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土中国》阅读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07:3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土中国》的作者是费孝通。

费孝通是江苏吴江人,非常有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高中时候做历史卷经常能读到他的一些言论,很有见地,很符合中国实际。那时候我觉得他非常优秀。后来进一步了解他之后,更加钦佩了。他一生都在做调研,写调查报告,做学术工作总结,并整理出版《费孝通文集》。他早年就树立“志在富民”的理想,一生孜孜以求,利用一切机会接触社会变革的实际,为推动社会变革,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费孝通一直致力于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作为教授,他说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我觉得作为教师,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走向更好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技巧,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成就自己,在成长中获得信心和勇气,并将此变成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以上是从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这方面来谈《乡土中国》对我的影响。接下来我想从处理师生关系、处理家校关系这方面来谈谈《乡土中国》这本书。

费孝通在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名词“差序格局”,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漪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这让我想起来杨校长一直提出的一点:不要当众批评或训斥任何一个学生。我想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自尊心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与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或邻班同学都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他们内心会有这种认同感,我们的批评或训斥就像一块石头,落在这个公众场合,激起的将是很多个同学心里的波澜。尤其是女生们,更为敏感,如果批评不当、过于严厉,她们甚至会在心里上筑起一道防线,心里上孤立作为教师的我们。再想走进他们的心理,可能会有难度。

乡土社会对比城市来讲,较为闭塞,尤其是作为45岁以上的家长群,他们基本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对各种信息不敏感,他们平时的生活里很难体会到文字的作用,因为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就基本能满足表达的需求。他们重视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知识对命运改变的巨大影响,并强烈希望这种影响发生在自己的子孙后代上。一旦他们看不到这种希望的可能性,他们就对子辈的求知求学不再有精神上的支持。一旦孩子提出退学,他们往往表示出无奈,最后被动接受,很少做出积极的行动去改变。当然这是很少的一部分。而现在的年轻家长们也很多,他们不管以何种方式生存,他们与外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相对来说,显得更为积极主动,这也是对我们较有利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说45岁以上的家长群就对我们没有优势,他们往往更加质朴、真实,对我们的工作是非常非常支持的,这也是有利的条件。

我想,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还需要了解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他们的生存方式有哪些,甚至于他们的作息方式、饮食习惯、亲子关系,他们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这样我们就知道我们的学生星期天在家是怎样一个状态,返校日适应期是多久,布置多少作业、布置什么类型的作业效果会更好。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可以考虑他行为方式背后的思想观念,要考虑他生活的区域范围内、他身处的情境带给他的影响。我想这样我们可以认识更真实、更全面的他们,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孩子是慢慢成长起来的。

最后,我想再说说读书究竟有多重要。就以我们语文来说,我觉得阅读是第一位的。把握住阅读,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所有的语文题都是阅读的变身。你读了,你会认得这个字,你会写这首诗,你也变得会读了,也就是阅读能力提升了,现代文阅读也就会做题了。你你会分析图表,会概括新闻标题、会概括材料,会写开场白、推荐语。而作文,其实就是你阅读的心得体会,加上你的素材积累,加上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作文就成了。

我目前教的这届学生,我也教过他们七年级。本学年刚开学,一上课我就震惊了,他们成长的速度超乎了我的想象。所以,我觉得要想领着他们走,我们得奔跑,甚至要飞起来。而阅读就是翅膀。

之所以选这本书,我是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真思考一下我当下的工作状况,力争有所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2: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