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8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体育教学随笔多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些日子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我安排了初一的跳绳课,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课前我把多媒体和场地、器材作了精心布置,准备了28+1(教师用)根短绳,而且把跳绳分成了数量相等的4组,这样利于上课时分发。
  上课后,我按照教案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逐步展开,该轮到学生拿绳了,我吩咐各组小组长到前面领绳然后发给组员,我看学生基本上都拿到绳了,开始讲解跳绳的动作要领。这时发现两个学生还聚在一起,像是在解绳,我走近一看,果然,两根绳缠在了一起并形成了一个“死结”,我看这结比较难解,就把自己手上本来做示范用的绳给了这位学生,回到前面,准备讲解,又一个男生大声叫道:“老师,我还没跳绳呢!”,对呀,我手上有两根绳呢,还有一位学生没拿到绳呢,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打结的绳一时半会儿解不开,手边又没有多余的绳,怎么办?此时,我灵机一动,就对他说:“你到前面来帮老师做示范吧”,并把手上的两根绳给了他,于是我一边讲解他一边做,发现错误的地方及时予于纠正,其余同学也跟着一起学,效果还算不错。总算熬到了学生自由练习时间,利用这个机会,我费了好大劲把两根绳解开了,之后,一切进展顺利。
  这节课我本以为准备工作十分充分和周密,应该能够很圆满地完成,但由于缺乏预见,还是留下了遗憾,因此,这节课对我也是一次教训。
  课堂意外常在不经意间发生,当意外来临时教师首先应该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恰当地去处理这些意外,避免教学损失,就像我把自己的绳给学生和在无奈之下让学生到前面做示范,然而细想之后发现,这些意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我课前再多备几条绳,也许就不用这么辛苦地去应对这些意外了,整节课也就更加完美了,因此,在之后的备课中,我常对本节课中一些可预见的意外作精心的准备,以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做同时也可以降低不可预见意外的发生率,有意多准备一些备用器材,现在已经成了我的常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位。
  “老师再玩一会儿,还没有玩够哪!”有的学生还没有站稳,又迫不及待地喊了起来。
  “好!再玩一次。”学生们又是一阵欢呼,马上又精神十足地做好了准备。
  我不失时机地补充道:“同学们这次进站非常好!咱们看下一次谁的火车开得更好,而且进站又快又准确,开车!”操场再次成了欢乐的海洋。
  看着这欢快的场面,听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声,我一下子领悟到──原来自己正在不知不觉地运用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新教学理念,怪不得这次练习效果这样好。
  排队这个学习内容在学生“开火车”的游戏玩耍中很快地掌握了。有了这次成功经验,我也学乖了、变巧了,对下一个学习内容“持轻物掷远”的教学方法做了及时的调整变化。
  “下面,咱们玩投纸飞机游戏,把你们的纸飞机拿出来(纸飞机和沙包课前让学生做了准备),咱们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远。”学生们马上兴趣十足地投了起来,投得远的学生还指手画脚地教起了别人,他们一边玩一边“切磋技艺”。同时我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进行指导纠正,欢乐声响彻操场。
  “好!现在咱们把纸飞机收起来拿出沙包,玩一个‘争当投掷冠军’的游戏,你们面前有三条投掷线,超过第一线得一分,超过第二线得二分,超过第三线得三分,每组练习三次,谁最后得分达到九分,谁就是投掷冠军。”学生们听后个个劲头十足地做好了准备,准备夺取这个投掷冠军。
  “开始!”学生在我的指挥下,十分有序而认真地练习着。每组产生出来的“投掷冠军”高兴得手舞足蹈,没有得到的也憋足了劲准备下次再战。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我又将评分线变动了一下,设的比较贴近学生实际,每组练习后得到投掷冠军的学生都接近半数或超过半数,学生们的练习热情和参与欲望空前高涨。在练习中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出手角度过低,又把学生课下常玩的“递包”游戏移到课堂,要求学生只准高空“递包”不准平投。学生们在游戏的欢乐中,很快这节课就过去了。
  “铃……”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恋恋不舍地与我分手下课。几个学生还对我说:“老师,这节课真好玩,下节课咱还玩‘开火车、争冠军’,好吗?”望着学生渴望的眼神,我会心地点点头回答道:“好!还玩。”噢……学生们高兴地欢呼跳跃着跑回班,争相传告这个喜讯。望着学生远去的背影,我领悟到游戏是引导低年级学生达成新课程标准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它顺应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就能让“游戏”为课程改革服务、为体育教学服务。
  二、自我教学反思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身体、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结合新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利用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教材内容游戏化,以新颖的教具,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活动更具魅力,其乐无穷;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真正把新课程标准中“激发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
  三、评析
  本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游戏恰当运用到小学新生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刘老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之中,使学生想学、爱学,并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教学创设了宽松、和谐、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享受了参与活动的乐趣,从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在教学中以游戏活动为主线,以师生互动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想、看、听、练的活动,合理地给学生自由时间进行自主学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投纸飞机和沙包练习过程中,教师不强调技术动作细节,而要求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提出争当投掷冠军的要求,及时设疑,让学生自由结组以探究与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目的分层教学,及时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师全课贯穿寓教于乐,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运用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利用游戏的功能与作用,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把“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探究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29:00 | 只看该作者
一、游戏教学
  “铃……”上课铃声响了,我伴随着铃声快步走到操场,去给一批“特殊”的小学生上体育课。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是我校第一批六周岁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且大部分又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农村孩子。
  一上课,我像对待以往大孩子一样,向他们介绍了本课内容:“今天,我们练习排队和持轻物掷远。下面,咱们一起学习排队,老师先给大家安排位置,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再集合时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我按着学生们的高矮顺序很快地把队排好。
  “同学们,先看看左右同学是谁,再看看前后的同学是谁?”学生们很顺从地按照我的话去做。过了一会儿,我问道:“记住了吗?”
  “记住了。”学生们爽快地回答道。我听了心中暗喜,心想这批学生还不错,可还是不放心,于是提醒自己按以往的经验又上了一层“保险”:“同学们,我们现在按着1、2、3、4、5、6、7、8、9、10的顺序报数,你报是几再集合时就排在第几的位置,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学生们按着我的要求十分顺利地把数报完。
  “解散!”我的口令刚刚发出,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哄”的一声散了开去,瞬时间操场上“沸腾”起来。
  “嘟……集合!”随着集合哨声的响起,只见学生像炸了窝的蜜蜂“嗡”的一声跑了过来,胡乱地挤在一起,嘴里还不停地嚷着:“这是我的位置!这是我的!”……转眼间学生们乱做一团。这场面使我惊愕了,我赶紧喊道:“别跑,别挤,按顺序排!”可是我的喊声被孩子们的喧闹声淹没了,最后只好用哨声平息。望着这场面,我只好无奈地摇摇头,重新动手把队伍排好。按刚才的方法又再三叮嘱一番,可是这样反复练习了几次效果还是不好。我急得头都“大”了,再看学生一个个像没事人似的,该啥样还啥样,我的“火”一下子窜到脑门。“你们怎么这么笨呢!”还没等这句话从我嘴里蹦出来。“老师,别练了,玩游戏吧。”一个声音突然从拥挤的人群中传了出来。“游戏”这个词好像一下子激起了我的灵感。对呀!我为什么不换个方法来练习排队呢?“好!现在咱们就玩游戏,玩什么呢?”学生们马上活跃起来,脸上也露出了开心地笑容。“玩切西瓜、老鹰捉小鸡、开火车……”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嚷了起来。“开火车”学生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对呀!开火车不正可以用在排队上吗?
  “好!咱们就玩开火车。”“噢……”学生们马上欢呼起来。“先听听老师讲游戏规则。”只见学生们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我,顿时鸦雀无声。“你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火车站,刚才报几就是几号车,可以自己单独开,也可以两三个人一起开,哨声是火车进站的信号,听到哨声就把火车开到自己的‘车站’,好吗?”“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知道这回的声音是真正地发自学生的内心,因为他们脸上开心的笑容已经告诉了我一切。
  只见学生们马上行动起来,开始设计自己“伟大”的工程,动作慢的还直被其他学生催:“快点!快点!”不一会学生们就准备就绪了。
  “现在,我们玩开火车,看谁开得好,开得像?开车!”刹那间操场上热闹非凡,只听见“呜、呜……”“咔嚓、咔嚓……”“火车钻山喽”……声音此起彼伏,学生们都十分专心地开着火车,个个喜笑颜开。
  我又一次拿起口哨放到了嘴边,准备再次吹响集合哨,心里同时也担心“火车”是否能准确“进站”。“嘟……”随着集合哨的响起,我的眼光撒向了学生,咦!学生们这次竟然没有一窝蜂地跑回来,而是“稳稳当当”地把“火车”开向自己的“车站”,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次排队的结果出奇地好,只有六、七列“火车”站错了位,但是在其他“司机”的帮助下也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24: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有人问“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什么”?你可能会毫不迟疑地说是“教师”,我想告诉你说“不够准确,应该说是体育教师”;夏季的炎炎烈日,冬天的凛冽寒风,其滋味或许只有体育教师说的清。苏轼先生有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我想说“酷暑寒冬体育教师先知”,文化教师吸进去的是“粉末”,体育教师吸入的则是“灰尘”;并且文化教师还有可能“教而优则仕”,而体育教师则是希望渺茫,如果有人再问“你做体育教师后悔吗”?我却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不后悔”。
  当初选择体育专业不是因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为了增加升学的机会,缘于一种无奈。我老家在苏北农村,家境比较贫困。高三那年,由于文化成绩不太理想,身体素质还可以,老师鼓动我说“参加高考体育训练吧”,就这样,抱着这种“为了升学”的动机我参加了训练。那时学校仅有200M的田径场,中间长满野草,跑道是地质的,杠铃也比较缺乏,大概只有一副吧,还不大好用,我们的教练王老师想尽各种办法,经过实践最后确定了“因地制宜”的训练方法。力量主要是采用不用器械的,如提踵和深蹲起负重主要是两个人一组,一人骑在肩上一人练习;立定三级跳是到运河边的防洪堰上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跳练习的;耐力、速度也是利用以上的场地,早上多是越野跑5~6km,半年多的风吹雨淋,酷暑寒冬,王老师陪我们一起走过。教练的的朝夕相伴,让我们感觉到艰苦环境、恶劣天气的“微不足道”,他给了我们慈父般的关爱、朋友般的友情,是他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风雨无阻”,是他让我们明白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道理,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体育教师的魅力和风采,更懂得了体育教师的责任。
  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从初为人师的诚惶诚恐,我努力着,践行自己当初的豪情壮志,唯恐辱没“人师”的称呼,十年的勤奋,也取得的一些成绩,无论是课堂教学、课余训练,还是体育科研方面。同期来的其他学科的教师有的已经走上领导的岗位,办公室里也有两位体育教师弃教从商,资产过百万,我不会嫉妒,只为耳畔常常响起的那句发自内心的“老师,谢谢您”,心里还会涌起由衷的欣慰和满足,我会永远守在属于自己的阵地──操场。孙军是我教过的一位学生,身体偏胖,性格有点内向,在学习“跳箱的屈腿腾越”时,总是跳不过去,我通过降低难度、情绪脱敏、课外辅导、同学帮助等方法,最终他克服了心理障碍,出色地完成了“屈腿腾越”动作,当时他眼噙泪珠,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说“老师,谢谢您”,毕业后的每年教师节他都给我寄贺卡,上面会写“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有了自信,是您让我知道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之类表示感谢的话。现在我离成为名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以教练为榜样,不断努力、拼搏,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蓝天下的那片绿茵场,有风有雨也有阳光,其实,想说爱你也容易,我心中不解的操场情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2.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3.人际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孩子倾向于站在远离教师的地方,那些想获得表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所以教师应经常走近孩子,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
  4.目光接触。教师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孩子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愤怒等情感,告诉孩子老师正在关注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通过体育活动是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比较有效途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二、让每个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举个例子,如从高处往下跳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三、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四、多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鼓励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你高兴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五、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用言语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1.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2.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22:00 | 只看该作者
2.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3.人际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孩子倾向于站在远离教师的地方,那些想获得表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所以教师应经常走近孩子,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
  4.目光接触。教师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孩子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愤怒等情感,告诉孩子老师正在关注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5 20: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