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6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22:1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教材第97~99页)

1.复习有关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使学生理解这三种运动方式,并能分辨这三种运动方式。
2.复习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的方法来表示图形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重点:理解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并能分辨这三种运动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课件、实物投影仪。




师:下面我做一个动作,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运动形式?
师伸出两手掌心朝前成对称姿势。
师伸出一只手,作旋转式。
师直立,然后向左平移一步。
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既有趣又有效,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这个游戏和复习内容紧密结合,导入的效果好】

1.复习轴对称。
举例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后,阅读教材第97页第1题,找出图中的轴对称图形。
生1: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2:我补充,中间的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对称轴。
生3:书上的图形中,第一、二、三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说得很对,说明这些知识你们掌握得很好。我们来看一看教材第97页的“巩固与应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2.复习平移、旋转。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做的哪些动作是平移?哪些动作是旋转?你还可以设计几个动作吗?
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并交流。
师生评议并小结:平移就是沿一条直线运动;旋转就是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运动。
【设计意图:用设计动作的方式来巩固复习知识点,既有趣又有效,还能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师用课件播放教材第97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学生读题后做在书上,然后选择几个学生的答案用投影播放,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回顾、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3.复习图形与位置。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图形的运动,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表示图形的位置。(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师出示教材第98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
教师先让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室里各种物品的位置,然后在走廊上说一说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在哪里,然后交流。
师:我们什么时候用上、下、左、右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呢?什么时候用东、南、西、北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呢?
生:离我们比较近的物体用上、下、左、右来表示,离我们比较远的物体就用东、南、西、北来表示。
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回顾与交流”第2题,按题目要求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
生1:我是先看图例,知道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生2:公园在邮局的北面,电影院在商店的西北面,商店在育英小学的东南面。
师:我们看图时要先看清图例,然后再找方向。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99页“巩固与应用”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订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复习了图形运动的三种形式,即轴对称、旋转、平移。
生2:还复习了图形的位置的两种表示方法,离得近的用上、下、左、右来表示,离得远的用东、南、西、北来表示。
……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A 类
1.移一移,说一说。

(1)向(  )平移了(  )格;(2)向(  )平移了(  )格;(3)向(  )平移了(  )格。
(考查知识点:平移;能力要求:会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考查知识点:轴对称图形;能力要求: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B 类
测一测,填一填。
在你家所在的位置观察下面八个方向各有什么,将观测结果填在方框里。

(考查知识点:用东、南、西、北的方法表示位置;能力要求:会用东、南、西、北的方法表示位置)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 (1)上  2 (2)左 4  (3)右 6
2. 略
B 类:

教材第97页“巩固与应用”
1.第一个和第四个是平移,第二个和第三个是旋转。
2、3.略
教材第98页“巩固与应用”
1. (1)右 左  (2)下
2. (1)北  (2)东  (3)西北  (4)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4 03: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