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地方体会句子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句、段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激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4.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有过的“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慈母情深》,深入感受“情深”,板书课题:18.慈母情深 学生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2)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4.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慈母情深》,深入感受“情深”。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深”
1.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用一个词和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忙碌 攥
3.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评议并小结: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买书时,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又陷入了(忙碌),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4.学习字词,理解词语。
(1)“龟裂”什么意思。(全班交流,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2)“攥”是什么动作?它的意思是?(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做出有关动作。)
(3)“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你有过向父母要钱鼻子一酸的感觉吗?(没有)围绕一个问题:我原本是来要钱的,为什么我的想法改变了?(学生各抒己见。)
(4)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有少,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按理说我应感到开心才对,但作者却“鼻子一酸”,想哭!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课文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认认真真画下来,在书旁边写上批注。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深”
(一)提出要求,学生默读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慈母情深的语句,并多读几遍。
2.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与体会。(注意抓住描写母亲工作环境和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来体会。)
(二)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指名读找出的重点句,师生交流。
1.家境贫寒
(1)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名师联盟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可见家庭生活困难到了极点。
【设计意图:家庭的贫困就为我要钱时的内疚,母亲给钱时的伟大做了铺垫。】
2.工作环境的恶劣
(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自己的批注。看从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母亲的工作环境?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2)交流理解。
(3)教师引导:读后你了解到母亲的工作环境怎样?(及其恶劣。)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四壁潮湿颓败。”“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4)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什么感觉?你愿意呆在那种地方吗?(不愿意)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这句话。
(5)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从他进去就没停过,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生快速的默读课文,寻找依据)是的!母亲无论是春夏秋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生齐读)
(6)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不仅要忍受“震耳欲聋”的噪声,还有车间炙热的环境与污浊的空气。
【设计意图: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方法指导: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可以表达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渲染气氛。本文对母亲工作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母亲挣钱的艰辛,与后文母亲毫不犹豫掏钱给儿子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母亲的通情达理与伟大。
3.母亲的瘦弱、疲惫
(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自己的批注。看从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母亲的瘦弱、疲惫?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师生合作读这两段话。
(2)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母亲?(“那个角落”“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3)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分别放在句子后面)这样写的好处?(重复三次,像是在一声声呼唤母亲;放在后面,又在句子中间加了逗号,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必须要停顿,读的慢了,仿佛母亲的动作也变慢了,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母亲的形象就变得更清晰起来。)
(4)指名学生朗读,交流:你仿佛看到母亲什么样的背?什么样的脸?什么样的眼睛?(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弯曲的背,瘦削的脸,眼神疲惫的眼睛。)
(5)你从对母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刻画了其身体瘦弱的形象“极其瘦弱”说明了长期的贫困生活使母亲的身体瘦弱不堪“脊背弯曲”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艰难,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也为“我”很难张口要钱作了铺垫。)
(6)作者为何要将三个“我的母亲”放在后面呢?(作者把三个“我的母亲”放在后面突出母亲的动作、神情带给“我” 的强烈震撼和难以言表的痛楚这些不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眼中、心中也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7)指导朗读:母亲这样疲惫、这样辛劳,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全班齐读。
方法指导:细节描写
(1)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 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 生动 细致的 描绘,它具体 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 场面描写之中。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作用: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细节要真实。
(3)运用:本文在写母亲给我钱时的动作就是细节描写——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造句之妙。】
4.母亲的忙碌
(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自己的批注。看从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母亲的忙碌?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2)指名读句子,交流理解。
(3)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哪?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不换成别的词语?(这里四个“立刻”连用了,写出快节奏的工作,这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来挣钱!为了儿女的生活、读书,不伸懒腰,不喘气,不休息,拼着老命工作。母亲塞给我的是钱,更是浓浓的希望和浓浓的情。)
(4)指导朗读:你能读出忙碌的感觉吗?(自由读,读出“迅速”的感觉。)
(5)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此处四个“立刻”连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母亲四个连续的动作,简短有力的话语刻画出了一个忙碌的母亲的形象。母亲在争分夺秒地拼命工作赚钱,却能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强烈的对比,可见慈母情深。)
(6)教师小结:如此简洁的语言,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争分夺秒的忙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慈母情怀。
(7)其实母亲的忙碌还远远不止这些。
课件出示:母亲是一个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很好地帮助学生感受母亲工作的艰辛与“一元五角钱”中蕴涵的慈母深情。】
5.母亲的通情达理
(1)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他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2)从“皱皱的毛票”“龟裂”你体会到了什么?(家境的贫穷,母亲的辛劳。)
(3)这句话中哪个字给你的感触最深?(塞)读句子,体会母亲的“塞”是怎么的“塞”?(用力的、果断的、坚定的、充满期待的、紧紧的、慈爱的、慷慨的、毫不犹豫的…… )
(4)从母亲的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同时也是细节描写.从“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可以看出“我”的家境的贫寒;从“龟裂的手指”可以看出这钱来得不容易及母亲的辛劳;“掏”“数”两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这不多的钱的珍惜,母亲给“我”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对“我”读书的支持和浓浓的爱。
(5)教师小结:同学们,母亲每月的工资才二十七元,这一元五角对母亲来说就是她一天多的劳动,最起码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换来的血汗钱呀!此时,母亲却把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拼死拼活赚来的钱掏给了“我”,让“我”买书。
(6)更令人感激的是母亲的一句话: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多么通情达理的母亲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道尽了她对“我”深沉的爱!这无私、伟大、纯真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慈母情深。
6.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瘦弱的母亲、贫苦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后,我才明白了这一元多钱不是普通的钱,它是——母亲的血汗钱。此时作者是怎么做的?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我”的鼻子为什么酸了?“我”攥着钱跑出去会做什么?(互相交流。)
(2)你有过“鼻子一酸”这样的经历吗?说给大家听听。
(3)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她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何能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安排口语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从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四)教师小结:这就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这无私而伟大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慈母情深。这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疲惫不堪的身体”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忙碌”中,这慈母情深就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
(五)自由朗读全文。
四、延伸交流,升华“情深”
1.延伸交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当代著名文学家——梁晓声。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他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他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他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催他奋进,终于使他成了大作家。
2.深情朗读:
(1)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群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2)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3.读完课文,谁都会为母亲的深情感动,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体会到来自母亲的那份深情呢?谈谈你的感受。(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
六、学习写作方法:运用好动作描写
1.本文中多处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 来体现母亲的辛劳 如“ 母亲说完, 立刻又坐了下去, 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 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突出说明了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舍不得浪费时间。
2.写好人物的动作要注意:(1)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2)要写好动作的细节。写人物动作时 要善于把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个别动作, 写好动作的“细节”。(3)精选动词 把动词用准确。动词运用得好,人物的动作才能写得准确
3.举一例: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这段文字抓住母亲动作“掏、数”写出了母亲对钱的珍惜。这与母亲慷慨凑钱为我买书形成强烈的对比,浓浓的母爱跃然纸上。
4.练一练:请选择身边熟悉的一个活动场面,抓住人物的动作把活动写具体。
示例:跳高竿快升到我的头顶般高了,跳高运动员只剩下六(二)班的张大明了。他不慌不忙地活动了几下身子,习惯地压了压左腿,再压了压右腿,然后弹跳几下。“看,起跑了!"只见他迈出轻快的步子,直冲跳高架。当他快要接近跳高竿时,突然左腿在地上猛地一蹬,两手在身旁划了两个圆圈,一眨眼,身子就腾起,凌空在横竿上;刹时间,右腿一扬,左腿一翻,轻松地越过了横竿。顿时,掌声四起……
七、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八、主题延伸
1.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2.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感谢信;或与自己的母亲说说心里话;或给自己的母亲送份礼物,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等。
3.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
4.推荐阅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毫不懂得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思考:
1.文中的母亲为什么打她的孩子?请简述理由。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母亲教子的一片苦心?请摘录下来。
3.文章中有不少精妙语句,请在文中标注出来。
母亲的“存折”
这存折其实是一叠白纸,一叠记录着儿女饮食喜好的白纸,一叠深厚的母爱!
看着母亲渐渐地老去,我们做儿女的实在有些放心不下。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要家里没有了她老人家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总是怦怦直跳,总怕她在外边有个什么意外。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母亲七十多岁了,虽然看上去身板还算硬朗,但人上了岁数,记性便大不如前了。加上现在城市化建设可谓日新月异,过去的老街早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悄悄淡去,老人家在外面已经迷过多次路,这怎么能够让我们放心得下。
兄妹们都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好有个照应。可生性倔强的母亲都──回绝了。她说害怕她这把不中用的老骨头破坏了子女家庭的和睦。没有办法,我便和兄妹们商定,无论工作多忙,只要抽得开身,每周星期天必须回家里陪母亲。
在一家老少团聚的周日,母亲总是不忘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乐呵呵地坐在桌边心满意足的看着我们吃。菜品里兄妹们爱吃的,孙儿们爱吃的,一样不差,多得让我们都怀疑母亲的记忆力是否真的衰退了。
那天,我下班挺早,顺道回家里看看母亲。看见沙发上放了一件母亲的脏衣服,我便拿去洗。衣服刚一下水,母亲便从外面回来了。她看着我正在帮她洗那件衣服,一种紧张的神情一下子爬到了她苍老的脸庞上。母亲叫住我,一把从水里提起那件衣服,然后一边埋怨我,一边十分着急地把手伸进衣兜里一阵摸索。
“还好,还好!”随着母亲松了一口气,我看到了一个湿漉漉的破旧存折躺在了她的手上。
一个破存折就让母亲紧张成这样,看来母亲真的老了,我不禁想。“妈,你这存折里放了多少钱啊?看把你急成这样!”我故意和母亲调笑道。
母亲不理我,似乎还在生我的气,自个唠叨着,说要到屋里去拿熨斗把存折熨干。我偷偷的拿起母亲放在桌上的存折,那根本就不是一本真正的存折,内页其实是一叠白纸,上面爬满了许多歪歪斜斜的汉字,记录着家里所有人喜欢吃的东西,所穿衣服和鞋子的尺寸。只不过母亲害怕把它弄坏,专门用一个硬硬的存折皮给它包上。
那一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完全相信了那一句话:世界上最广袤、最无私的是母亲的爱。别人看来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却被母亲视作珍宝似的珍藏着,岁月能够冲垮的只是她的记忆力,但无法抹去母亲对子女们无尽的爱。
思考:
1.母亲的“存折”记录着什么?为什么要用上存折?
2.当我发现“存折”的奥秘后,我的表情如何?有什么感受?
九、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母亲的“存折”》。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