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其生理、认知、个性及社会性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其心理发展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总的来说,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出过渡性和矛盾性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又显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求知欲强,富于创新;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自主独立,表现欲强。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我的教育实践经验,我准备从心理发展的特点入手,开展异性交往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出矛盾性,其中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性意识增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众所周知,进入青春期后,随着青少年生理上的发育,心理也会产生新的变化。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由于社会氛围和社会道德的要求他们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只有压抑自己的欲望,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表现出了性生理成熟和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为了正确处理这种矛盾,不可避免的就回到如何对学生开展异性交往教育的问题上。这一直都是一个热门问题,当下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异性交往是必要、必需的,但需要掌握一个“度”,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交往,防止过度和不及。
结合我的教育实践,我工作一年半以来,一直在与七年级学生打交道。七年级学生还稍显幼稚,摆脱不了小学的思维,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进入青春期,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与同学正常交往。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有个别同学对异性产生好感。在接手新初一1个月的时候,我秘密地了解到班里有两位同学谈起了恋爱。因为当时知道的同学不多,两位当事人也是才开始,我就采取秘密约谈、各个击破的方法。身为班主任,我找来男生谈话了解情况,梳理情绪;英语老师找女生谈话,了解原因,从任课老师,女性,母亲的角度给予建议。最终两位当事人平定情绪,决定将这份美好珍藏,把精力转向学习,关注班级集体。这样两位同学及时分手,班级里也没有掀起多余的浪花。
七年级的孩子总会长大,当大部分学生都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又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要了解班级里的具体情况。当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展示出这方面想法时,大可不必讲解,免得起到反面作用,引导、启发、鼓励了孩子。当班级里存在有一些苗头,有些同学蠢蠢欲动时,这是一个好时机,可以参与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异性交往。班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情景剧、参与式、教师讲解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交往意识,意识到异性交往时要做到落落大方。
教师引导时要谨记,我们所提倡的是男女同学间的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不能把性别作为是否可以接触的前提。学生时代的男女同学之间,应建立亲如兄弟姐妹那样的友谊关系。同时,身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在塑造着孩子的品行。要教导孩子,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有礼有节,举止端庄稳重,言谈文雅高洁。这不仅仅在青少年时期有用,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也大有益处。
孩子的教育除了在学校发生,家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场所,尤其是家长对孩子异性交往的一些错误看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与行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家校联系册、家长开放日等方式,与家长互通思想与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和素质,切实做好学生的异性交往教育。
其实说到异性交往,肯定会遇到“早恋”的问题。在交往中,即使少男少女对特定的异性对象产生好感、爱慕,也是十分正常、纯洁的,教师要在理解、宽容的基础上,多做调查,积极加以疏导,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的,只是现在还为时尚早。决不能采取回避、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态度,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扣上“早恋”的帽子而加以处罚,伤害学生的自尊。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既闭锁,又开放,他们渴望理解,渴望交流,渴望师长真诚的帮助。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是教育工作最细腻的一面,它要求老师要有真知灼见,把教育工作技巧和教育艺术结合起来。”所以,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恰当地开展异性交往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