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它的动态变化,填写观察记录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明确习作要求,拟定习作题目。 2. 结合观察记录单,初步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理解“即景”的意思 1. 回顾本单元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出本次习作题目。 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初步体会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试着去描写景物的变化。 2. 板书“即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即景”的意思。 点拨: (1)即:当时,当下;即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 (2)《四季之美》写的是春夏秋冬的景色,不是即景。但其中写春天黎明时的天空颜色的变化,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的情景,是即景。 二、引导学生审题,拟定习作题目 1. 引导学生思考:(板书:在即景前加上“_____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 哪些即景呢?请同学快速浏览教材,思考第2自然段为我们提出了哪些习作要求。 2. 同桌相互说一说从教材中获取的信息。 预设: (1) 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2)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3. 全班交流: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预设: (1) “自然现象”指的是刮风、下雨、打雷、起雾、日出、日落等现象。 (2) “自然景观”就是指大自然的景色,如山水田园、荷塘湖泊等。 4. 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已经补充好的四个题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雨中、日落是自然现象;田野和窗外是指观察的范围。 5.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补充哪些题目。 教师相机点拨: 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补充到题目中去,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目中去,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大自然的景色。 三、回顾课文,梳理写作顺序和写动态关键点,结合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自主写作 1. 引导学生思考:本次习作,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试着提炼出关键词,圈画下来。 预设:按顺序;写动态。 2. 提问:按顺序写,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呢? 点拨:除了可以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还可以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由中间到 两边 追问:观察景物时,除了按空间顺序外,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呢? 出示片段一:“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预设:通过“一点儿一点儿”能看出这一段是按时间顺序描 写天空的动态变化的。 3. 提问:第二个关键点写动态变化,如何才能把景物的动 态写得更加鲜活呢? 出示片段二:“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 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 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抓住月亮哪方面的变化来写月亮升 高这一过程的? 预设: (1) 作者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 过程。 (2) 作者在写景物变化时,运用了“先”“再”“渐渐地”这些表达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 (3) “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这样写使月亮的动 态变化更生动。 4.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填写的观察记录单,思考:在你观察 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中,哪些是有动态变化的?你会抓住它 的哪些方面来描述?你想拟什么题目? 教师点拨:可引导学生根据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形状、颜 色、数量、声音变化、大小、气味、神韵、长短、粗细、明暗、冷暖等 方面来描述景物的动态。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先从写作注意事项中提 炼关键词,然后通过回顾所学课文来梳 理写作顺序关键点, 再结合所学文段梳理出写动态关键点, 最后确定习作题目。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5. 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拟题不恰当或所写景物不恰当的地方,讨论更改,使文章从题目到所写内容均符合习作要求。 6. 让学生结合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开始习作。 (1) 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如开头写什么,结尾写什 么等。注意描写所观察的景物的动态变化应是文章的主体段落。让学生动笔写作(400字左右)。 (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相机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