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与评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教育教学反馈功能,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导向、调控、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从小学语文考试的基础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出发,进行考试改革,积极探索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和理念、体现我校语文整体改革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考试内容、办法和评价手段。
一、评价对象
一年级全体学生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
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学业成绩的评价,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较好地起到激励的作用。
(二)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是一件严谨的事,在制定评价原则、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内容,做评价分析时都要有科学性,而在评价形式和组织方式上又可灵活多样,使评价也是师生乐于参与的活动。
(三)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老师不仅要关注形成性评价,即关注把考试作为搜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也就是把考试评价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平时的观察、记录等)有机结合起来。
三、评价指标
根据一年级上册学生语文素养构成的内容,我们确定如下评价指标。
1.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朗读、背诵、写话)
2.语文实践活动(包括制作卡片、认识同学名字、认识课程表、认识商品名称、课外识字读课外书、收集资料等)
3.语文常规习惯与态度(包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读写姿势、用眼卫生、朗读、思考发言、作业书写、书报阅读、信息收集等)
4.人文教育效果(包括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受到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以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程度等)
四、评价形式及评价方法
我们主要从纸笔考试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综合评价一年级学生一学期来的语文学习情况。其中,纸笔考试成绩占学生学业评价总成绩的50%,综合评价成绩占学生学业评价总成绩的50%。
纸笔考试主要从:识字与写字和写话等方面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综合评价主要从:拼音、识字、口语交际、日积月累、平时成绩五个方面考察学生的运用语文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