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第十册(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教学内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操作目标: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目标: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准备:老师收集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和古筝音乐磁带。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采用猜一猜,看画背古诗的游戏教学方式,形成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并让学生讨论:
  1、你是如何从范画的欣赏中看出它对应的古诗内容的?
  2、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此步骤是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对范画的自我欣赏和自我评价,并且形成初步的审美观。
  二、教师以古诗“登鹳鹊楼”为例当堂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应当向学生提出观看示范的几点要求:
  1、在老师给古诗配画的过程中你觉得水墨造型最基本的有哪些因素?
  2、老师抓住了古诗中的哪些诗词进行配画?
  3、老师是按照什么样的绘画步骤去表现诗意的?此步骤是让学生学习水墨配画的基本技法。
  三、讨论和配画实践。
  1、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准备用怎样的水墨技巧给它配画?
  2、你觉得老师展示的配画和古诗贴切吗?如果你有更好想法就来改改吧!
  四、巡回指导时老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绘画过程中的偶然发现给予鼓励。
  五、评价。
  1、是否恰当地表现了古诗的诗意。
  2、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技法。
  3、是否是自己的创作。
  六、课外延伸。将自己的配画作品在班级展出,看谁给古诗配画配得最好。有机会自己再画一遍,看看能不能体现出新的诗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一课时:我设计的图书封面
  教学内容: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习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喜欢的风格设计出别具特色的封面。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了解书的装帧设计主要包括封面、封底、书脊设计和内页设计有关知识。
  操作目标:学习探究,自己动手设计一书的封面。
  情感目标:通过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及欣赏种类书籍的装帧设计,领略不同的设计风格,培养艺术情感等。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各类设计风格的书籍,各种绘画的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欣赏。交流与欣赏各种书籍的封面设计,领悟设计内涵、风格。教师示范对封面设计进行适当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析,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从而小结出书籍封面大致几种表现形式:书法或美术字单独应用的封面,以单独式样或绘画、摄影小品等装饰的封面,以连续式样或混合式样装饰的封面。以各种图片装饰的封面,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封面。
  二、讨论与构思。综合有关书籍封面的欣赏及评价,试说出自己理想的封面设计效果,师生对设计构思进行大致分类,并举例说明:倾向于“素白”的封面构思:黑白版面。倾向于“纹样”的封面构思,如:二方连续纹样……
  三、讨论与创作。小组进行讨论自己想设计什么风格的封面,进行作业时让学生自己自由选择:1、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设计封面。2、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作业本设计封面。3、为学校刊物设计封面。
  四、小结与展评。
  引导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走上讲台,用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这一小组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以及介绍作品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互评,老师作点评。可以在班上办一个小画展。
  五、收拾整理阶段。最后提醒学生做整理工作,将一些有用的材料收起来,没有用的边角料放到垃圾袋里。
  六、拓展提高。想想书籍封面还可以怎样设计,结合课上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优秀成果作品装订成册,进行装饰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课时:我做的图书
  教学内容:能用“拉、转、裁剪、翻转”等制作方法设计多种图书。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了解图书的设计范围、种类及立体书的翻、转、拉等功能。
  操作目标:掌握多种制作方法,利用不同材质设计有特色的书。
  情感目标:让学生动手操作,互学互评,培养创新意识和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准备:彩色卡纸,种类纸张材料、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由比较导入。对所掌握的封面设计的知识进行回顾。
  出示两本书封面设计精美的图书一本是立体书,一本是平面书,打开内页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讨论:
  1、你更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2、立体书有什么地方更能吸引我们?
  3、立体书的制作变化多样,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它们的精彩、独到之处?
  4、你能观察出制作立体书的几种方法吗?
  5、你见过的立体书在“材质上与平面书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讨论探究。欣赏师生收集的立体书、纸张进行探究,讨论其制作的方法。
  1、立体书有哪些制作方法,怎样科学、方便的折叠?
  2、归纳总结出检、转、接、裁、剪、粘贴几种制作方式及技巧。
  3、如何设计出方便携带的立体书?对立体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后让让对书或收集的立体书进行欣赏、评析,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构思,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实践练习。分组进行设计:
  1、利用自己准备的故事、童话等材料设计立体书的草图。
  2、可以根据所见的景观制作立体书。
  四、小结、展评。
  举办“图书展销会“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图书,并听取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收拾整理。
  六课后拓展。立体书不仅能立起来,还可以怎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三课时:桥上桥下
  教学内容:了解桥梁的发展历史及种类,以及外形、结构与功能。理解桥梁的基本构造与外形特点,掌握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的绘画方法。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了解桥梁的结构、外形特征,以及它们的种类与功能。
  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表现形式与方法来画桥梁,并掌握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的由简入繁的表现方法以及桥上桥下的情景。
  情感目标:通过绘画去体会人类修建桥梁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保护意识和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桥梁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其中包括家乡的古桥与新桥。学生准备各种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由家乡桥梁调查情况交流导入新课,家乡的新老桥梁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结构特点和外形特色,以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为主,引导得出桥梁的样式、构造等特征,老师作补充与延伸。
  二、欣赏评述。欣赏收集的桥梁图片,在欣赏的过程中,按时间、地域、种类来分类欣赏,重点可放在中外古今的经典桥梁上,以激发学生对桥梁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共同探索。以一座桥梁为例,师生共同探索如何表现桥梁这灯结构复杂的物体,让不宪政发表自己的想法,师生共同总结,并示范由简入繁的写生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画出桥梁周围相关人物与景物,以体现桥梁的人文精神,提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在桥梁绘画中的应用。
  四、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尝试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的写生方法,画自己喜欢的桥梁,要求学生表现出桥梁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想像出来的,但要与桥梁的风格相称。
  五、评价: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为什么画这座桥,它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激发了你的创作欲望。学生互评,对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进行了简单评述,说明理由。教师评述,以正面的肯定评价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四课时:桥上桥下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桥的造型展开丰富的想像,让让设计出现实中的桥,未来的桥,或者是一座幻想中的奇异的桥,并运用合适的废旧材料和方法制作成桥的模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及创造力。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桥的造型及表现方法。
  操作目标:指导学生表现不同造型的桥,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自己设计的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以及黏土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启发谈话:桥面道路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跨越障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所设计的桥的风格都各不相同。
  教师展示上节课学生设计的桥,让设计者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设计的意图和设计方法。让其他学生评价其设计的优点,提出更好有建议。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些平面的桥制作成立体的桥模型,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什么地方用怎样的废旧材料适合?
  二、感受与发现。
  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废旧材料,摸一摸,想一想,互相讨论做立体桥模型哪些可以充分利用原形,哪些需要修剪,还少哪些材料?材料如何搭配能使作品更加美观。
  三、讨论与制作。
  分组:同桌、前后的4个同学为一组,每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设计方案和适合此设计方案的废旧材料、工具等。在制作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考虑材料的搭配、色彩的原形或进行适当的修剪。由易到难解决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并不是遥远的事,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设计师,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老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卷、切、插、接等技艺要做现场指导,同时让学生仔细考虑用什么方法让自己造的桥站得稳而不被风刮倒?
  四、展评与评析。学生介绍自己制作的桥模型作品,同学们之间相互评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课后拓展。
  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还可以制作出更多生活中实用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8 09: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