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与朋友家的孩子一起吃饭聊天。他笑着说,他妈妈在他叛逆期的时候,专门买了几本关于如果让孩子度过叛逆期的书,还买了其他有关教育孩子的书。我也笑着应答到:“作为父母,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很多问题,因为没有经验,别人提供的方法也不太适用。因为不知道如何解决,我们需要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所以还得向专家请教,才能做得更好,不是吗?”
其实,细细想来。从出生到离世,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学习中。
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可以用超声波看到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长相,妈妈也能从孩子的胎动越来越能感受到一个小不点儿在慢慢地长大。
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进入到这个突然变得好大的新世界上,什么都是新的,满眼的好奇,想把一切装入眼中。学会动眼珠子,扭头看东西、寻找声源,判断妈妈的味道,咿咿呀呀学语。最后还能熟练掌握怎样的行为举止才能招来爸妈的关注,怎样做妈妈会心软。一步一步,我们不断用自己的各种触角来认识眼前的这个世界。
然后我们开始接触更新的世界:嘴里总是嘟嘟囔囔有十万个为什么。一个小蚂蚁、一个小瓶盖、一片树叶……都会让我们“研究”很长时间,纯洁的眼神中总是透露着对这个世界的探寻。从爸妈的解释、电视、图画书中,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春夏秋冬、恐龙、宇宙飞船……我们心中有了更多的疑问: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太阳公公总能按时起床……
在上学的年纪,我们不仅认识很多字,还知道了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通过各种契机,我们掌握了如何与同龄人、老师和长辈相处,心目中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多,感触、感悟也越来越深。
再大一点儿,我们进入现实社会这个大课堂上,经历各种摸打滚爬,更加懂得努力、拼搏、坚韧、学习的重要性,也逐渐明白人情冷暖,家庭温暖的港湾、朋友陪伴与鼓励,可以让自己不独自舔舐伤口,受伤后能继续前行。
等有了自己的家庭,肩上就多了几分担子:我们不再是孤家寡人,不仅要学会照顾好生命中的另一半,还要学会关心双方父母的方式和方法,生活、房子、车子的压力越来越明显,似乎我们一下子从父母的护翼下钻出来,很快就学会了飞翔。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初为父母,除了那份喜悦外,更多要学习的恐怕是担当和责任了。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保障的担当,还要有精神层面的责任。一个“小人儿”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父母这个角色上,好像仍然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方法对付“小人儿”的各种新花样,也才会有“父母的模样”。
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长大。这个过程既艰辛又喜悦,既痛苦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依然年轻,但孩子已经超过我们的头顶。这个过程中的“爱恨情仇”,每一位父母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收获,想必这是一个三天三夜都聊不完的话题。
从蹲下了与孩子一起成长,到仰视他们,我们就是这样一点点变老,我们的父母曾经也是这样变老的。岁月的轮回都是那么的不经意。此时,我们感慨最多是就是岁月的更迭,非你我能掌控得了的。就像孩子的成长,可能已经不是我们当初希望的模样。
当孩子有了他们自己的家庭,我们又要学习怎样处理好婆媳、翁婿关系。再后来,我们可能还要升格为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我想,当我们再次看到崭新的生命降临时,不仅会想起当年初为父母的情景,也会因为看到生命的延续而更加的珍视眼前拥有的一切。
在隔辈儿教育上,我们可能会把当年对孩子缺失爱补给下一代,也许会尽量避免当年的教育“失误”儿变换教育方式……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我想,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做一个让小孩子佩服、亲近、喜爱的老人,是另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否则,会因为自己掉队,孙子辈儿不愿意亲近你。我猜想,这样的失落感会让退休后的生活失去很多色彩。所以,只有继续学习,方能永葆活力,既给自己又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所以,老话儿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一点儿都不错,换成现在的话就是终身学习。我这种对终身学习的“另解”,应该也能算勉强通过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