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不才,不能随意评论,但在我心里,一节好的课就是当老师讲完时,我能复述整堂课所学内容,倘若是篇幅短的文言文,我能背下来,在课堂中,我能紧跟老师的思路,面对层层递进的问题,我能应对自如,我知道老师在问什么,我也知道怎么回答老师,谁能讲出这样的课呢?———汝河路小学刘梦觉老师。
每次新任教师培训,我都是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而且每次都满载而归,听前辈传授经验时,我不惊讶于授课老师有怎样的头衔,我只惊讶于她严谨的教学态度、细致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出发又回到学生的本真之心。
严谨的教学态度。前辈说:即将要讲一篇古诗文时,如果老师不会背,那么其实你是不配站在讲台上的。换句话说,如果要讲一篇课文,连老师都不熟悉内容,又怎能将它讲解给学生呐!刘老师在范读时,我知道,那篇文言文已经熟记在她心,她对文言文的讲解有条理化、清晰化、情感化,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一堂课下来学生有所需,老师有所为。而这一切的完美呈现,都离不开刘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认真备课,思考教法学法,注重自我反思,刘老师,您真的很厉害。
细致的教学设计。语文新课标对5—6年级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刘老师的课是基于课程标准设计的,在讲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时,刘老师进行了范读,她声情并茂,感情到位,当学生开始读时,有一个男孩读了一遍没有读出感情,刘老师不厌其烦再次示范,直到男孩有明显的改善,她不忽视个别指导,她明白孩子在读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在她的脑海里不死守固有的教学设计,而是从学生内心出发,只有学生。
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学生。记得《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到:学生的学习仍是不断地从个体发出,又回归到个体的。在刘老师的课堂中,自由读、互读、提问读等各种读书方式贯穿整堂课,学生读完之后,并不是由老师来评论,而是由学生来评论和补充,老师仅仅起一个引导作用,同龄人的建议更容易被接受,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能够彼此学习。
简炼却不简单。刘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字字珠玑,没有多余的言语,由最开始的纯音乐导入到自由读、互读,再到层层镶嵌的问题,整个流程非常自然,学生跟着她的思路走,并无走神之生。我知道,优秀的她在背后一定付出了很多,她能够坐住冷板凳,她能够从学生心理出发,她注意微小细节,她懂得循循善诱。而反观我,我的课堂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走神,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我身上,一个对自己教学设计都不太熟悉的老师,怎么可能在课堂中挥洒自如。
听君一节课,有了努力的方向,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只看到她在闪光灯下的靓丽时刻,却忘记她日夜兼程、苦思冥想的不眠之夜,向每一个为教育付出的老师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