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广大在教学上不断改革创新,从主观上做出很大的努力,教学方法有了很大进步,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语文课,教师教得呆板,教的空泛,教了不管用;学生学得枯燥,学得厌烦,学了不会用。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最富有文化艺术灵气的学科,却常常显得苍白、干瘪、平庸、做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课堂教学模式欠佳,学生主体虚假。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理念早就形成共识,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个理念越来越成为一个口号,成为一个标签,说在嘴上,做在形式上。教师急功近利,包办代替。他们习惯于那种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做法,认为不讲周到,不讲透彻就对不住学生,就显得没有水平,甚至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还有的教师盯住课本,几十年如一日的千篇一律的课文分析,真可谓呕心沥血、百授不厌。教师过分自信于自己的讲解和分析,而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体验、积累、思考和演练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的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渐渐地忘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本分。就算设计问题又表现为设计好陷阱让学生跳,却要做出一副让学生自主阅读,主动发现的样子,一个问题的结论早在教师心中的,但教师绝不轻易说出来,而是“循循善诱”的千方百计的从学生嘴里引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教师的教学策略的核心必须是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知过程提供可能。惟如此才能真正使学习主体的参与落到实处,才能使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远比教师直接或强制塞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效果好得多。

二、课程目标不明确。

比起数理化等学科,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模糊的。数理化的一条定理,一个公式,学生只要记住会用就可以了,而语文则不同,语文没有会与不会之分,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掌握起来就非常困难。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传授是它的必要任务。语文教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其他任务,也就是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审美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这方面的问题有:

1、阅读方面。主要是文本阅读的极端淡化。阅读时间不够,解读不够深入,缺少内在体验,浮光掠影,不做深入研究。阅读,本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但我们的学生只能被左右着成为教师和知识的奴隶,经受着年复一年索然无味的痛苦煎熬。对于人文精神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忘了文本的感染作用。人文精神不是“水中之花”,它首先是以文本为载体的,以文本为依托的,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中自然能体悟到其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能授予,人文精神只能体悟和感染,让文本自身去感染学生。再有读书的方法、内容限定太死,学生必须运用老师规定的方法、划定的范围去读书,这是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常出现的现象。托尔斯泰说过:“教育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让学生自行选择读书的方法、方式,拓展阅读的内容。但要注意的是拓展的时间,阅读的量和质的问题。即使有必要统一内容,也最好放在课外,要想在45分钟内让学生既完成课文的学习,又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是不可能的。叶圣陶讲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学生首先得先消化这个例子,才能去消化额外的加餐,这是常理。还要注意不要把课上挖掘深刻含义,穷根究底的方法,移植到课外阅读上,也不要要求读的书和学的课文结合。确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思想,给学生以读书的自主权,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在知识的蓝天自由翱翔,尽情地汲取知识,经受陶冶。

2、写作方面。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语文水平,所以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可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以至多年来一直未走出“高耗低能”的怪圈,学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缺乏创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讲的多,练的少,而且练的不得法。二是重形式,轻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教师常以相同的题目,相同的方式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又以相同的方式写作相同的内容。然后教师以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的评价。再者,套用几十年不变的两周一次作文法,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作文主题表现出轻淡平庸为主要特征的庸俗化趋向,无病呻吟,脱离思想实际。教师埋在作文堆里,精批精改,套用不知用了多少回的格式化批语,写腻了,学生看烦了,时间一长,作文这棵该枝繁叶茂的大树也就枯萎了。作文教学喜欢教方法,美其名曰方法,其实是套路。不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漠视生命的个性差异。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于是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给学生做了限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有的教师甚至猜题押宝,考前念上几篇文章,并教给学生所谓的“应试秘诀”,如何把写过的作文改头换面,而忽视了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连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更谈不上作文的创新了。我们要改变以形式为中心的作文训练体系,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系列,使作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际确定作文的内容主题,作文应该立足于平素貌似普通的日子,从中挖掘出作文的“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选择,价值取向。教师应感应时代的脉搏,解除蒙盖学生大脑和眼睛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我们农村有城市里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绿油油的庄稼;郁郁葱葱清幽雅致的树林;忽高忽低展翅翱翔的飞鸟;纵横交错轻柔粗犷的河流……这些都可作为学生观察、写作的对象。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的感受生活的美。还应进行与学生生活思想密切相关的经常性的课外练笔,大幅度增加写作实践量,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在练笔中,学生可以不拘长短,不拘泥于结构,纯粹为了是“写点什么”,由于真实的写作写的是学生想说的话,所以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语文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立言”来“立人”,即让学生在最好的语言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还要大力提倡创新,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

3、听说方面。片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轻视或相当程度地忽略听说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听说形式的特点。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的听说技巧,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听说训练点。在讲读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在讲读课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作用,能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课同样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写作前,要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听取这些指导本身就是在进行听力练习。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极好机会。要保证听说训练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地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有些教师长期在一线教学,天天接触的只是课本和教参,知识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就会使原本是知识丰富、生动活泼、趣味无穷的语文课变的索然无味。对语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代替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死扣机械的环节步骤。比如,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词语,分段写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布置作业等,课课机械重复,显得十分无聊。我们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以及在语言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要机械地搬用教学参考资料讲课,而应从班级学生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应当让学生着重学些什么,怎样才容易学,怎样才学得有兴趣,怎样才学了有用,以及怎样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我重点说两点:一是要有适当的训练。有些课的“学生训练”活动只不过是对教师讲析的一点点缀。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训练。小到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绝对不可能靠感悟就能够达到的。没有长时间的勤学苦练,幻想出现奇迹是绝对不可能的。大到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快速浏览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倚马可待下笔成文的能力,恰当机敏的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没有哪一项是不需要训练仅仅只靠感悟就能够生成的。至于背诵古代诗文,积累词汇成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更不能通过感悟就能够完成,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有效训练,才能形成和奠定坚实的语文功力以及可供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语文基础。每节课都应该有一些听说读写的练习,没有练习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二是课内外要结合。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吕书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课堂好比“加油站”,让学生带着加好的“油”再到生活中去检验和运用,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经验走进课堂,又带着良好的习惯方法走向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是丰富的社会生活。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只要做到真正走出“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勤观察生活,多思考人生,他们定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谱写出光辉的篇章!

另外,我还有两点拙见想发表。

一是语法。课本上语法都安排在最后,大纲规定不在考试之列,所以一部分教师不讲语法。我认为,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教语法,学生也迫切需要学语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选入课本的文章都要求学生能读懂,掌握其精神实质,而对于课文实质的把握又离不开各种语法知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实际上,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准。而目前中学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辞不达意,病句多,常见的修辞格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得少以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很少懂语法,因此在平时的说话、作文中常出现一些让人难以听懂、读懂的句子,有的甚至滥造词语,写出来的句子也常常是成分不全。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语文是一门工具课,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因为其他各门功课都要用汉语准确的表述出来。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数学试题都读不懂,你又怎能要求他学好数学?更谈不上让他将来要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了。所以应大力加强汉语语法的教学,教学方式可结合作文或练习讲评随机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规范地使用汉语。

二是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注意体现一定的世界气息和时代精神,也就是教时代所当教,学时代所当学,能为时代所用。教学媒体的丰富为我们选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急待提高。有的上课使用多媒体纯粹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不顾实际情况,只是为了迎合潮流而用,屏幕上显示的是填充题、选择题、简答题,生动的教学过程演变为通盘题型化。还有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由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明白就行。这样缺少语文教学最关键的一环──感悟,削弱了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深度。从实践来看,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引起兴趣,解析难点,突破重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太多了,很容易使学生对内容的表层产生暂时兴趣,不会去深层次地研究、探讨语言文字内部蕴涵的更多的乐趣。另外,在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不能主观地以教师本身的审美情趣来设计课件的声音和图象,更不要把课件制作的花花绿绿。课件的展示过程应和学生的思维过程紧密吻合,而不应该是给学生展示问题,然后展示答案。还有,有些课件纯粹是老师教案的复制品,或者是将多媒体设备变成新时代的幻灯机。时代的发展给语文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但不会改变语文课的根本性质,语文课应该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中心,多媒体教学只是手段,该用的时候才用,例如,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普遍存在费时、费劲、效果差的问题。再加上评析方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活动,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提高。而借助多媒体进行作文评析修改,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作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通过电脑的操作,把习作中的错误字词,不足之处或优秀词句以不同的颜色或字体显示出来。这样,既便于学生注意,又有助于集体帮助修改。然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全班同学集思广益,团结协作,让文章进一步完美起来。通过课堂上对习作的欣赏与评价,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了学生的鉴赏力,培养了学生努力作出精品文章的竞争意识,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他们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情操。另外,由于计算机反馈及时,适时评改使学生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多媒体教学代表了二十一世纪课堂教学的方向。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改正当前使用中的一些思想和技术问题,多媒体教学必将带来一次课堂教学手段的革命。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正在前进,我们应该不断实现自我更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我们看,一批教、研双优的科研型、学者型、创新型语文教师正在成为语文教育战线上的主力军。

编者短评:该文针对目前或者说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作了全面的评述与分析,涉及面很广,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诸方面均有所涉及,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见解。但所提问题大都较大,并非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所能透彻分析的,故显得浮光掠影,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清楚。倒不如抓住一个方面具体深入的谈。比如对语法知识的学习,哪些可学,哪些纯是学术的东西,不必教给学生,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影响多大,均是泛泛而谈,不如拟一份调查材料,统计分析一番再说。(雨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4: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