生:《诗经·秦风》。

师:什么叫秦风呀?

生:就是秦国的........(齐)

师:蒹葭呢?

生:芦苇。一种水草。

师:蒹葭是芦苇。它们都生于水边,好了,我们就做了一个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讲另外一篇《蒹葭》,那我们学诗第一步是要读诗是吧,好了,这也是我们之前预习过的内容,先请两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那我们之前说过,在读《关雎》的时候呢,要读准它的字音,还要读准它的节奏是吧,最重要的就是要读准它的节奏,来试一下哪位同学?

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师:嗯,好,给点掌声。刚才她读的怎么样?

生:好。

师:那谁来再读一下,我们这次读注意把握他的情感,哪位同学?好,你来。

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师:嗯,也很好,给点掌声,请坐。那么刚才后面这个同学读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她有一个字的读音读的不太正确?

生:坻(chi)

师:对,她刚才读成了三声,下次再读的时候要注意。那好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蒹葭》,我们说过《诗经》当中的内容,它是都可以吟唱的,我们的诗歌诗歌,它以前是和乐而歌,那你们看一下,这首歌,它是谁唱给谁的?

生:男子唱给女子(齐)

师:男子唱给女子的,也就是这个伊人的,对不对?

生:对(齐)

师:他唱给伊人的这么一首歌,那么大家想一下,我们这首诗,它唱了一个怎样的内容?我们刚才也读了两遍,那么谁来说一下,这个《诗经·蒹葭》当中这个男子他给伊人到底说了什么呢?他的内容到底写了什么?谁来说一下?你们看一下,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内容?哦,就一位同学,预习了没?那这里面写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大概的说一下。

生:写了一位男子对他所爱之人的寻找,还有对爱情的渴望。

师:好,请坐,很好。还有哪位同学再来说一下?

生:描写了一个痴情人的心理感受。

师:好了,她说的这个痴情人指的是?男子是不是?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心理感受呀?心理到底有怎么样的感受,那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爱而不得。

师:爱而不得?那文中的那句话可以体现的出来?

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师:在水的那一边是吧,有没有找到?

生:没有(齐)

师:没有是吧?所以,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情。好,坐,很好啊,我们的同学预习的工作还是很不错啊。那我们刚才既然说了他是一位男子对女子所写的这样一首诗,那我们看一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或者是从这首诗当中我们能够读出什么?给一分钟时间,学生们自读,声音读出来,自己读。

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师:读完了是吧?嗯,好,那我们一起读第一段啊,第一章,来,蒹葭苍苍,开始。

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师:好了,来看第一段,我们先来解决这里面的一些重点字词,以及这一段的内容啊。同学们看一下,这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苍苍怎么翻译啊?

生:茂盛的样子(齐)

师:那你看一下,茂盛的样子说的蒹葭它是一种?

生:水草。(齐)

师:说明芦苇长的非常的茂盛,他后面又说“白露为霜”,这个“为”怎么翻译啊?

生:结成。(齐)

师:露水结成了霜。然后说,所谓伊人,在哪?

生:在水一方。(齐)

师:这个伊人怎么翻译?

生:可爱的样子。(齐)

师:在哪啊?在水的?

生:水的另一方。(齐)

师:然后说,“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是什么意思啊?

生:逆流而上(齐)

师:逆流而上是溯洄,那顺流而下呢?

生:溯游。(齐)

师:好了,看逆流而上去干什么了?

生:寻找。(齐)

师:那寻找的时候,这个心上人在哪?

生:水的另一边。(齐)

师:那道路是怎么样的啊?

生:道阻且长。(齐)

师:好了,看一下“阻”,这个阻是?

生:艰辛、艰难。(齐)

师:那现在说阻它是?

生:阻碍,阻挡。(齐)

师:所以这是一个什么词啊?

生:古今异义词。

师:好,同学们要写上啊,“阻”,古义是艰险,今义是阻挡。他说这道路是非常的艰险而又漫长,然后又干什么了?

生:顺流而下(齐)

师:顺流而下,去寻找的结果是什么?

生:宛在水中央。(齐)

师:这个“宛”要注意,宛是?

生:好像。(齐)

师:像在这个水的中央。好了,这是第一段。那我们当中解决了它一个重点的字词,同学们看一下第二段和第三段有什么样的相同点?发现了没?在这个形式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只变了几个字,其他没变。

师:只变了几个字,那大致的内容变了没?

生:没有。(齐)

师:那这样的我们把它称为什么?

生:重章叠句。(齐)

师:叠句我们找一下,有哪些?

生:蒹葭苍苍(齐)

师:还有没有?

生:蒹葭萋萋,蒹葭采采。(齐)

师:那我们说这个苍苍、萋萋、采采都是叠句,然后呢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章当中他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然后第二章中他又说“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只变了个别的词对不对,所以这是重章叠句。那这个重章叠句它为什么要只变几个字,然后反复出现呢?

生:增强语势......

师:增强节奏感,刚才你们说了节奏感,那这是从形式上来说的,形式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用呢是为了增强节奏感,而我们读的时候则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这就是《诗经》当中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重章叠句。有一种音乐美。那是不是只有读的时候有一种节奏感呢?还有一种就是,内容上,在它的内容上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你看它反复的去说,我们也刚才说了,这是一个男子他在追寻女子,追寻着心中所想的伊人,那这个伊人,他永远都在水的?

生:另一边。(齐)

师:那这样反复的去说它有怎样的作用呢?

生:深化了主题。

师:这个主题是什么?

生:男子对女子的追寻。(齐)

师:但是这个追寻是不是很顺利?

生:不是。(齐)

师:追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过程?他遇到了什么样的波折?

生:道阻且长。(齐)

师:道路非常的漫长而又艰险。所以这个当中,内容上反复的叙说,第一遍叙说,没有找到对吧,后来又去追寻了有没有找到?

生:没有。(齐)

师:所以他无数次的去追寻,但是结果依然是道路非常的艰险。这个伊人始终在水的另一边,所以,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突出了这个男子,主人公,他追寻道路的慢长。注意记笔记啊!这是内容上的一个作用。写上了没?

生:写上了。(齐)

师:好了,第二段、第三段,刚才老师说了大概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个别的字词不一样,那我们自己来翻译啊,声音放出来,把这两段的内容翻译一下。

生:........

师:好了,找两位同学来分别翻译一下第二章和第三章。谁来试一下?大概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嗯,你来。

生:茂盛的芦苇上,白露还没有干。所思念的人,在水的岸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险又拥挤。顺流而下又去寻找她,好像在水中的高地上。

师:好,很好,请坐,给点掌声啊!她翻译的时候把重点字词都翻译出来了,你看第二章当中,“白露未晞”什么意思啊?

生:白露还没有干。(齐)

师:然后又说,“在水之湄”这个湄是?

生:水的岸边。(齐)

师:然后再看这个“道阻且跻”这个“跻”什么意思?

生:高。(齐)

师:然后最后一个,“宛在水中坻。”“坻”怎么翻译?

生:水中的高地。(齐)

师:水中的高地。然后再来看一下第三章,谁来翻译一下第三章。来,你来。

生:蒹葭很茂盛,它上面的白露还没有干,那所谓的爱人在水的边上,从逆流去寻找,道路艰险而又崎岖,从顺流去寻找,好像又在水中的小陆地上。

师:嗯,好,坐,很好

(学生掌声响起)

师:第三段我们一起看一下这当中重点的词啊。“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这个“涘”怎么翻译?

生:水边(齐)

师:水边。然后看,“道阻且右”这个“右”

生:向右迂曲(齐)

师:向右迂曲,迂回是吧,道路比较的曲折。最后一个,“宛在水中沚”

生:水中的小陆地(齐)

师:水中的陆地,好了,这个翻译就到这儿,还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没有了是吧?好,我们来看,回过头同学们再看一下,刚才老师讲了,说这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它在开头的时候给我们写了蒹葭,它为什么写这个水边的芦苇,因为什么?来,你来说。

生:因为蒹葭长的很茂盛,环境描写。表述了悲凉的气氛,而且,崎岖的水草和密密的蒹葭,引出下面男子为他所爱之人的一种平和、寻找和追求,和得不到的悲凉和惆怅。

师:嗯,好,坐,来,我们看一下,我们一起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个露水结成了什么,霜,这是什么季节才有的?

生:秋季(齐)

师:秋季所描写的感情是什么?(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

生:凄凉的氛围(齐)

师:我们一般说到秋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感觉,什么感觉?

生:凄凉

师:好,那为什么在这个蒹葭,以水边的秋景开头?

师生:起兴的手法。

(老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师:先不说主旨的内容,先不进入主题,先以其他的事物去引出这个男女主人公,是不是?

生:是。(齐)

师:好,那我们这个当中主要表现的是这个男子对伊人的一个追求,但是它通过秋节去给我们展现,说你这个内心了是个怎么样的?

生:凄凉(齐)

师:凄凉,惆怅的啊,内心是比较惆怅的啊(老师一边说一边板书)那同学们再看一下啊,有没有发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第二章当中又说这个蒹葭怎么了?

生:萋萋

师:“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最后一段又说“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同学们看一下这几个词有没有变化?

生:有(齐)

师:白露怎么了?刚开始?

师生:凝结成霜,然后第二个自然段怎么了?“未晰”还没有干,然后第三段当中说白露“已”还没有消除。那这个蒹葭当中这个露水时刻在发生着变化,说明这个时间?

生:变长

师:也在变化,是不是?时间在推移(老师一边说一边板书)男主人公在干什么?

生:寻找

师:他这种寻找的心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没有(齐)

师:没有是吧。那他一直在苦苦的寻找,在这个寻找的过程当中我们又能看到这个道路非常的艰险和非常的漫长,那么这个当中我们看到的这个男主人公,这个主人公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生:痴情

师:痴情,还有呢?还有什么?时间在变换,从早晨到这个晚上,他找了,是不是找了一次两次?找了几次?

生:三次(齐)

生:是三次?很多次,是吧,应该是寻找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没有找着,他有没有放弃?

生:没有(齐)

师:说明这个人又怎样的一个精神?

生:坚持

师:坚持,还有什么?还有呢?还有什么?还有执着,这是这个人身上我们所看到的一种精神品质,一种精神品质。嗯,写上啊,他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呢?坚持不懈,执着的精神品质

生:(在课本上书写)

师:那好了,请看一下,我们在这个当中可以看到的是这个男子他追求伊人,然后追求伊人的时候他始终坚持不懈,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伊人在哪啊?

生:……

师:在这个,在浓浓的水当中,水中央,那我们在这个当中可以看到这首诗歌,我们要去思考一下,它是不是仅仅只是写这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这个“伊人”到底指的是什么?“伊人”到底指什么?是不是只是说这个男子对女子的这个追求?

生:不是

师: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有没有对一种事物一直在追求?

生:有

师:有!谁来说一下,举个例子。我们在这个书上学到的哪些名人他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品质,对某种事物一直在追求着。

生:(举手)

师:好,你来说。

生1: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追求

师: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一种追求,她有没有体现这种坚持不懈的这种精神啊?

生:有(齐)

师:有是吧,好,请坐。来,谁来再说一下,还有谁我们学过的,想到了没?还有没有,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名人,那你想一下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好,你来说。

生2:有些同学追求时尚

师:有些同学追求时尚,时尚是吧,他把这个时尚作为一个自己追求的什么?目标。嗯,好,坐。还有没有这个积极向上的这种,好一点的。还有没有?谁来说一下?有没有?就只有这一个同学,两个,其他的同学呢?你们俩手先放下,我们要给其他同学一个机会。老师就点名,好,你来说一下。

生3:……

师:你想一下,这个“伊人”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是什么?我们作为学生?

生:学习(齐)

师:这个学业对我们来说它是什么?目标、理想。是不是?所以,这个“伊人”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理想,或者是梦想。好,你坐。来,谁来说一下,谁有梦想?其他同学都没有梦想?上学都没有梦想?

生:有。

师:有,后面那位同学。来,你来说一下,你有没有?

生:有

师:有,那你的梦想是什么?

生:我的梦想是想要当一名……

师:好,大家有理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追求。好,那我们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导学案上的作业,《关雎》、《蒹葭》、《式微》三首诗歌在修辞手法运用上有何异同。好,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1:09:40 | 只看该作者
【课堂评价】

杨斌老师讲的是初二下学期部编本教材的课文《诗经》二首——《蒹葭》。杨老师整堂课整体设计的很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很完善,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引导方面做得比较好。古代诗歌距离我们比较遥远,特别是《诗经》里面的有些意象也比较艰涩难懂,然而杨老师通过“伊人”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这拉近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感,也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1.《诗经》填空内容设计的比较好,比较节约时间,也很直观明晰。如果答案让学生上台自己填进去,不同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填空可能会更好。

2.杨老师对“伊人”这个问题设计的比较好,是课堂一大亮点。问题开放,做到了知识的迁移,将古代比较难懂的诗歌,通过“伊人”这个词联系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实际中,将它幻化成理想,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怎么做,这样设计比较新颖,也能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不足:

1.学习小组没有重视起来,小组的层次划分也不够清晰。比如说这个小组是怎么构成的,这个小组的问题是怎么分配的,是不是每个成员都能有事可做?课堂上老师没有组织问题进行讨论。

2.对于诗歌的读,杨老师组织了分别读、齐读,读的都很好。但是感染力不太够,这时如果杨老师自己再读,或是播放录音,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在课堂最后再将诗歌吟唱播放给大家,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也会感兴趣。

3.“伊人”虽然在本节课中是一大亮点,但设计的有些片面。“伊人”指的是对美好东西的追求,不一定是理想,这点老师讲的有些偏颇;再者,这个问题占用课堂时间不够,可以再展开一些,多用些时间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可能课堂效果会更好,教学也能落到了实处,课文主题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7: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