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
教材第88~91页的内容。
1.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9加几的算理,正确计算9加几。
2.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
难点:理解9加几的算理。
桃,10个格的盒子,小棒等。
1.凑10游戏。
两人进行,甲:“我出9。”乙:“我出1。”甲和乙:“9和1凑成10。”
2.填空。
3.计算。
9+1+4= 9+1+7= 9+1+5= 9+1+2=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1)帮小猴数一数,这个盒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小猴在盒子里放了几个苹果?盒子外面有几个?你能帮它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吗?(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9+4=?)
2.操作、探索、寻求方法。
(1)怎样计算9+4呢?利用学具,各小组操作、讨论。
(2)汇报。
①数一数就知道了。
②把9凑成10,就能知道了。
(3)重点教学第②种方法——“凑十法”。
①请学生到视频投影下操作:盒里有9个苹果,盒外有4个苹果,从盒外的4个苹果中分出1个放在盒子里,与9个凑成10个,盒里的10个苹果和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13个苹果。
②请全体学生自己操作一遍这个过程。
③抽象过程。
老师:9+4=?我们把4分成1和3,把1和9凑成10,10加3得13。(边归纳边板书:)
请学生看板书自由说过程。
(4)巩固“凑十法”。
教材第88页的“试一试”:先圈出10朵,再填一填。
这道题学生独立操作,把填完整,再汇报交流。
1.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的第1、第2题。
先请学生说图意,再列式,然后动手圈一圈,计算出结果。
2.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3.游戏。(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
9+5=14
9+
5 2 4 6 0 1 8 3 7 9 10
1.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整理9加几的题(课件)。
2.连线。
9+4 11 1+10
9+2 13 5+10
10+7 17 7+10
9+6 15 3+10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第1题:略 第2题:圈图略 12 17
2. 11 18 11 18
3.略
思维训练
1. 10 13 16 11 14 17 12 15 18
2.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88~89页“练习十一”
1.略
2. 11 13 15 17 18 16 14 12
3.略
4. 9+2=11 9+6=15
5. 13 18 14 16 17 11 15 12
6. 16 14 13 1
7. (1)9 3 9+3=12 (2)9 4 9+4=13
思考题:略
9 加 几
9+4=?
重点掌握:“凑十法”。
一 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教师:今天,老师想带一(2)班的同学们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教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教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教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教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教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教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教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十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 10+3=13。(板书: )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的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教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教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色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教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 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1)结果都是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并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教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 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教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基于以上所述,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的意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以学生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10以下大数加小数顺口溜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