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而且,课程目标都是根据它设计的。这个理念就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理念。
“三维一体”理念的提出,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通过阅读于永正老师的《我这样教语文》这本书,发现了于老师就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个理念,有其自身的想法。
在作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同样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写作也是如此。要求多了,高了,学生就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笔了。
于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开始,一般不提什么要求。学生写的人物外貌,写的小动物,常常头上一句,脚上一句,我也“放过”。有些老师对此不太理解。我说:“此时先放他一马,先让他写起来。敢写了,乐意写了,再指出来也不迟。一棵幼苗,才长出三个权,就急于剪枝,说不定会使它枯萎。”
关于写作范围、一般情况下也不限制。譬如写人,爱写谁写谁,爱写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现实生活中没有合适的,就写想象中的。《西游记》中有个孙悟空、猪八戒,你可以想象出个孙小圣、猪九戒来嘛。张乐平笔下有个三毛,你的笔下可以创造出个四毛来嘛。
有些要求一定要提,比如把句子写通顺,写好了要出声地读几遍,把不通顺的地方改过来;还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真人讲真话,写想象中的人和物,可以任意写。
有些要求可以在评讲(特别是评讲草稿)中提出来。这时提出来,学生往往听得进,接受得了。因为这时提出来,对学生来讲不再是约束,而是规范。有些要求的提出,还要因人、因年级而异。要求少了,实际上是限制少了。少了些限制,学生就多了些自主,多了些创造的空间;少了些“统一”,就多了些个性。总之,要求少了,自由便多了,胆子便大了,信心便足了。
其实,我们古人就提倡写“放胆文”。主张“先放后收”。即第一步“放”——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写,驰骋想象,放开思路,不受约束;第二步“收”—一到了一定阶段,学生写作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才要求精练严谨。宋代的欧阳修、苏轼,清代的王筠对此均有生动的论述。
培养兴趣和自信,还要多多鼓励。要一个劲儿地鼓励,哪怕他只写了个好句子,哪怕他只是比上次减少了一个错别字,只是恰当地用了一个字、恰当地引用了一句名言,都要鼓励。鼓励和表扬最好当着大家的面。学生在众人面前受到表扬,那是多光彩的事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