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基础教育阶段校园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学校基础教育,紧紧依托“郑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为目标,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依据登教体明电〔2019〕228号关于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暨学习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文件精神的通知,特制订登封市崇高路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规划。
二、总体目标
基于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全两高一大”的总体发展目标,基于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提出未来三年数字校园建设的具体目标: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基本形成“互联网+教育”大格局,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新方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管理新模,提升校园管理效能与决策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加大数字资源应用考核及管理的力度,管理促应用,应用促创新融合,师生做到常态化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反思创新。
(二)重组整合,共享共建。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在加强平台已有数字资源应用的同时,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资源的重组整合及创造,积极构建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三)适度超前,特色发展。依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适度加大数字校园建设的资金投入,在登封市教体局信息化科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前瞻性设计,在应用上加以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绿色、安全的数字校园。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实施信息化素养提升工程
1.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
(1)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途径:学校将采用“培训+应用驱动”的方式促使全体教师信息化素养全面提升。
具体措施:
每学期至少进行2次数字资源应用专题培训,每年不低于4次数字资源应用专题培训。培训的重点放在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学习空间的拓展创新应用为主体。
数字资源应用培训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主讲人、有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期教师个人绩效考核。
(2)建立健全数字资源应用考核考评机制。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数字资源应用的考核力度,以学校考核促应用,以应用促创新,以数字资源的创新应用促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向高层次发展。
(3)完善数字资源应用优秀教师梯级建设机制。2020年度学校重点打造语文、数学、英语数字资源应用优秀教师团队,通过数字资源应用优质课课堂展示、数字资源应用经验交流等活动方式,促进数字资源的建设及应用;2021—2012年度逐步拓展到科学、品德、音乐等学科的应用,逐步达到所有学科的常态应用、创新应用。
(4)应用范围逐步推广。教师应用在实现空间备课、空间授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网络教研、网上评课、网上微课活动等;学生应用在实现网上作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网上预习、网上测试、网上跟读(英语)、网上阅读、网上欣赏(语文课文朗诵)、网上互评等;学校管理实现师生应用大数据统计、问卷调查、成绩统计等。
2. 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
(1)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学校逐步实现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3—6年级每周至少上一节信息技术课,以此来保证学生基本信息化素养的落实。
(2)按要求完成国家课程教育目标。严格按照国家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保证学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3)在信息化应用方面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让手机、电脑、平板等网络终端是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玩具的观念深入学生的心灵,改变不良的网络生活学习习惯。
(4)空间建设实现“一生一空间”,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空间进行网上预习(高学段学生)、网上作业、网上阅读、网上测试、网上口算(数学学科)、网上跟读(英语学科)、网上自主欣赏(语文课文朗诵)等,以此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逐步转变。
3.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提升
(1)学校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要与威科姆公司服务人员建立联系畅通的练习通道,做到数字资源用用过程中问题反馈及时、后台维护及时、技术服务及时,保证系统运营的稳定性、时效性。
(2)学校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在空间的应用上不断进行开拓创新,通过技术改变管理的模式及效率。
(3)定期外出学习培训。学校将加大投入,大力支持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升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为学校数字资源的应用及数字校园建设做好服务。
(二)积极拓展信息化应用
1.基本应用:备课、上课、网上作业、作业批改及评优、家校沟通。
2.创新应用:以上基础应用的基础之上,逐步做好以下几项应用。
(1)学生网上测评,部分学科小范围内阶段测试及单元测试;(2)网络协同教研;(3)网上校园优质课评比;(4)网上问卷调查(包括学校组织、班级组织、教师个人组织);(5)教学常规管理,成绩统计、家校沟通、信息的发送、资源共享等;(6)教学评价,学生作业评优、学生之间互评等;(7)数字资源建设,鼓励教师把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投放自己的个人空间,并向单位或区域开放;(8)
(三)完善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1.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对学校2011年度安装的班班通设备全部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完成对校园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2.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建设校园云办公系统,打通校园办公网络,实现学校各部门之间、全体教师之间教育教学信息的互联互通。
3.逐步开展互动课堂建设,实现校与校之间在线课堂师生互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4.每年度按计划对学校老旧办公电脑进行更新维护,并适度增加教师的办公电脑数量。
5.教室授课移动终端专用无线网络全覆盖。
(四)保障网络安全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要求,建立空间网络安全保障机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空间网络安全责任。加强对全体教师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自觉维护网络安全、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确保空间网络、信息、数据和内容安全。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通过自己的技术人员与购买校外服务两种形式保障学校网络的安全。
2.建立健全数字校园建设各项规范制度。
3.建立学校网络安全应急应对机制。
五、组织保障
学校建立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学校教导处协同校务处负责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学校后勤财务处保障各项规划的资金设备落实。
数字校园建设总负责人:牛秋霞(校长)
数字校园建设具体负责人:王苗文(义务副校长)
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计划:高银玲(教导主任)
郝跃锋(教导副主任)
后勤保障负责人:刘俊锋(总务主任)
数字校园建设技术服务小组:李冠鹏、刘俊锋、崔平平、
六、经费保障
创建以应用为导向、可持续的空间建设与应用、运维经费投入机制,为设备采购、服务购买、资源配置、应用培训等提供经费支出保障。
(一)经费来源:1.积极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2.多方协调社会资金资助;3.充分保障学校信息化资金专款专用。
(二)经费使用:1.在数字校园建设、维护方面,学校将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资金投入,并逐年增加;2.在教师素养提升上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培训经费投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