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从课程角度来看,带领学生享受阅读乐趣,提升阅读数量,收获阅读方法,达成素养教学和应试能力考核的培养,在阅读材料的选材上至关重要。精心选材,可读性很强的记叙文,包括短篇小说、写人记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哲理类散文、名家名篇、时文选萃等,逐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享受语言文字和思想洗涤的双重美感;
学生阅读量能否达到要求,关键在于课外名著阅读如何落实。目前,每堂课平均四篇阅读,美篇千字上下,每周一万字,下学期按16周算,共16万字的阅读量,《骆驼祥子》21万字,接下来读《城南旧事》10万字,共47万字(初中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包括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平均到每年是86万字,每学期的43万字);
为了提升阅读量我从原来一篇文本提出好几个问题,改革为一篇文章只关注一个问题,篇篇相连,知识点环环相扣,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也保证阅读知识的学习。我认为:提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为最佳方法,我的方法,看影视,读原文,找内容区别,谈主旨差异,评人物刻画。
阅读是基础,理解是关键,没有阅读的理解是空中楼阁,没有理解的阅读是灵魂缺失,阅读理解包括对内容(概括文意)、结构、语言(语言赏析)、人物和情感主旨理解,这些是阅读能力提升的依托和抓手,也是测试能力考核的重点。
但我们上阅读课收获的阅读方法不仅在于教授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而是总的阅读思维,比如如何从事件、人物和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小说;如何通过写作背景和人物性格赏析诗歌;如何由表及里,由内容到结构赏析语言等,但最终要达成中考要求,就必须不动声色地落实到规范答题语言上,答阅读题,如果不按套路作操作,调理不清楚,重点不突出,不知道出题人想要什么答案,难以拿到高分,所以阅读很关键,阅读理解也很重要,正视现实,防止过犹不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