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培训近几年一直开展的如火如荼,国培项目已经从国家、省市走到了县一级,各类专项培训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学科。很多重视教育、重视教师成长的地市教育局和学校,自己也会趁着假期,邀请专家教授培教师。培训现在成为学习的常态,教师们的学习与学习之后的改变需要关注。
一、现场学习力:“现场学习力”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提出的,正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人民教育》2012年第21期以《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问题刊发了李政涛教授的文章,此后几期从“如何在讲座中现场学习”和“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成长”等具体的现场学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李政涛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不可能像大学生、研究生或者高校教师一样,可以坐拥书城、在书斋和图书馆里学习,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置身于教育教学现场,包括自己的课堂、同事的课堂、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各类培训和讲座。教育教学现场同时成为教师自己的学习场所,对于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
然而在各类培训和讲座的现场,参加的老师有闲谈的,玩手机的,阅读书报的,甚至有打瞌睡的。这一现象充分暴露了教师“现场学习”意识的缺乏,没有充分利用现场来促进自己的成长。比如,用应付的心态去对待学校提出的听课要求,抄抄听课笔记交差了事;把参加教研组的活动作为闲聊的场合,缺乏对自己课堂的研究。教师们一方面抱怨没有时间学习提高,另一方面却浪费了大量的现场学习机会。
都说优秀是“读”出来的,教师的阅读,除了有限的文本,更多是各类教学现场,尤其应该珍惜参加各级各类教研培训活动的机会,并做到“学在现场,用到现场”。《礼记·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思是说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繁忙,拿不出大块的时间来学习,就需要把教育教学现场当作自己的成长现场。
“现场学习”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学习方式。唤醒自身的“现场学习”意识,把“现场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提升自身的“现场学习力”,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做一名淡定、优雅、智慧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时期教师的自觉追求和努力方向。
二、学习转化力
学习转化力是教师培训学习后的关键能力。如果培训学习之后,学习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笔记本上和手机相册里面,那这个学习就没有效果。学习之后,一是转化为行动,在教学中实践。二是内化为思想。
分为四种情况:粘贴式、悬挂式、镶嵌式、盆景式、重建式。粘贴式就是把学习到的经验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初步实践,没有思考。悬挂式就是把参加过的培训,学习的内容当做谈论的资本,而不是指导实践。镶嵌式就是生硬的把学到的方法在实践中使用,缺乏融合。盆景式就是教师能够借用别人的经验很好进行与经验相关内容的教学,缺乏延伸与改良。重建式就是改进学习到的经验,使之能够适应自己的教学实际。这才是最好的学习转化途径。长沙市天福区教育发展中心的谭兴茂主任的建议是:学习经验与方法,应该选择自己最能够实践的地方开始,比如课堂教学,自己说了算。在自己说了算的地方开始改变,把学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实践运用,进而创生出自己的方法。
三、方法甄别力
学习到的经验如何运用?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专家的理论和实践,名家的经验和方法,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是不是适用,需要每一位老师具有方法甄别力。
我认为有三种方法:第一,学习方法(有我之境修补式),就是以自己的教学为主体,适当运用学习到方法和经验,进行小的改变。如果发现“水土不服”,立刻停用,如果发现很有效,就即刻推广。第二,思考改变(理论性系统学习,改良式),就是我们学到一种经验与方法,要进行学习思考,发现支撑经验与方法的理论体系,在理解经验与方法的基础之上,对方法和经验进行改良,使之适应我们的教学。第三,审视重建(俯瞰式),就是学习到经验与方法之后,一定要了解支撑经验的理论,了解经验与方法使用的学生基础和教师的理念基础、知识能力基础,然后根据学到的经验与方法构建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新的方法。
总而言之,参加培训学习之后,整理笔记是第一步,思考是第二步,试着运用是第三步,改良创新是最高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