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人民币》听课反思感想体会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56:23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前几天,我欣赏了高丹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相信给大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 这节课的设计, 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 (超市的标价牌) →认一认、 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 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 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 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 间。如认识 1 元以内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 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 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 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 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 的快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 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 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 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身边。 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 引出新课。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逛 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 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 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 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例如,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 , 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56:39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欣赏了海西教育网“精品视频”里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很精彩。他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都非常深刻和到位,环节设计也新颖,亮点时时出现。现就其中几点谈我自己浅显的体会:
     一、数学学习生活化

    虽然人民币随处可见,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也有初步的概念。实际上,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孩子对人民币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归纳,对多少的钱能买怎样的东西也没有概念。所以老师在认识了所有的人民币以及分一分之后,设置了“模拟购物”,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非常积极。以及练习中的“能买什么”也设计得特别好,学生的回馈也让我们知道,一些孩子对钱的概念很浅,但是正确答案的宣布又给了他们刺激与强化。

       二、简单而深刻地突破难点

    也许并不多的人注意到人民币上的“元”字是写繁体字“圆”的,老师就在学生提出后直接板书在黑板上并简单讲述,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学生会思考,然后就记住了,这点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在课的开始程老师以100元引入也非常好,虽然学生自己不多使用100元,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见过100元,从孩子“认识的”“熟悉的”材料出发,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信心大增。

       三、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美

       人民币是我国货币的象征,当然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部分组成。老师的设计也特别新颖,在认识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后带领学生欣赏了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标志”之一,蕴含着很多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

       后面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购买1元的笔时,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 可以拿两个5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来:5角+5角=10角=1元时,学生心里更清楚老师的意图,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这个同学的想法也为其他同学的思维指明了方向。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师说的其它方法,就是把不同角的钱加起来凑成十角,也就是1元,这时学生会茅塞顿开,思维会更加活跃起来。这为下一节课作重要的铺垫。而且在学生“买东西”递出钱钱时,其他孩子很难看清楚老师手里的钱是多少面值的。如果这里开启投影仪,让学生看清楚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57:27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板溪镇毛寨小学     田启洪
(附杨老师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新课
1、         出示玩具。
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3、         出示P46图3,钱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还可以干什么?
由钱引入人民币,揭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认识人民币。
(1)              课件出示10元人民币。你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2)              区别纸币和硬币,
2、人民币的单位。
小组合作交流,人民币的分类。
请生汇报,并展演。
小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3、         教学1元=10角
(1)、换钱游戏
抽生和老师换一换
(2)、创设情景
老师要买一支一元钱的笔,但是老师只有这些1角的纸币和1角的硬币,老师能买到吗?有谁能帮帮我?
归纳小结:1元=10角
三、巩固练习,发展应用
老师这里有好多漂亮的转笔刀,价格是1元一个,你们想要吗?拿好手中的人民币来买吧。;
四、总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评析)2011年4月29日,有幸参加了由峨岭、中坝、板溪、朗溪、新寨五个乡镇在印江二小组织的联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同课异构·个性飞扬——优化课堂结构,展示教学风采,彰显教学特色,实现教育均衡。这次活动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意义之深是不言而喻的。在本次活动中,五位执教教师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进行了巧妙构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受益匪浅,今天早上听了由朗溪小学杨红娅老师上的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观摩课,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总的感觉是,这是一堂深受学生喜欢而有实效的课,下面我谈一下听了这节课后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一、     注重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认识人民币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人民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通过或多或少的购物活动,掌握了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在本节课中,杨老师处处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此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如:首先在导入时,教师以让学生猜自己买的变脸玩具要多少钱,以此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需要钱,接着让学生明白钱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人民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今天让我们学习的知识与生活有关,很自然地由要学生学转化为了学生自己要学。然后在分类时,教师创设桌上的人民币很乱,让大家帮忙分类整理一下的情境,激发学生分类的欲望。接着创设换钱,买笔,购物等生活情境,更加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学数学就是学生活。体现了数学知识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二、     以“活动”为主线,注重了“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杨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认一认、分一分、拿一拿、换一换、买一买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认钱、认识人民币、分类整理、换钱、模拟购物等活动中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经过自己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归纳得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类型有:纸币和硬币,还由实践经验与生活经验得出了1元=10角这个元与角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中,新知的获得不是教师强加,而是通过活动合作、交流、探究得出,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三、     注重了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德育渗透非常到位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心,新课程强调,我们要在各学科领域,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适时渗透德育。杨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德育渗透非常到位。如在上课导入时,利用存钱罐存钱的用途,教育学生把存起来的钱捐助给那些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人,适时渗透了爱心教育。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利用人民币上的国微图案和毛主席像对学生进行了爱国就从爱护人民币做起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购物环节中,当学生说样币是假的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在生活中乱用假人民币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的法制教育。另外,杨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如教育学生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保持安静,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等,对学生进行了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     课堂充分营造了一种和谐、宽容的环境,注重了尊重与赞赏。
在整节课中,教师都是以一种亲切的态度,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同时注意营造一种和谐、宽容的环境,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如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唱歌,为他们打节拍等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在他们心中由此结下了教师这位朋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即使回答错误,在纠正之机也不忘尊重鼓励学生。如在学生回答硬币的面值有3分、7分时,教师借此指出人民币没有这样的面值,又及时鼓励说,3分、7分的还没有出版,同学们长大了自己去研究吧。这样既对人民币的面值作了纠正和强调,又以此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另外,教师巧设问题,创设宽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交流的意识。如在让学生买笔时,笔的价格是1元,当一位学生拿着10角的人民币去买时,教师说:老师真不明白,这笔是1元,你怎么用角来买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一种连老师都不明白的问题我都明白了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很顺利地突破了1元=10角的知识难点。
总之,杨老师这节课非常成功,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最后,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想和大家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1、         关于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时,是否应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各有哪些面值,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认识一下。因为在这五节课中,学生都说出了4元、7元、3分、7分、10分等面值,如果不对人民币有哪能些面值加以认识,可能就会出现像一个生活幽默故事所讲的:一个人拿着15元面值的假人民币去买一元的东西,店主补了他两张面值为7元的人民币而双方沾沾自喜的情境。
2、         在分类整理时,可浅浅地提一下各种分类的优化组合。如;分类整理时,先按纸币硬币分类,再按单位结合数字分类,这样较为合理,也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整理人民币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57:38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赤溪小学    蔡林珠

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项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

   课堂需要合作。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再如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生活是现实的,课堂中的生活情景也应尊重事实,一本本子多少钱请学生猜一猜,再给出条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与学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由此说明生活课堂的创设是成功的。

   此外课堂中不断奖励学生各种五角星:智慧的、倾听的、合作的……并说明这将是一生的财富,即要教书也要育人。项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与课堂给了我们完美的解释,但课中我觉得也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1、课堂中项老师的课件中让小猪买一个棒棒糖,让学生例举了5角钱怎么拿?有四种方法,其实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不如把思路放宽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拓展与提高,即设置疑问:一个棒棒糖8角,小猪怎么付?这样的提问思维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几角加几角的拿法,还可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的付法,这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课堂结尾,由于时间关系,故事的结尾没有“呈现”有些可惜。其实这儿也隐藏着品德教育。一元钱开不了店,也就是说故事讲述的还不是十分详密,有点牵强,不如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节约用钱,不要像小猪那样吃光用光,应积少成多,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为习惯、社会风尚的完善正是要从孩子抓起。

   3、项老师出示各种一元信封,验证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组成,由老师一人演示,一人验证似乎太过于单调,其实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还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元除了由10个1角组成,还可以怎样组成,如有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说出2个伍角、5个贰角等,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再加以验证,更能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币的真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师适当加以介绍,如人民币中的水印、盲文、金属线以及新版人民币的介绍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新版人民币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使用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57:46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本学期,我们级组的曹文丽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认识人民币》。我觉得曹老师设计的非常精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曹老师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教材处理上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体现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一特点,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意图之一。曹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一年级的小学生有顽皮、好动、好奇、易激动的特点,课的开始以谈话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创设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时,直接出示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纸币、硬币,让学生指认,学生一看,都是自己熟悉的,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曹老师整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故事贯穿后面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而且完成了后面的巩固练习,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运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程改革理念。

      2、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曹老师对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猜一猜→认一认、帮一帮→算一算、拿一拿、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人民币”等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通过“1元钱可以怎样拿?”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出各种各样的拿钱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排列组合的思想,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两个环节值得商榷:

     1、教学“试一试”时,曹老师设计的两个信封,一个信封里装的是2张5角,另一个信封里装的是5张2角,当学生数完后,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5角+5角=10角=1元,2角+2角+2角+2角+2角=10角=1元,学生进一步理解1元=10角,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也为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题的思维指明了方向。

     2、曹老师最后设计的购物环节非常好,但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57:58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人民币》评课

本学期,我们级组的黄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认识人民币》。我觉得黄老师设计的非常精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黄老师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教材处理上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体现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一特点,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意图之一。黄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一年级的小学生有顽皮、好动、好奇、易激动的特点,课的开始以谈话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创设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时,直接出示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纸币、硬币,让学生指认,学生一看,都是自己熟悉的,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黄老师整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故事贯穿后面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而且完成了后面的巩固练习,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运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程改革理念。

      2、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黄老师对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猜一猜→认一认、帮一帮→算一算、拿一拿、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人民币”等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通过“1元钱可以怎样拿?”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出各种各样的拿钱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排列组合的思想,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两个环节值得商榷:

     1、教学“试一试”时,黄老师设计的两个信封,一个信封里装的是2张5角,另一个信封里装的是5张2角,当学生数完后,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5角+5角=10角=1元,2角+2角+2角+2角+2角=10角=1元,学生进一步理解1元=10角,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也为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题的思维指明了方向。

     2、黄老师最后设计的购物环节非常好,但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58:12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人民币》评课

开门见山的来赞赞吉文这节课的特色: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

沈老师善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轻松又自然地进入课题,同时又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接着围绕故事中的3个小动物在得到奖励(钱)后的发生的事情展开教学。比如,在小猪、小狗拿到钱后的不同心情,学生们都很好奇,想去探个究竟:到底大象伯伯奖给他们多少钱?从而引导学生去认识人民币不同质地、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故事最后又有一个精彩,富有教育意义的结尾。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会在元、角、分之间进行单位换算。这一点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显得有些抽象,不易被理解。在这里沈老师就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把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化得形象化、具体化,比如:在学习1角=10分时,老师把十张一角以逐层显示的方式,给学识一个视觉冲击,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这一抽象化的知识,并通过数一数的方法来深刻记忆。

三、数、语、音、品“合四为一”

在沈老师的数学课上,除了可以学到数学知识外,还有更多的收获,比如为我们带来充满童趣的故事;欣赏并回忆了《一分钱》的儿歌,更重要的是时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护人民币,珍惜每一分钱!从小就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堂数学课上同时包含了语、音、品。这么生动、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们肯定学得不错,对学的内容印象深刻。这也体现了新课程中所提倡的:在小学里实施综合化课程的教学。

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7-4 07: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