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美术 三年级下册 第14课
开课范围:梅列区开放周
开课班级:青山小学三年级一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开动脑筋,把身边常见的物品变化出人、动物或其他物品的形象来。
过程与方法:分析物品的外形特点,在形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美术方式创造出新的形象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经过自己的想象,创作出美的作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重点: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把身边常见的物品变化出奇特的形象。
难点:用夸张的手法,艳丽的色彩来实现多样变化的效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内容。教材一共只有一页内容,有课题,学习要求: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创作艺术作品。还有“开动脑筋,让身边常见的物品变化出奇特的形象来。”有拓展: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意外的效果。这三部分的内容,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把身边常见的物品,经过自己的联想,创作出艺术作品。
这一页里有七幅图片,拓展的那幅是实物照片,还有一幅是剪贴作品,另外的五幅都是绘画作品。从这里我得到了这样的信息,那就是以绘画为主,(也可采用剪贴的方式)所以我决定采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作品。
从作品的内容上看,大多是由一种物品变成另一种形象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今天能够来到我们青山小学,见到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心里特别的高兴,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1分钟)
二、导入新课:欣赏图片,请看大屏幕。(3分钟)
1.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它像什么?(抓住图片的局部特点说。)
2.我发现同学们只看到了多变的形象,而忽略了画面上的其他内容,这是为什么?(美术知识点的讲述。引导学生分析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画面的主体画得大,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而且色彩鲜艳,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上。所以同学如果想让你的作品也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别人的注意,在创作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3.除了画面的主体,你还看到了那些内容?(美术知识的教学。背景的画面为什么看不全面?那是因为被主体给遮挡了,画面通过遮挡、大小变化的运用,就能够使平面的作品变得有空间感和立体感。边上的仙人掌只画一半,让画面产生的向外延伸的视觉效果。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应该要尝试着使用这些技巧。)
4.画面上远处的金字塔,行进中的驼队,在强烈阳光下的仙人掌,还有印第安人,好像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故事。
5.看画面背景谁能准确说出这么多形象是由什么变化的?(引导学生看图片边上的仙人掌)
6.谁能够用一个词归纳这个多变的主体,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导入课题:变幻无穷的形象。
三、分析形状特点,学习用艳丽的色彩,夸张的手法来表现。
这是什么?(台灯)(3分钟)
1.它由那几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可以把它想象成什么?
3.看看作者把台灯变成了什么?依据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背景上的海草来判断把台灯变成了海洋动物。这时把美术知识点告诉学生:背景不仅能够让画面变得丰富、饱满,还具有突出画面的主题作用。所以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学会给自己的画面增添恰当的背景。)
4.这两盏台灯你喜欢哪一盏?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色彩、夸张的方式表现作品。)
小结:对!这幅画就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和鲜艳的色彩把台灯变成海洋动物。其实生活中的物品,只要通过我们的想象和创造,都能够变成美好的形象。
四、欣赏图片,分别说说是什么物品?由什么物品演变成的?(3分钟)
1.如果学生讲到垃圾箱的画面时,引导学生说出:先画垃圾箱,再在它上方加上眉毛和眼睛,在箱盖上加上嘴,在两侧加上手,让它变成了垃圾箱机器人。接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看垃圾箱机器人的表情,好象在对人们说?让学生接着把下文说出来。(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2.当学生能够说出小姑娘的头像是由云变来的,就应该问学生,你怎么知道?(能够说出来是云,那他一定看了教材,并且很仔细,教材在图案的边上写着不清晰的字,就是云。说明作者是由云为原形变来的。从这里不难看出,如果事先预习了,就能够比其他同学得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3.打出一张幻灯片:物品变成人、动物和其他物品。
五、拓展学生的思路,为创作做准备。(6分钟)
1.你喜欢生活中的那些物品?想把它变成什么形象?(当第一个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后,就接着问他,想把它变成什么?再让全班同学来帮他想想,还能够把这物品变成什么形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一物多变的效果。这样的例子讲两个,然后再回到,你喜欢什么?想把它变成什么?这可是我们本节课的作业,让全班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谈一谈,有特色的再追问一下创作步骤,那你准备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不要加背景?)
2.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作思路,真好!接下来我们就准备完成自己的作品,大家有没有信心啊?请看大屏。
3.出示最后一张幻灯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作品的内容、方法与要求。
今天的作业: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变成其他的形象。
方法:把物品变成人、动物或其他物品。
要求:运用夸张手法;采用鲜艳的色彩完成作品;让作业成为艺术品。
4.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边说边拿出这些器具)谁愿意到这一组来(安排座位时单独排一组)用手工的方式来表现它们?(材料:利用一段绳子、铁丝和橡皮泥,引导学生做蛇;利用一个杯子,引导做草莓;利用一个椭圆形的碗,启发学生做鱼;利用一个洗发水的瓶子,引导做蝴蝶。工具:手工纸、双面胶、胶棒、剪刀。)请六名同学上来做手工。一个做蛇;一个做草莓;二个学生做鱼;一个做蝴蝶;一个用剪贴的方式完成一个作品。
5.老师为其他同学准备了一张作业纸,请同学们从抽屉里取出来,背面老师已经粘上的双面胶,画画时应该把有双面胶的另一面向下,方便一会儿把作品贴上来。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展厅,请看黑板,我们要来比一比,只要你一完成作品尽快把它贴在展厅里,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6.同学们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特别是做手工的同学要注意安全,全班同学要注意保持班级的卫生,把纸屑放在桌面上,下课后带走。
7.如果有的同学没带工具就让其他同学帮助他,并表扬助人为乐的学生。
六、学生制作完成作品,教师巡视辅导。帮助做手工的同学,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指导他们完成作品,这组学生可是本节课的亮点。(18分钟)
七、学生作品展示,相互评价。(5分钟)
1.请学生欣赏展厅里的作品,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再请作者说一说,画的是什么,跟别人眼里的内容一样吗?
2.特别展示手工作品,先让作者说自己的创作思路,物品的形是什么样的,自己想把它变成什么,采用什么方式来完成。再让全班同学来评价。
八、拓展小结。(1分钟)
1.通过同学们这节课上完成的作品,看到大家丰富的想象力,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后,尝试用画、剪贴、手工等不同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物品的形象,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带到班上跟同学一起分享你创作的快乐。
2.今天这节课跟同学们配合得特别愉快,同学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作品,老师特别高兴,谢谢同学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