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究式学习:走入语文,路宽几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探究式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探究的前提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的过程应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结果应倡导个性多元,探究的模式应追求形式多样。在小学语文课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还应该处理好学生探究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探究学习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关系、探究式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语文 探究 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作为一个课程的基本理念而提出。探究式学习由此而成为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从各国教学实践的现状看,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最早是在科学教育改革中提出,然后在理科各科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的。在人文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很少。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探究式学习,如何通过探究式学习优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根据探究式学习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的特点和要求,要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必须恰当地把握以下的问题。



(一)探究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探究”,《辞海》的解释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而《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是:“求索知识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集、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由此可见,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因此,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条件。请看以下三个案例。



案例1: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在《小鱼的梦》的教学中这么组织学生对生字“鱼、巴、把”书写的探究:“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个生字,现在我们来研究研究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得漂亮。我建议大家先在小组里跟同学讨论讨论,然后写一遍试试。”



案例2:四年级《黄继光》一课的教学中一个片断:



师:刚才我们读了第二自然段,知道这一段讲战士们在抢占597.9高地主峰的战斗中受阻了。我军“屡次”突击都攻不上去,还有“越来越多”的战士负伤。读了这一段,我有一个感觉:我军的战斗力并不强!大家怎么看?



(学生或窃窃私语,或交头接耳。)



师:看来大家的感受跟我不太一样。要不,咱们再研究研究课文?



案例3:六年级《两块银元》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已明白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对这个故事,大家认为还需要深入研究那些问题?



生1:我有一个问题:既然茶壶确实是孙老汉自己打破的,为什么刘伯承司令和邓小平政委一定要赔给他两块银元呢?我看可以不赔。



生2:可是他是为两位首长倒茶才打破的呀,我认为该赔。



(学生一阵争论)



生3:老师,我看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两块银元到底该不该赔。



师:(点头)你们看怎么研究?



生4:我们可以分两组辩论。



前述案例1中的问题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的;案例2则是在教师提出一个虚拟的论点后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形成探究的问题情境;而案例3中探究的问题则完全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由此,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提出探究问题的途径:一是由教师或教材直接提出;二是由学生加工、澄清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而形成问题情境;三是学生从提供的一组问题中选择而形成问题情境;四是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显然,四种不同的方法学生自主的程度是不同的。在具体的教学法中采用何种方法提出问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的熟练程度而定。一般来说,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或是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问题更适合一些,而高年级则可多采用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



三个案例从语文教育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还体现出了以下特点:首先,问题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探险究的兴趣,能启发学生的思路和策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其次,问题有探究空间。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确定最具思考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第三,探究的问题少而精。过多过细的问题必然缺乏思维的空间,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因此,一堂语文课中探究的问题宜少不宜多、宜整不宜散。



(二)探究的过程:强调自主合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



再看上述三个案例的学生探究学习过程。



案例1:



(学生小组讨论三个生字的书写要点,后各写一遍。)



师:老师也想写一写“小鱼”的“鱼”字,怎样把它写漂亮呢?哪组同学来帮帮老师?



生1:老师,写这个“鱼”字重点要注意两笔,一是第一笔撇要从上半格的竖中线上起笔,二是“田”的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你们研究得真仔细!我照你说的写。



(师写“鱼”字,最后一横写得稍短。)



生2:老师,我们这组再提醒你一下:最后一横要写得长一些。



师:(重新把横写长一些)嗯,果然漂亮多了!



师:“巴”和“把”又该怎么写呢?哪位同学把自己写的字拿上来交流交流?



……



案例2:



(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与同学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老师,我们的看法正好与你的相反。这一段的第一句话说“战士们像猛虎一样朝敌人的阵地扑去,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像“猛虎”可见战士们十分勇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那个“扑”字更能看出战士们的勇敢和无畏。而且,如果我军的战斗力不强,能占领“一个又一个山头”吗?



生2:我补充一点,这句话中说“在大炮的轰鸣声中……”轰鸣是说轰隆轰隆的声音很大,说明我军的火力很猛,很有战斗力!



师:(频频点头)你们的体会很好!我提议有同样体会的同学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指名读。)



生3:我觉得战斗是双方的事,我军攻不上去,还与敌人的疯狂反击有关。你们看,敌人“凶猛地射击”,“他们的几十挺机枪喷射出无数火舌”,交织出“严密的火网”。“火舌”、“火网”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的火力很猛,我军自然难以一下了攻上去。



师:有道理!



生4:我们这一组还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从老师课前提供给我们的学习资料中知道了“高地”是指战场上高高突起的阵地。这么看来,敌人是在上面守,我军在下面往上攻,自然十分困难!



师:你们是说地理位置的不利也是我军突击失败的原因,很有道理!而且你们还能联系课本外的资料来理解课文,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案例3:



师:好,为了各自的意见更有说服力,我建议大家先自己认真去读读书,找找论据。然后与同一种意见的同学讨论讨论。好吗?



(生自由读文、圈画词句、书写旁注;后找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展开辩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有关语句,并随机指导感情朗读、想象说话。)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们辩论到此,对课文的理解已很深入,谁来作一个最后的总结?



(学生再次思考、讨论)



生5:我觉得,该不该赔两块银元,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这组是从孙老汉和他老伴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不该赔。而你们是站在刘、邓两位首长的角度思考问题,自然觉得该赔。其实,无论是赔还是不赔,都有反映了一点: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



(学生齐鼓掌)



上述三个案例都较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自主、合作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案例1中学生对于汉字结构美的认识和体验,案例2中学生独特感受产生、对阅读的方法的领悟,案例3中学生间激烈辩论的展开,都来自于学生的充分自主的探究以及与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交流。



由此可见,探究式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发现的能力,要充分认识探究过程中的错误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要给予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其二,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机会。要认识到如果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只是让个别优等生有参与的机会,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是个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就算最后得出了教师预设的结论,也是缺乏意义的,这还是低效率的教学。



同时,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也十分重要。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悟,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也有助于激发各自的灵感,促使更深层的理解与体验。



(三)探究的结果:倡导个性多元



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允许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还要鼓励他们多角度地思考,多元化的感悟,甚至提出相对立的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如前述案例2中教师为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我军战斗力”这一问题,教师首先“故作愚笨”,提出了“我军战斗力不强”的反面观点,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在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观点时,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欣赏,促进了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案例3中对于“银元该不该赔”的争论,教师更是敢于放手,使学生在完全对立的辩论中,充分地张扬了个性,并又最终达成了统一的认识。



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对语文探究式学习“个性多元”的特点作出了更科学的解释:文本的意义是由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共同创造的,只有读者的解读才能使作品的价值得到最终实现。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而从文学作品的特点看,描写性的语言也确实带来了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甚至留下了意义空白,造成了语文学习答案的丰富多彩。



再从认知方式、心理特点上去分析,语文课中探究式学习的更多的是学生的感悟、体验,而较少理性分析。由于每个学生经验阅历不同,知识积累不同,对教材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另一方面,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常常更加敏锐、出于自然,更接近真实,因而对事物的理解也往往有更独特的视角。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最有价值的。



因此,应该明确,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述,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四)探究的模式:追求形式多样



语文课上的探究式学习是否也一定要经历问题、验证、解释、评价、交流等步骤?本人以为:我们的理解尽可以再宽泛些,探究教学的模式完全可以是多样化的。



从学生合作的程度看,可以是自主独立式的探究,也可以是合作研讨式的探究。两者有机结合则效果更佳。前述三个案例在这方面作出了较好的示范。



从学生的认知方式看,可分为“感悟体验式”的探究和“理性分析式”的探究。语文课上的探究更多的是前一种形式,但也不排除后一种方式的运用。



从探究成果的展示看,可以是“探究—研讨”式,如案例2;也可以是“探究—训练”式,如案例1,在探究到规律后让学生练写,以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力;而案例3则是“探究—研讨—训练”交融的形式。



从探究中信息获取的程度看,又可分为“接受式探究”,即学生搜集、提取现成的信息,只要加以整理即可;或者是“发现式探究”,如前文所述的三个案例。



从探究活动的时间看,可以是贯穿整堂课的探究学习,如案例3;更多的是环节式的探究学习,如前两个案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探究式学习时,我们还碰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如何处理学生探究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



语文课中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方式,那么,语文老师的作用是否可淡化了呢?事实并非如此,从上述的三个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印证:教师的“导”是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相反,由于小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监控的元学习能力还很欠缺,也由于语文课程所承载的教育目标具有综合性,我们应该特别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指导与调控。



从具体教学的情况看,教师可从以下必方面做好“导”的工作:一导探究情趣,即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二导探究方向,提出或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并调控整个探究过程的走向。三导深度广度,当学生的探究体验不够深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当学生的思路受到局限时,教师也应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探究的广度。四导学生参与,教师要恰当安排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或交流研讨的时间和次数,保证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探究的机会。



(二)  (二)如何处理探究学习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关系?

(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过程。不可否认,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的过程。但由于探究学习问题的指向性、学生的自由度都很强,往往造成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不够规范或过于单一、



为了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同时经历充分的、多样的、规范的语言实践,教师在课前需要作一些有效的教学设计:哪些句子要重点练读,哪些地方要想象说话,什么时候应拓展阅读,什么环节安排演演画画,都要有所准备,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灵活安排、随机渗透,从而达到探究与训练有机融合的理想境界。



(三)如何处理探究式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三

教师们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也得到了许多的启发,那么,探究式学习是否就是语文学习的最佳方式呢?探究式学习能否解决语文教学的所有问题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毋庸置疑,从不同角度看,语文学习中还有许多可行的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实践式学习、选择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甚至是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毕竟语文课也确实有许多间接知识、间接经验需要传递给学生。况且,过多过滥的探究式学习,也可能使课堂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



因此,对学习方式的评价,并不能用“好”或“不好”进行简单判断,而更要关注它对于学生的年龄、能力,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只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语文课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4-23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探究式学习:走入语文,路宽几许

路在脚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