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惠指个体对感知到的善良或不善良行为作出的反应,人们会奖励善良的行为,惩罚不善良的行为。比如说,俗语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就是一种互惠行为。据最近观察,我记录了大班幼儿同伴间交往的几个片段,浅谈5-6岁幼儿的积极互惠行为和消极互惠行为。
老师,我想当监督员
班上有一个孩子乐乐(化名),经常在室内自主活动时向老师提要求:“老师,我来当监督员好不好。”乐乐得到老师许可,高兴的绕在看书的小朋友中,履行自己的职责。点一点在讲话的孩子作为提醒,如果无效就那先把书本收掉,等到表现好了再发给他。孩子们欣然接受和积极回应乐乐的惩罚要求,获得了战利品,乐乐自然很有成就感。
专家学者把这种惩罚他人不好的行为叫做消极互惠行为。互惠行为使乐乐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履行亲社会行为时的“声望“,自然会长期愿意做小监督员,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将强化乐乐本身的亲社会行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帮助孩子积极自我内化,促进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
每日分享物的诱惑
每个孩子轮流从家中带来小饼干、巧克力、贴画等作为分享物。借助这些小东西的诱惑,孩子们会吃饭更快,玩游戏更认真,做事更细致,像是有魔力。阳阳(化名)今天带一包饼干,给吃饭前10名的孩子发放,他抓紧吃完饭,专心守在漱口池边上,与以往漫不经心的调皮态度完全不同。
这种积极回报他人的友好行为叫做积极互惠行为。我想,阳阳的内心一定会想:下次我也最先吃完饭,表现优秀,就有类似的奖励。观察对比前十名孩子的欣喜和没奖励孩子的小失望,乐乐在情景再现中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考虑别人的感受,也极大的促进了他积极主动分享资源的亲社会行为。
我来帮你做值日生
“琪琪,上次我吃饭慢,你帮我做了值日生。今天我吃的快,我来帮你做值日吧?”南南(化名)试探的问道。他还记得“礼尚往来”,首先,琪琪做了积极帮助小朋友的榜样,南南模仿学习。其次,南南懂得感恩和反馈,及时的采取方式表达感谢。最后,两个小朋友的互助行为是相互促进的,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深剖孩子互助的互惠行为,深深感受到孩子正在建设中的完整人格和健康心理。
大班幼儿是培养和发展互惠行为的重要时期,帮助幼儿积极发展合作、分享、互助行为,增强亲社会行为,培养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园和家庭一同努力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