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性的说明文是很多的。凡是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的文字都可看作应用性的说明文。如解说词、序言、条例、规章、规则、剧情简介、商品介绍、声明、实验报告、广告、各种教科书的文字说明等等。
写应用性的说明文,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或多种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用法》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作诠释三种说明方法。《电子计算机多种功能》用的是通俗的诠释和生动的事例。《从宜宾到重庆》则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方式。此外,还有把所需要说明的内容,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如下边的例文《混作、间作和套作》。作文时,根据所说明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说明的效果灵活处理。
作文训练二十一:训练题
写应用性的说明文并不难。比如就你熟悉的某处古迹,某个风景点,写一篇解说词;或就某种家乡的特产,写一篇商品简介向不了解的人介绍。如果班上有小图书室,为了更好的使用这些图书,还可以为图书室起草个“借阅规则”。
混作、间作和套作
小 陈 技术员同志,我们同学到农场参加一段时间劳动,学到了不少种庄稼的本领。不过,我还有一些问题弄不明白,比方庄稼的耕作安排,有的地一会种这个,一会又种那个,有的地种上好几种庄稼,还有的地先种的还未收割,又种上另一种,老老少少都长在一起,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技术员 噢,你没有听见老农这样说吗?“要得富,地里庄稼开个杂货铺。”这种“杂货铺”式种庄稼叫“混作”,其中大有科学道理。这是增产的一条重要门路。就拿麦子和豌豆来说吧,它俩没有共同的地方,你想想,干么要混种在一起呢?
小 陈 不清楚。
技术员 豌豆爱爬蔓,如果单独种,秧蔓爬在地面,容易烂叶落荚。采用豆麦混作,豌豆秧蔓缠在麦秆上,可以改善通风透光的条件;麦秆有了豌豆秧的缠绕,也不容易倒伏。另外,你注意到没有,小麦、豌豆的根是什么样的?
小 陈 小麦的根扎得比较深,一直往地底下钻;豌豆的根扎得比较浅,分枝多,向四周伸长。
技术员 对了。由于两种作物的根扎得深浅不同,就可以各自吸收不同层里的养分。
小 陈 我知道,豌豆是豆科植物,根上长有根瘤,它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补充土壤中的氮素,对小麦的发育生长有好处。
技术员 对了。
小 陈 有的地里一行玉米、一行大豆间隔着种,大豆秧又不爬在玉米秆上,为什么要种在一块地里呀?
技术员 在一块地里间隔着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作物,叫做“间作”。大豆虽然不爬蔓,但是它个子矮,玉米个子高,种植大豆的地方,就变成玉米通风透光的“走廊”。通过这条“走廊”,光线可以达到玉米的中下部,另外还可以利用叶面的反射光和透过光,提高日光的利用率,加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我们知道,玉米是一种耐旱的作物,大豆是喜爱湿润的作物,实行间作以后,旱年可以多收玉米,涝年可以多收大豆。农谚说:“一层楼上七朵花,不收这家收那家”,“上八斗,下八斗,不收这头收那头”。
小 陈 它们在一块地里生长,会不会争肥料呢?
技术员 它们所需要的养分不一样。一般地说,属于禾谷类的玉米需要氮肥较多,需要磷、钾肥较少;大豆和豌豆一样,有根瘤固氮,需要氮肥较少,需要磷、钾、钙肥较多。因此,它们种在一块,可以互相调剂,不会争肥料。
小 陈 技术员同志,您再说说干么有些作物老老少少长在一起呢?
技术员 这叫做“套作”。例如,在我国江淮流域有这样的习惯,小麦未收割前,在小麦行间套种棉花。这样做,可以使棉花提早一个月左右播种,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保证粮棉两熟;同时,小麦对棉苗还能起到防风防冻的作用。
小 陈 种庄稼的学问可真大啊!
技术员 以上只举了混作、间作、套作的几个具体例子,实际上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积累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经验,有待我们很好总结,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创造出一些新的混作、间作、套作的方式来。
训练题目
1.我的母校(解说词)
2.××名胜(解说词)
3.家乡的一种特产(解说词)
4.我,物美价廉
——介绍家乡的一种小吃(科学小品)
5.奇妙的空气(科学小品)
6.斗笠和自动伞的对话(科学小品)
7.家乡风俗一例(解说词)
8.给资料作文(附参考资料《山海关》)
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字数600左右。
A.以列车广播员身份向旅客介绍山海关
B.以导游身份向外国朋友介绍山海关
C.以辅导员身份向过队日的少先队员介绍山海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