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7:50:00 | 只看该作者
《吾家有女初长成》教学设计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目的: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理清本文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一)。  

   

3.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重点二)。  

   

教学方法:  

   

借鉴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从遥远的北方辽宁来到六朝古都南京,今天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我感到十分高兴。虽然我们并不相识,但是我坚信:这节语文课会架起我们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我们会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真心实意想和老师交朋友的同学请举手。既然是朋友,老师提一点要求你们能做到吗?同学们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可以吗?  

   

2.哪位同学能主动到前面来,把文章的题目和作者写在黑板上?  

   

(学生写课文的题目及作者)  

   

二、学习新课  

   

(一)导出目标  

   

1.点拨:面对一篇课文,同学们首先应该知道学什么,然后思考怎样去学,最后达到学会、会学。  

   

2.请一名同学谈自己怎样学习一篇课文。  

   

3.教师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并说明为什么学习这些内容。  

   

(二)引导自学  

   

1.评价学生写的课文题目及作者。  

   

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并明确:我家有个女儿长大成人。  

   

3.提问:哪位同学了解作者程乃珊?  

   

明确:当代女作家。80年代初以写儿童文学走上文坛。  

   

4.教师提示: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积极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更要发扬合作精神,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更出色。  

   

5.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查工具书或讨论解决。  

   

6.出示课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要求学生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幼稚,不成熟)  

   

(2)不懂得包涵。(宽容,原谅别人)  

   

(3)最令我七窍生烟的是……(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4)有条不紊地陈述出她对此历史人物的独特想法和评价。(有条理,有秩序,一点也不乱)  

   

7.开展1分钟记忆比赛,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记住上述词语的意义。  

   

8.完成学习目标二。  

   

(1)教师点拨:如何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同学们可以从女儿成长过程和作者对女儿的前后情感态度变化人手。  

   

(2)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画出表现作者对女儿情感变化的句子和标志女儿成长过程的句子。  

   

(3)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并进行小组交流。  

   

(4)学生回答,明确:对女儿失望——女儿长大了——女儿成了我的朋友。  

   

(5)教师板书。  

   

(6)出示思考问题:作者“一度对女儿很失望”,不符合她的理想,女儿哪些地方不合作者的心意呢?作者离开女儿去香港三四年的时间,“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究竟是女儿做了哪些事情让作者对女儿有了这样的认识?作者和女儿最终成了很好的朋友,你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  

   

(7)教师提示:如果我们能够把作者和她的女儿请到现场,向她们请教一下,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弄清楚。下面我想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表演一个“实话实说”节目,请一位同学扮演作家,另一位同学扮演作家的女儿。请同学们给老师推荐出最理想的人选。  

   

(8)确定人选后,学生和老师结合课文内容一起表演。  

   

欢迎你们来到“实话实说”节目现场。下面我向各位观众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程乃珊女士,这位是她的女儿严洁。来到我们现场的还有家长和他们的子女,同时我们荣幸地请到了几位著名的教育专家。对他们的到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孩子是家长心中的梦,许多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孩子身上寄托着自己未实现的心愿。在自己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替他们设计好了未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付出了无尽的心血和汗水。  

   

程女士,你对女儿的期望是什么?我曾经读过你写的一篇文章《吾家有女初长成》,现在已选入了中学课本。在那篇文章中你认为女儿不够典型,为什么这样看待自己的女儿?你理想中的女儿是什么样子?  

   

严洁,你是不是母亲理想中的女儿呢?你同意母亲对你的这种设计吗?为什么?  

   

程女士,你不仅觉得女儿不够典型,甚至感觉女儿让你很失望,能谈一谈为什么吗?  

   

严洁,刚才母亲列举了一些你令她失望的事情,你是怎样看待这些事情的?  

   

程女士,后来女儿长大了,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女儿,是不是感觉女儿很可爱?通过哪些事情你感觉女儿已经长大了呢?  

   

严洁,你觉得你长大了吗?当从前母亲强行要求你做事情的时候,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母亲不在你身边时,你想母亲吗?你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能不能作一个自我评价,说说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程女士,作为母亲此时你一定为拥有这样的女儿感到自豪,你们是母女关系,现在看来你们又是很好的朋友。通过女儿的成长过程,你觉得作为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下面给观众一些提问的机会,或者结合课文对观众进行采访。  

   

(9)教师点拨:通过这个节目和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对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很清楚。文中列举的一些典型事例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很好的回答。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进行整理归纳,然后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最突出。  

   

(10)学生板书。  

   

(11)教师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明确答案:  

   

①对女儿失望:不爱看书;学钢琴又哭又闹;作文不及格;不懂包涵;有自己的《女儿经》。  

   

②女儿长大了:写信生动传神;深爱钢琴;读书面广。  

   

③成了我的朋友:自由谈论;最佳资讯。  

   

(12)教师小结:女儿的所有变化是在母亲离开的三四年中发生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13)学生回答。明确: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设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向上的,就是美丽的。  

   

(14)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明确:旨在告诉人们生命本身需要自由空间,不要人为地加以种种限制,只要是健康向上的,都是美好的,都应该让它自由自在地发展。  

   

(15)从课文中记叙的具体事例中,你感觉女儿具有哪些鲜明的个性?  

   

明确:有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的好恶,保持自己的个性,纯真、直率,有上进心。  

   

(16)教师小结:文中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写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同学们应该学习在写文章过程中善于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问题,而不是空洞地表白。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拥有自由快乐的成长空间呢?你们拥有吗?  

   

(17)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质疑提问  

   

教师要求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答疑。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及对老师上课的意见。  

   

三、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的语句和好的词语写在你的笔记上。  

   

2.让父母读一读这篇文章,和父母一起交流读后的体会。  

   

(辽宁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124000)  

   

[专家点评]  

   

这篇课文难度不大,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讲课时选择了一个好的话题,即:在家庭中,如何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有了这个较好的话题,就设置了一个情境,营造了一种气氛,使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多向的交流。在课堂上,有一个时间较长的环节,就是仿拟“实子实说”,这个话题的展开切入到了文章的核心。由此再向四面辐射,学生很投入,学得比较快乐,教师也教得比较轻松,是当前语文课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同时,对这篇文章如何阅读以及在写作上有何启示,教师在自由的讨论中也予以高度的关注。整堂课生动活泼,十分成功。  

   

不足在于:对这篇文章如何阅读以及在写作上有何启示,教师如果能点得更清楚一些,学生收获召更大。组织学生所讨论的问题,如能从正面展开,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陈钟粱:上海东方教育中心200000)  

   

[观众点评]  

   

有幸听了第四后“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宁选手池军华老师所授的《吾家耀女初长成》,颇有感受。  

   

首先,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飞学生。池老师一上课就跟学生作刁约定:同学们能做的事老师不做。于是,课题、作者让给了学习写;对文中生词的理解由学生才互讨论得出;对文章中心的概述完全经学生讨论由学生自己说出等等。所有这些,一方面体现了教师非常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设计精巧,激发7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池老少灵活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新的情书——表演“实话实说”,大大激发7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表演节巨时,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采访中,匀生已经变一般复述为创造性的名述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很深刻、邪到位。这一设计,极大地锻炼了峙生的能力。  

   

总之,这是一堂非常精彩的优质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吾家有女初长成》教学设计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3.体会作者从女儿身上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近来的见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著名女作家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写的是自已逐渐长大、成熟的女儿,事情很简单,写得却很情致。小时候,女儿曾一度让自己失望,她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种淑女,不愿看书,不愿弹钢琴,作文不及格还振振有词,还有绘声绘色的"女儿经"。但是,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她写的信生动有形,她已经能弹出很好的曲子,而且读书范围之广已令"我"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女儿成了我的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女儿,作者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呢?同学们是否也有同作者的女儿相同的经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检查预习。
幻灯显示:
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①才华出众--②天生丽质--
③面目全非--④稚拙--
⑤大言不惭--(6)七窍生烟--
(7)振振有词--(8)抱怨--
(9)绘声绘色--(10)亦师亦友--
(11)有条不紊--(12)有灵犀一点通--
(13)声情并茂--(14)刮目相看--
⒂娴熟
四、指名(2-3人)朗读课文。
五、讨论以下问题,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作者的女儿有哪些特点?明确:有属于少年人的纯洁、坦荡、率真。
2.作者说"我一度对女儿很失望",为什么?后来她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长大了"有哪些表现呢?作者通过女儿的成长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明确:因为她不是作者理想中的淑女,没有按作者所设计的道路走下去。
没有人强迫,反而爱看书了,爱弹钢琴了,写的东西也很令人满意了。
不要早早地为自己的子女设计他应该走的路,应该让他自由长成,只要生命是健康的又是向上的,就是美好的。
3.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和看法。
明确:"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健康而向上的,就是美的。"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口才和思辩能
力。
4.讨论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下边是从课文中摘出的"我"和女儿的几个观点,可选择本班学生喜欢的一两个,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看法。
①"我"认为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懂音乐、爱好文学、弹得一手好钢琴……
②作文不及格,女儿还振振有词。
③女儿评价"我"写的《女儿经》:“没劲。……?”
④当代影坛歌坛的明星,女儿"永远比我娴熟。"
明确:本题是开放性练习,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5、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目标2)
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语在句子当中的含义。
①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很嫩,很朴拙,不像大家的文章。
②如果一定说有什么长处,那就是本色,如同她的为人。
朴素,实在,有什么说什么,不虚假。
③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
文文静静的女孩子。
④女儿经受不起闲话:"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懂得包涵。
替别人掩饰,原谅别人。
⑤女儿还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资讯呢。
提供材料、信息。
六、总结全文。(目标3)
这篇文章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作者女儿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从女儿身上得到的启示,不仅能引起我们家长的深思,对同学们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A)
2.完成补充练习。(B)
①下列词语写得有误的一组是( )
A.稚绌 大言不渐 七窍生烟 振振有词
B.抱怨 绘声绘色 声情并茂 刮目相看
C.娴熟 有条不紊 天生丽质 才华出众
D.资讯 面目全非 亦师亦友 心有灵犀一点通
②下列加点的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很嫩,很朴拙,不像大家的文章)
B.她就绘声绘色地开始把构思讲给我。
(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
C.我倒没想到,在对男人的审美上,我们母女俩倒没有代沟。
(两代人之间的沟)
D.最令我七窍生烟的是,有次她的作文竟然不及格。
(形容气愤已极,好像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参考答案:①A(绌一拙 渐一渐)C(代沟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3、〈〈掌握语文〉〉(C)
八、说课精要: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重点要求了解作者的女儿到底有哪些特点,想一想,她的这些特点是木是代表了相当一批和她有相同经历的年轻人。积累词语,理解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教学方法上采取讨论、点拨的方式。
九、教学后记:PAN>B)
①下列词语写得有误的一组是( )
A.稚绌 大言不渐 七窍生烟 振振有词
B.抱怨 绘声绘色 声情并茂 刮目相看
C.娴熟 有条不紊 天生丽质 才华出众
D.资讯 面目全非 亦师亦友 心有灵犀一点通
②下列加点的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很嫩,很朴拙,不像大家的文章)
B.她就绘声绘色地开始把构思讲给我。
(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
C.我倒没想到,在对男人的审美上,我们母女俩倒没有代沟。
(两代人之间的沟)
D.最令我七窍生烟的是,有次她的作文竟然不及格。
(形容气愤已极,好像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参考答案:①A(绌一拙 渐一渐)C(代沟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3、〈〈掌握语文〉〉(C)
八、说课精要: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重点要求了解作者的女儿到底有哪些特点,想一想,她的这些特点是木是代表了相当一批和她有相同经历的年轻人。积累词语,理解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教学方法上采取讨论、点拨的方式。
九、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吾家有女初长成》综合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课 文 说 明

这篇文章写作者自己的逐渐长大、成熟的女儿,故事很简单,写得却很有情致。

小时候,女儿曾一度让自己失望。她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种淑女,不愿看书,不愿弹钢琴,作文不及格还振振有词,还有那绘声绘色的“女儿经”。

但是,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她写的信生动形象,已经能弹出很好的曲子,而且读书范围之广已令“我”刮目相看。更重要的,“女儿成了我的朋友”。

就是这样一个女儿,作者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呢?那就是属于少年人的那种纯洁、坦荡和率真。所以作者在最后以议论作结:“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这正是作者从自己女儿身上得到的启示,得出的结论,并由此而劝天下为人父母者:“为何要像做盆景般来设计你子女的形象呢?”这种劝告,应该说有相当的现实意义。这不仅能引起家长们的深思,对孩子们也有一定的启示。

●关 于 练 习

一、作者说“我一度对女儿很失望”,为什么?后来她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长大了”有哪些标志呢?作者通过女儿的成长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设题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因为她不是作者理想中的淑女,没有按作者所设计的道路走下去。

没有人强迫,反而爱看书了,爱弹钢琴了,写的东西也很令人满意。

不要早早地为自己的子女设计他应该走的路,应该让他自由成长,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好的。

二、根据上下文,推断加划线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设题目的,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很嫩,很朴拙,不像大家的文章。

2.如果一定说有什么长处,那就是本色,如同她的为人。

朴素,实在,有什么说什么,不虚假。

3.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

文文静静的女孩子。

4.女儿经受不起闲话,“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懂得包涵。

替别人掩饰,原谅别人。

5.女儿还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资讯呢。

提供材料、信息。

三、△下边是从课文中摘出的“我”和女儿的几个观点,可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本题是开放性练习,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答案从略。

1.“我”认为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懂音乐、爱好文学、弹得一手好钢琴……

2.作文不及格,女儿还振振有词。

3.女儿评价“我”写的《女儿经》:“没劲。……”

4.当代影坛歌坛的明星,女儿“永远比我娴熟”。

●教 学 建 议

一、这篇文章比较简单,学生读一读,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二、本课可以上成讨论课,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参照练习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可以让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荔枝蜜 课堂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7 01: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