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精品试题带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5: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套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小学教育部审定新编教材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帖子下面(往下拉)二楼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第四单元评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分数:       
一、观察下图,它们各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正面画“√”,上面画“✕”,左面画“△”)


二、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12分)

三、搭一搭,填一填。(12分)

①              ②             ③                ④
1.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是(  )。
2.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是(  )。
3.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是(  )。
四、下面哪些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在对应的立体图形下面画“√”。(8分)       

五、仔细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按照要求填序号。(16分)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甲的有(  )。
2.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乙的有(  )。
3.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甲的有(  )。
4.从正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都是甲的有(  )。
六、用4块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分别搭成下面的立体图形。(16分)

1.从左面看形状相同的是(  )和(  )。
2.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是(  )和(  )。
3.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5:08:4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测试卷(2).zip (210.22 KB, 下载次数: 5390)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5:08:54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一、
 
(√)  (✕)    (△)

     (△)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立体图形。观察时,视线一定要垂直于所要观察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同一个立体图形,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立体图形。观察立体图形时,视线一定要垂直于所要观察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同一个立体图形,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三、1. ①②③④ 2. ①②③ 3. 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时,观察的方向不同,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可能相同。
四、
     
(√)  (√)  (  )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立体图形。不同的立体图形,观察的位置相同,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可能相同。
五、1. ②④⑤⑥ 2. ③⑤⑥ 3. ①③⑥ 4. 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立体图形,考查了对观察立体图形的掌握情况。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准观察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时,视线一定要垂直于所要观察的立体图形的平面。不同的立体图形,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可能相同。
六、(1)② ③ (2)① ④ (3)③ 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立体图形。观察立体图形时,视线一定要垂直于所要观察的立体图形的平面。不同的立体图形,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可能相同。
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立体图形。观察立体图形时,视线一定要垂直于所要观察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同一个立体图形,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往往不同,相对位置也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16: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