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习惯为自己的错误找的理由就是马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关于解决孩子粗心马虎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了,这回我要就此追根溯源,探个究竟。
很多孩子很聪明,反映也很敏捷,课上也能积极回答问题,种种表现来看,决不应该是考低分的孩子,可这些孩子成绩就是处在中游,游不到上游去。每次考试 试卷一发下来,看了老师打了错号的题目,立刻就知道了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第一反应就是这道题我本来会的呀,我怎么这么马虎呢?家长一看这样的情形也就跟着孩子一起惋惜,当然也不忘苦口婆心告诫孩子:下次考试一定要细心,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好吗?孩子欣然应允,下回怎么样呢,粗心的毛病一点没改,成绩还是不高不低。
这样的问题总也得不到解决,老师就该想想问题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也并不是马虎的事情,马虎是个误解。为什么马虎这件事总不能事先避免,总在事后,在试卷发下来才恍然大悟?原因是老师改过的试卷,对的题目老师打上了对号,强化了孩子对的认识。错的题目呢,老师圈出来,实际上是帮孩子做出了一个对错的判断和选择,让孩子脑子里原本有的,但是模糊的,不能准确对应的答案,浮出来,对应上,这时就给孩子造成了一种误解,以为自己会的,只是马虎,其实还是老师帮了你,不是你会。
所以与其说是马虎,不如说是模糊。模糊就是没掌握,就是不扎实,模糊就不是真正懂,这在学习中是要不得的,放过这类的模糊,放过这类马虎,不利于孩子在将来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