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傅雷家书》有感
忘记了确切的时间,大概是高一的时候,有一次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本金梅的《傅雷传》,翻阅之下,我立即被金梅笔下的主人公其“直肠子”的性格以及对工作认真执着、一丝不苟的脾性所征服。随后,我便从书店买了本《傅雷家书》,看完之后,傅雷便在我心中奠定了恒久的地位,这许多年来,这地位不仅未见丝毫衰退的迹象,反而愈见其稳固。傅雷,成了我心中的一座雕塑,一个方向标,指引着我为人、为学的方向……
我见过许多翻译工作者对傅雷作为一名翻译家而表达的敬仰之情,也见过许多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为人女的人们对傅雷作为一位父亲而表达的崇敬之情。如果说前者是由于傅雷卷帙浩繁的译著的话,那么后者则是因为《傅雷家书》。
人们说,《傅雷家书》是一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父爱之书。的确如此。家书点点滴滴中所渗透的是一名作为父亲的男人对其儿子的殷殷希望和眷眷之爱。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是怎样密切地关注傅聪的每一步成长,他总是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性的意见;傅聪身上发生的微小变化经过曲曲折折地传播到了傅雷心上后总是会变得异常显著。我想,这应该就是父爱吧。在傅聪的每一个重大转折时刻,这种父爱就会特别灿然夺目,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来。就那傅聪要换老师来说吧,傅雷为了能让儿子正确地作出决定,便把换老师与不换老师的各自利弊详细的例出来,他分析之全面,考虑之周详,让人为其用心之重而不禁感动!
傅雷教子是成功的,这成功不仅体现在傅聪音乐的成功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傅聪作为一个人而展现的人的价值和光辉上,体现在傅聪作为一个音乐家而展现的艺术魅力上。而这,正是傅聪实践傅雷的教诲——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结果。
当然,傅雷教子是成功的,但他教子的方式则是危险的。杨绛说,傅雷对孩子是严肃到了十分,楼适夷说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有些“残酷”,两子对傅雷的惧怕也到了可怕的地步。施蛰存说以傅雷这种方式教子是鲜有成功的,然而傅雷成功了。傅雷以危险的教子方式却取得了教子成功,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在我看来,有三点是无法忽视的,即:傅雷显张的人格魅力,朱梅馥温柔娴静的性格以及以上两者综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爱和温情的家。没有这三点,我们同样很难想像朱梅馥从容追随傅雷长眠于地下的静美。
提及傅雷的人格魅力,他的朋友可能都有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而我作为他的读者,虽然未能亲睹其行事的风采,也依然能从《傅雷家书》中得窥一二。说《傅雷家书》是父爱之书、教子之书,那都是不错的,但实则它又何止于此呢?它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分子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标显其自我意识的书。傅雷说,一个人在取得事业成功之前,要先学会把大写的人写好,只有在把人立正了之后,他的成绩才是有利于社会国家的,反之,他的成就再大也只会成为社会的祸害。这就是他“先…次…再…终”教诲的内涵。对傅雷来说,作为知识分子,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格,要拥有自由思想的权利,一个不分黑白不辩是非的政治工具是对人最大的侮辱,这样的生命生不如死。可惜,虽然傅雷是一名可贵的知识分子,他生存的社会却是一个可恶的存在,那是一个不允许人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社会,傅雷的人生理想注定是无法实现的,他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愤而辞世……
念及傅雷的死,我心中荡起了一股悲愤,为他,也为在人类长河中那些不容于时不忍于世的高尚灵魂。鲁迅先生说得再精湛不过了,我们的历史只有作奴隶而不得和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两者,此外,还没有第三种可能。傅雷先生是誓死不愿做奴隶的,所以他始终难逃一死。呜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