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一面》作标题,首先造成一个悬念:谁和谁见过一面?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一面?这一面是在什么情况下因什么事发生的?引人寻究。请据此将“一面”扩充为一个长句。
     答:


二、第二自然段共三句话,联系后文,试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


三、试比较作者先后六次对鲁迅形象的描写。



四、课文编者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注释为“指不象日本人那样的语气和声调”。如果是这样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在“非日本”三字上加引号予以强调?如果是这样的意思,对鲁迅先生来说,也许勉强可以说得过去,难道连地道的日本人内山先生的笑声也“不象日本人那样的语气和声调”么?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呢?
     答:


五、说说语句的含义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象得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2、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3、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意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


六、破折号在本文中有以下几种作用: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提示;④表话题转换;⑤表话未说完。据此,请将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2、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本好。(      )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      )
   4、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
   5、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
   6、哦!您,您就是——(      )
   7、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下一块多钱,……”(      )
   8、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9、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


七、下列字的注音只有一个是对的,请在对的那个注音后打“√”。
       踱          duō      duó       dù
       (地)窖    gào      jào       jiào
       勺         sháo     shāo     shùo
       嗤         shī       chī       sī
       捻         nián      liǎn      niǎn
       恣(情)   zhì        chī       zì


八、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形似字的不同。
   1、辩论 辨别 辫子 花瓣

   2、爱戴 装载 剪裁 栽花

   3、老板 扳动 出版

   4、陡坡 徒劳 迁徙

   5、模范 摸鱼 沙漠


九、现代汉语的词语按其结构说,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合成词又可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和其他三类构词方式。试指出下列词语属哪一种构词方式,然后归类(只写序号)。
   1、困软
   2、踌躇
   3、优遇
   4、慈祥
   5、长台子
   6、交班
   7、纸张
   8、写
   9、法捷耶夫
  10、惊异
    11、毛细雨
    12、辨出




答案
一、 一九三二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我在内山书店买书时和鲁迅先生有过令人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 第一句话:我本是要去接班的,但车未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暗示了与鲁迅相见的时间只能在这半个钟头之内,为下文描写鲁迅先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如此巨大的鼓舞的伟大精神埋下伏笔。
     第二句话:我等车时不到别处,偏到内山书店去“歇歇”,暗示出我是个进步青年,为下文叙述鲁迅给我荐书、赠书,我又从鲁迅先生那里受到教育和鼓舞,并获取巨大的精神力量埋下伏笔。
   第三句话:交代我是一个因为繁重的劳动而“困软得很”的穷售票员,为下文述说我买不起书,得到鲁迅的帮助,因而更加热爱鲁迅、怀念鲁迅、讴歌鲁迅埋下伏笔。

三、 1、 歇歇。困软得象一团棉花。阴天,暗得很;远处、随意一望。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粗略的轮廓。
   2、 懊悔、踌躇。受到优遇,想买书钱又不够,处境窘迫。经内山招呼,里面的老人走了出来,但还没细看。较前细,有特点,突出瘦。
   3、 感受到父爱。被慈祥地询问。递书给我。着重写外表。突出一个瘦。
  4、 疑惑——更加疑惑——惊异。主动赠书、荐书。几乎面对面站着,惊异地望着。较前两次写得更细。
  5、 爱戴、激动、狂喜。认出鲁迅之后。更仔细地看。着重写脸。再次突出一个瘦。
  6、 心情同上。鲁迅解释赠书原委后。掏钱。又一次写手。最后又一次强调瘦。

四、 联系当时的背景看,“‘非日本’的什么东西”这句话有着特别的含义。作者对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一些浪人的狰狞、凶狠面目,海慢、轻狂的笑声,不仅很熟悉,而且极憎恶。鲁迅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内山完造是进步友好人士,他们的笑声充满友好的情意和真挚的感情,当然全不象那些侵略者的笑声。作者在“非日本”三字上加引号,目的是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

五、 1、 表现作者一向崇敬鲁迅,信任鲁迅,印有“鲁迅译”三字的书肯定是好书。
  2、 表现作者当时认出鲁迅后的狂喜,极想喊出名字,但又怕被敌人听见,于是忍住没有喊出来。
   3、 “不愿”,是说要化悲痛为力量;“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是说这时代太黑暗,要赶紧战斗。
六、 1、 ⑤
     2、 ④
     3、 ②
     4、 ①
     5、 ④
     6、 ③
     7、 ⑤
     8、 ③
     9、 ①
七、 duó √
     jiào √
     sháo √
     chī √
     niǎn √
     zì √
八、 只要表述清楚即可,不一定要说出部首偏旁的名称。
九、 ① 单纯词: 2、8、9
  ② 联合式合成词:1、4、10
  ③ 偏正式合成词: 3、11、12
  ④ 其它合成词: 5、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一、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
      ① 书店的全景
      ② 书架一角的近景
      ③ 一本书的特写。  

  
二、本文作者与鲁迅先生只有“一面之交”,为什么鲁迅先生会给作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答:


三、破折号在行文中有以下四种用法:
       A、引出解释说明的语句
       B、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分析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属于哪种,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2、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① (      )
     “哦!您,您就是——”② (      )
   3、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4、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
   6、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


四、指出下列词那些常用来表现人的神态,哪些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殷勤
   懊悔
   踌躇
   恭敬
   憎恶
   颓唐
   疑惑
   慈祥




答案
一、 1、① 书店全景:“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② 书架一角的近景:“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③ 一本书的特写:“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二、 答:鲁迅是一位受广大革命青年爱戴和崇敬的伟人,对一个受尽欺辱的普通工人竟如此关心帮助,“我”自然很受感动。而鲁迅先生那瘦削的身体,那隶体“一”字似的胡须,那一根根显得精神抖擞的直竖的寸发等鲜明的外貌的特征,反映出他为革命事业毁坏了健康,但依旧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顽强地和敌人作斗争的崇高革命精神,这给作者以巨大的鼓舞,所以这偶然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 1、 (A)
   2、 ①(B)②(C)
   3、 (A)
   4、 (B)
   5、 (A)
   6、 (A)
四、 表现人物神态的:殷勤、恭敬、颓唐、慈祥。
  表现人物心理的:懊悔、踌躇、憎恶、疑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一、默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语句。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这篇文章记事写人,重点放在写人上,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


三、全文以空行隔开,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概述为三层:“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根据上述概括将第一部分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层次,请指出正确的一种,并说明理由。(     )
       A、⑴    ⑵    ⒄    ⒅
       B、⑴    ⑵    ⑶    ⒅    ⒆
       C、⑴    ⑵    ⑶    ⒄    ⒅    38
       D、⑴    ⑵    ⑸    ⒄    ⒅    38

   2、有人认为删去第二部分,文章会更精练、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为什么?
       答:


四、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
      书店的全景 书架一角的近景 一本书的特写

   2、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  


五、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请结合括号里的提示,揣摩加黑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1、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结巴巴”本意指口吃,用在这里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一种神态和感情?“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向四周望”?为什么“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这又表现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为什么不直接写“掏出那块银元”,而要加上“带着体温的”这样起修饰作用的定语?为什么要强调说明“他的手多瘦啊”,“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作者这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恭敬地鞠了一躬”,作者这时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六、下边是本文开头三处伏笔,试指出下文与这三处伏笔的照应之处。
   1、“我”本来要去接班,但还要等半个钟头。

   2、“我”是一个因为繁重的劳动而“困软得很”的穷售票员。

   3、“我”不到别处,而到内山书店去歇歇。


七、破折号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提示,③表插说,④表话题转换,⑤表话没说完。请辨析下边的例子:
   1、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2、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胡辨出……(      )
   4、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5、……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6、“哦!您,您就是——”(      )
   7、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      )
   8、那种正直而慈详的眼光,使我立该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9、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答案
一、 1、 一九三二年秋天,一天中午,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一九三六年十月。
   2、 上海,虹口公园,内山书店,店里,店后面长台子旁边,南面,北面,里面,书店的门。
  3、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二、 这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文章中虽有不少记事的成分,但这些记事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描写人物出现的具体环境,记事还是为了刻画人物。重点放在人物刻画上,意在突出主要人物鲁迅的高尚品格;这也正是这篇文章记叙的重点。
三、 1、 (C),正确,符合主要内容的概述。(A),不对,第⑴段只交代了年代、地点和人物,没有交代“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不符合主要内容第一层的概述。(B),不对,第⑾段写鲁迅出来,已属于第三层的开头。(D),不对,第③④两段已属于第二层的开头部分。
   2、 这种意见不对。第二部分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表现了“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这部分的抒情和议论,画龙点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 ⑴  书店的全景:“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书架一角的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一本书的特写:“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五  1、 “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一种深感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于用言语来表达。作者要“向四周望一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成员、中共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
  2、 “带着体温的”银元,表明这是作者艰苦劳动所得,虽少却很珍贵。“他的手多瘦啊”,意在表现鲁迅忧国忧民,操劳一生,作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是作者被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对鲁迅的由衷感谢和崇敬。

六、 1、 暗示与鲁迅会面的时间短暂,给下文“我”与鲁迅仅见“一面”所受到的巨大鼓舞和影响,埋下伏笔。
   2、 给下文“我”买书缺钱产生困窘,由鲁迅帮助解决,因而更加崇敬鲁迅,埋下伏笔。
   3、“我”是个进步青年,内山书店出售进步书刊,“我”到内山书店歇歇,翻阅书籍,能汲取知识和力量。这为下文看到鲁迅译著,会见鲁迅,埋下伏笔。

七  1、 (⑤)
    2、 (④)
    3、 (③)
    4、 (①)
    5、 (④)
    6、 (⑤)
    7、 (①)
    8、 (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一面》练习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课 文 说 明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先写作者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起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外面又下雨,所以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肖像描写,又有语言动作的描写,展示出鲁迅对年轻人的热切关怀,构成文章的主体。第二部分是议论,写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

本文用相当多的篇幅描写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只是粗线条地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和抽烟的神态。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不仅观察更细致,而且把前两次没有观察到的细微特点再补写出来。如第一次只看出长衫是“牙黄”的颜色,这次连质料是“羽纱”的也分辨出来了;第一次只看见烟嘴上的火花和烟雾,这次连烟嘴是“黄色”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这次还把人物的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突出了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外貌描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写的虽然是作者四年前的往事,但鲁迅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因此,当此悲痛之时,作者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文章用语讲究,感情色彩强烈,值得仔细品味。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又如:“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作者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吸引得读者也好像身处其境一样。

●关 于 练 习

一、阅读全文,简要复述“我”与鲁迅见面的经过。

设题目的,让学生弄清文章记叙的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内山老板劝“我”买书,“我”犹豫着舍不得买。这时鲁迅走了出来,问“我”是不是要买那本书。于是,他把《铁流》推荐给“我”,听“我”说买不起后,就收一块钱把两本书都卖给了“我”。“我”突然悟出他是鲁迅先生后,他微笑,默认地点头,然后解释为什么要收一块钱。“我”非常感动,接受了鲁迅先生的赠书,向他恭敬地鞠了一躬,怀着激动的心情转身就走出了书店的门。

二、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像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会不同距离的观察角度和写法。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

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的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书店的全景: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书架一角的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一本书的特写: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填写下表,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深入的。

描写的角度
鲁迅外貌特征

近景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微笑;点头
中景
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正直而慈祥的眼光;竹枝似的手指
远景
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


3.作者写鲁迅的外貌,重点展示的是他的什么特征?为什么要这样写?

很瘦,但精神很好;头发直竖;胡须很打眼。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迅的精神,突出他那种斗志,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三、回忆性文章常常蕴含作者的深情。仔细阅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设题目的,使学生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摩挲”就是反复抚摸,反复摸而又“舍不得”,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

3.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热烈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四、比较下列各组字的字形和读音,然后组词。

设题目的,使学生掌握形近字的形、音、义。

踱:踱步
  镀:镀金、电镀

窖:地窖、窖藏
  窑:煤窑、窑洞

懊:懊悔、懊恼
  澳:澳门、澳洲

颓:颓废、颓唐
  逶:逶迤

挲:摩挲
  娑:婆娑

恣:恣情
  咨:咨询

●教 学 建 议

一、先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研读“我”与鲁迅先生见面的部分,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三、进一步讲解本文的肖像描写,看看作者是从哪些不同的角度观察人物的,观察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注意重点词语、句子的揣摩和把握。

●有 关 资 料

一、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

二、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

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岗山人,20多岁来到中国,起初在上海贩卖药品,兼售书籍,后开设了内山书店,自起汉名邬其山。鲁迅与内山结交约在1927年底,两人友谊甚深,过从甚密。内山书店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鲁迅接待客人,也多在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办过版画展览。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作序,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抗战胜利后,内山回到东京,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1959年9月,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华访问,因脑溢血去世。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内山书店亦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场所,勒石纪念。

三、关于《毁灭》和《铁流》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鲁迅十分重视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文学,尤其注重介绍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鲁迅着力推荐的作品是法捷耶夫的《毁灭》和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这两部小说写的都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鲁迅认为“这两部小说,虽然粗制,却并非滥造,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实在够使描写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娇百媚的佳人所谓‘美文’,在这面前淡到毫无踪影。”鲁迅甚至说,他爱《毁灭》,“就像亲生的儿子一般”,并说“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纪念碑的小说”。鲁迅把这类作品看作是战斗的无产阶级渴望的精神食粮。因此他一方面鼓励曹靖华翻译《铁流》,一方面“经过不少艰难”亲自翻译《毁灭》,并且自费印刷出版。

《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西伯利亚地区同反革命匪帮进行战斗的故事。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于我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法捷耶夫的《毁灭》,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像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对鲁迅翻译这本书的高度评价。

《铁流》描写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红军,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通过跟白军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锻炼成为具有铁的纪律的队伍的故事。作者成功地描写了革命群众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共产党员红军指挥员郭如鹤的英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一面》综合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一、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二、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教学设想

一、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本文语言生动,饱蘸感情,而且意境集中。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以及旁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悟、自得。

三、补充有关背景,以便分析课文。

四、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课内预习;三、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加黑字板书,下同)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虐( )待 摩suō( )

jiǒng( )相 抖擞( ) 颓( )唐

chóu chú( ) 不能自yǐ( )

2.口头回答“理解·分析”中的第一、三题。

提示:第一题见课文;第三题(C)。

三、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8节

1.根据“揣摩·运用”中的第四题,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

(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提示:

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

(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提示:

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教师讲解:

    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

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教师讲解: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

    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

    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教师讲解:

    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了的特写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提示:

“瘦”。“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

提示:

观察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2.提问:“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

3.小结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揣摩·运用”中的第五题。

2.预习第二部分,划分层次。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检查旧课作业;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三、总结课文;四、讨论练习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

检查“揣摩·运用”中第五题的完成情况,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

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集体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最后一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己。

3.阅读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讨论、小结: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朗读、背诵第二部分

方法:先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要求当堂能背诵,最后检查背诵情况。

四、总结课文

1.师生共同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的革命意志。

2.教师归纳写作方法。

(1)成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文章中心。

例如,对鲁迅外貌进行三次集中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2)对比和衬托的运用,抒情和议论的结合,也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例如,“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与见到鲁迅先生“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的对比;用工人所受的虐待与歧视和鲁迅先生“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对比,用阴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来反衬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五、练习

当堂完成“记忆·联想”中的第九题。方法:先由学生独立书面作答,然后通过学生口头交流检查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明确。

六、布置作业

课外书面完成“揣摩·运用”中的第七题。

2.预习《一件珍贵的衬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7-3 18: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