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复制链接]
16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如:在初一《金色的秋天》专题教学时,我们选择了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等作品,为了达到“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的目标,除了准备音响设备外,还要求准备与“秋天”有关的摄影、绘画、诗歌、散文等文学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受中进行对比,细细体会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感受音乐与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内涵上的异同。

②音乐与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综合

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开放型专题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社会等综合课例,同样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



例如在课例《黄河的故事》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抗战的历史背景,以及有关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创作的风格特征。在《贝多芬与华彦均》的专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命运与人生、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哲学思想。通过相关文化的拓展与延伸,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挖掘地方资源

地方资源是指在本地区范围内的音乐文化资源和人才人力资源。学校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体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①音乐文化资源

在曲艺专题教学中,开辟本地方特色的曲艺“莲花落”的学唱与欣赏,同时,邀请曲艺专家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增强学生对曲艺的进一步了解,加深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在欣赏民乐作品的同时,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区楼塔镇农民乐队,听他们演奏的民乐作品《细十番》,感受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

②社会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地方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利用这些素材让课堂更具魅力。例如在《湘湖的春天》教学中,通过学唱和欣赏以春天为主题的歌(乐)曲后,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湘湖文化创编成歌词,这时的学生异常积极,而成果令教师始料不及。又如在欣赏抗战时期作品时,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葛云飞、李成虎等事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总之,教师要善于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之中,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音乐文化熏陶。

2.教学方法的开放

系统的动态性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处在一个封闭的坚固象牙塔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不应是封闭的和僵化的体系,课堂教学方法也不是某几种固定的模式,他们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教学方法强调各方法之间的相互开放,要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各种教法之长,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1)让音乐回归自然

音乐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它是人们生活的情感体现。而孩子们最自然的学习是从生活中、自然环境中获得的,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东西是从他们所熟悉的环境、生活中获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联系,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如在小学三年级课例《雨》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呈示一组自然界的音响(细雨声、大雨声、雨滴声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界中,通过一段表现小朋友在雨中嬉戏、玩耍音乐的欣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构架起学生音乐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再通过听一段富有雨中情趣的音乐(节奏)片段,让学生听着音乐和着节奏自由表演,通过身体的运动、表现,使得音乐成为看得见的身体活动,同时在即兴创作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雨中“玩耍”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与生活经验建立了联系,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已与音乐融为一体,在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音乐作品的美的同时,也学习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与音乐技能。

(2)让音乐融入活动

台湾儿童音乐教育家陈惠龄说过:要“活”的教学,像中国人说的“行以求知”,西洋人的“做中学”,儿童要亲自参与活动,要在各项活动中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优化音乐活动的设计,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供学生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参与,自主活动。

如设计让学生根据诗歌《春晓》的意境探索音乐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身边的乐器或其他物品探索音响,诠释了诗歌《春晓》的意境,同时,通过分组表现特定的音乐情景再现诗歌内容,理解了音乐与诗词的关系,课堂气氛活跃而充满艺术性。通过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通过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整合艺术,体现音乐教学特有的审美愉悦性。

(3)让音乐走出课堂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不断地发展,学习音乐不再是学校课堂的“垄断行为”。要把封闭式课堂变成开放式课堂,课内外衔接,校内外互补。课堂内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多渠道地学习音乐,交流每人所摄取的音乐信息。通过互动式的音乐交流学习,大大释放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在能量。同时,学校音乐教育要主动地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一切可学习资源,提供学生广阔的学习途径。

如在戏曲的专题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越剧有更深刻地了解,我们与实验学校联系后特意安排了系列活动:越剧常识音乐板报赛;邀请区文化馆老师讲座;越剧名段学唱;越剧特长学生的“专场”演出;观看著名的越剧影片;谈自己对越剧艺术的感受等。通过系列活动使越剧真正深入人心,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

开放式课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有效地调动校园、家庭、社区课程资源,主动地将音乐教学纳入大课堂教学环境。

五、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实践,教师能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一堂堂富有特色的音乐课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构课堂结构,焕发生命活力

教师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构建音乐教学的新课堂,创建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颖的音乐教学课例,例如:“民族花”、“爱”、“童年的旋律”、“诗词与音乐”、“走进内蒙”等等,通过开放型专题课这样一种有效的载体,不仅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活了音乐课,同时让师生感受到课堂不仅是享受音乐美的场所,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经历。

2.重塑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携同全体音乐教师一起学习了许多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音乐教育发展展望》、《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育走向生本》、《开放性教学模式研究》、《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等,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影响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广大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认识到“教材只是范本,教学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音乐教学是培养生活中使用音乐的人,而不是舞台上使用音乐的人”,教师们在教学中能注重学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的激发,注重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探寻音乐奥秘,弘扬音乐中的人文精神等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水平。

3.重开智慧大门,促进个性发展

《音乐课标》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开放型专题课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重新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有学生这样说:“音乐课让我们融入了生活,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让我难忘的是上次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时,大家共同朗诵《乡愁》体会诗的意境,再为这首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在这样的情景中引出了课题……最后老师要求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我们有的朗诵、有的绘画、有的演唱相关的歌曲,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我们学习最振奋的时候,我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六、感想

本课题的研究只是取得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在开放型专题课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深化研究:

1.开放型专题课是一种实践新理念的载体,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在课堂中实施开放性教学,也不可能超越这个出发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重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防止出现难度过大、牵强附会的现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是有“度”的,要突出以音乐为本体的教学方法的选用,而不是为形式而形式;

2.“课标”倡导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课程内容的综合,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还有许多培训工作要做;

3.教学评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对这种创新的课型如何制定教学评价细则和评价标准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4.开放型专题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课型,但教学中也要避免“模式化”的倾向,提倡音乐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数字环境下的音乐课外活动



广东佛山 蒋 磊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依托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已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标志。同时,探索数字化环境下音乐课外活动的如何开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以独立自主、即时交互、视听合一等数字化特点,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学习和复习巩固、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互补互渗及伸延、音乐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等方面展开实践与探索,是数字化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部分,也是本文论述的基点。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

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音乐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在音乐课外活动中,通过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音乐课堂中所学的乐理知识、音乐欣赏及歌曲练习等内容进行巩固和延伸。其方式呈现出与传统音乐课外活动完全不同的特点。

1.音乐知识的收集、选择、整理、分析与使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等因素限制,许多音乐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都无法详细的进行讲授,而各大网站和网页中都有内容极为丰富和专业的音乐知识专栏,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作为信息作业布置,使之成为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如乐理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无法讲授得十分详细而导致学生对其内容易感枯燥乏味,而在课外活动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上各种音乐站点的搜索和寻找,对所学的乐理知识进行选择、收集、分析、整理,全面接触乐理概念等多方面的释解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范例,从而取得进一步的认识,形成完整的概念,获取比较全面和深刻的印象。同时,这种从网络数据中获取的深刻概念不仅仅来自于对概念的解释和说明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寻找和认识概念以及课外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和形式本身。因此,这一过程对巩固、深化音乐课堂中乐理知识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2.音乐欣赏学习的深化

在各种歌曲或器乐曲的欣赏教学内容中,其作品的创作、流传过程、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音乐风格的演变、都有许多翔实的资料和传说故事,但限于教学条件和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只能略讲或一带而过,无法具体进行讲授,从而使音乐作品的魅力无法充分体现。在课外音乐活动中,这一遗憾可通过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而得到弥补。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以视听结合的方式了解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背景、演唱演奏风格、作者的生平、创作、演出、传播过程以及历史地位等,如《黄河大合唱》,只要键入“冼星海”或“黄河”,就可以阅读到有关作者的各种情况,作品的历史背景和音乐风格,甚至还能在线欣赏观看不同的演绎版本,学生可以更感性全面的认识和学习音乐,取得课堂欣赏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深化对音乐欣赏学习内容和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3.音乐体验形态的多样化

音乐体验是现代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数字环境下.音乐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其音乐体验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远不是单纯聆听和歌唱练习所能涵盖的。因此,多样化、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网络多媒体环境下音乐体验形态的特点。如在音乐欣赏中有关京剧角色的作业,就可以用文本+图片十动态图像的形式在电脑上完成,生、末、净、旦、丑等京剧行当的区分、特点等,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图文并茂、视听统一的逐一分类呈现。又如歌曲的练习和复习,也能通过网上众多站点的音乐资源以多媒体的形式对歌曲进行听辨、熟悉和伴奏演唱,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另外,网络上还有许多为音乐学习而编制的软件,在音乐课外活动中,通过各种音乐学习软件的学习运用,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习音乐的能力,建立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洪恩》、《震撼》的音乐知识学习软件.以及视唱练耳软件、钢琴学习、简谱、五线谱等软件,都为音乐课外活动中新的音乐体验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这种自主、多形态的音乐体验形式是十分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

二、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互补互渗及扩展

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能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通过音乐课外活动深入的认识音乐的发展过程和其人文历史作用,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具体音乐学习内容与相关文化学科内容结合,形成学科互渗互补的新型学习形式,从根本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许多相关学科是紧密联系的,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应充分发挥音乐的特殊作用,以网络及多媒体为载体形成新的学习形式。如学习文学内容时,选出一些优秀文学作品配上情绪和风格相应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学生通过音乐与文学作品的选配过程,对文章的情感、内容都会有进一步的认识,配乐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能使学生在文章的理解中更深刻地认识音乐本身,从而在音乐和文章的结合中对两者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又如与美术学习的结合,为图片、画面、动漫配上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联动,使画面生动活泼,还能通过画面的启发,对音乐的表现力有更深刻的理解,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音乐学习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使其它学科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另外,这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互渗互补过程能使学生在实现成就感中得到满足而对音乐学习兴趣得到不断的提高。

除与其它学科的互补互渗外,网络信息与多媒体技术对音乐学习的介入更使音乐课外活动趋于社会化、日常化。

首先,网络上的音乐资源极为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自己喜欢的课内外各种歌曲、乐曲的演唱演奏进行欣赏比较,在欣赏中可了解不同演唱形式、不同演唱者的风格、特点,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和表现力,歌曲如中国的《满江红》、美国的《老人河》、法国的《马赛曲》、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乐曲如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贝多芬的《命运》等,在对音乐作品的熟悉和了解过程中不仅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对其所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学知识也能有所认识,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另外,还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伴唱功能练习歌唱或演奏,并通过即时录音进行对比,提高演唱或演奏水平。

其次,MP3、音乐手机等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出现和普及,使音乐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有选择的下载和储存一些健康、优秀的歌曲和有关音乐资料,建立个人的音乐学习资料档案,使音乐在课余时间里成为学生的好伙伴,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

最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掌握的音乐知识加以运用,如精选一些歌曲、乐曲,为同学或自己制作电子音乐生日卡片、为自己主页设置一些音乐栏目,对一些画面进行音乐配音,在建立自己或班级的网页时配上相应的音乐等,甚至在进行多媒体作文时,也可配上声画,将音乐课外活动与日常生活和其它科目的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

三、网络数字环境下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

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对音乐教育的介入,使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活动形式与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不同,呈现个人与集体、校内与社会结合、即时互动等特点。

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储存播放器的不断小型化和普及化,使音乐学习更富于个人化和自主性。一方面,学生有能力和条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自主的选择学习音乐的方式和内容,而且这种学习对地点、时间的要求不高,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另一方面,音乐信息和资料的广阔和深化、音乐表现形式和内容的泛化,又使音乐课外活动学习的集体性和合作性得到增加。因此,宽松、自主是网络信息环境下音乐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特点。可根据个人的爱好组成器乐演奏、音乐欣赏、歌曲演唱等一些活动小组进行活动,也可交叉参与,形成丰富的音乐氛围。

另外,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功能,以小组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多媒体网络音乐小组,建设学生自己的音乐网站。学生在通过网络信息的选择和收集中可进行网上的音乐网页评选。为图片、动画、信息配乐,或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制作,建立个人网页。还可开展网络音乐知识评选、音乐知识竞赛,还可以将合唱、乐团等传统音乐课外活动的练习、演出和活动现场上传到网上;这对增加学生的音乐活动兴趣,强化学生自信心,对学生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信心的增强有着极大的帮助,更有利于音乐课外活动长久和多种形式的开展。

即时性和互动性是数字技术的特点。在网络的支持下充分运用即时语音系统、即时视频系统开展互动的音乐学习,是数字环境下音乐课外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社会音乐资源之间能够即时的、互动的,交流音乐信息,能更好的在课外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发挥本身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如与各音乐院校的音乐远程网站建立学习通道,根据不同的需要全方位的进行音乐学习和交流。另外,对传统音乐课外活动中的合唱团、管乐、民乐队、仪仗队的组织和活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学习和借鉴不同地区、学校的经验,如新的曲目、演出形式、队列训练等,使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赋予新的活力。

网络信息环境给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课外音乐活动中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开展和深入,个人和集体活动关系的把握,教师对学生指导和独立的教学;传统和现代的活动内容如何更好的结合等等,值得我们更深入地去探索和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尝试



山东省济宁市黄家街小学 吴胜超



随着多媒体的迅猛普及,它在音乐教学与音乐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Midi音乐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拓宽了音乐制作的领域。由于电脑音乐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环境下则能带来音乐教学的主动性与互动性,从而大大突破旧有的音乐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作品等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我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乐器音色和理解音乐形象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认识和了解西洋的铜管与弓弦乐器。由于平时分散教学,学生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分辨同类乐器在音色、性能、表现力等方面的不同,而在网络环境下利用Cakewalk音乐软件则能比较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从网上下载各种乐器的图片及演奏片段,并配以鲜明的动物形象,例如长笛轻脆悦耳的音色如同小鸟在欢快地歌唱;舒缓悠长的双簧管则代表了摇摇摆摆的鸭子;低沉的大管吹出笨重、缓慢的音乐,好象大象笨拙的脚步。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边听辨边观察,在电脑上点击乐器的图片及所代表的形象,系统及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提示。学生一边看一边听,充分运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感受不同乐器音色的差异及其效果。然后,师生一同创设“森林音乐会”的情景,让学生自己扮演各种动物,请一位学生说旁白,其他学生根据情节的发展进行即兴表演。最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更多乐器方面的知识,了解各种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与独特的演奏技巧。加深学生对乐器音色与表现力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把握各种乐器所适合表现的音乐形象,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为熟悉的乐曲主旋律编配不同的乐器音色,例如著名的少儿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是三段体结构,三部分的音乐节奏、力度、情绪各不相同。引导学生根据乐器表现力的不同,为每段音乐选择正确的主奏乐器。为欢快活泼的第一段选配单簧管或长笛,为抒情优美的第二段选配小提琴或双簧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编配不同的版本。在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参与意识浓厚,为以后欣赏交响音乐或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渗透音乐相关文化

在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时需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如果单凭老师讲解则有些枯燥无味,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例如在欣赏混声合唱《保卫黄河》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通过观察黄河的流程图,明白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曲中的河西山岗指的是山西的太行山。通过播放剪辑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八路军战士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抗击日寇的感人场面,学生对歌词中描写的那段历史有了清楚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演唱时通过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处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中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分组进行讨论,由组长总结发言,对某些问题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音乐资料,让学生了解歌曲和乐曲的创作背景,收集著名音乐家的生平介绍、音乐作品、音乐流派等内容,交流作曲家创作时的轶闻趣事,比较他们的音乐风格。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又让学生获得了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的主要形式是唱歌和欣赏。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再具有什么吸引力,如果适时地改变一下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拓展许多新型的课例,如聂耳与冼星海、校园歌曲讲座、电子琴与少儿歌曲、戏曲音乐进课堂、西洋管乐器欣赏、我为动画来配乐等。我曾经尝试运用一把吉他给学生进行台湾校园民谣讲座,饶有兴趣地介绍了《外婆的澎湖湾》、《童年》、《乡间的小路》等经典歌曲,请学生观看网上精彩的Flash动画,深刻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欣赏现代流行歌曲与通俗音乐。运用多种形式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去。

三、利用电脑音乐软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在歌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电脑音乐软件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进行网络教学,学生在视唱的时候既能看到乐谱,同时又能听到优美的Midi音乐。学生可以分组随音乐自由练习。老师可以任意截取其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指导。为了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正常速度,可以对做好的Midi音乐进行调整,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歌曲的最佳速度。例如歌曲《划船》这一课,可采用稍慢、中速、稍快三种速度让学生随曲唱一唱,并配以相应的表演,很快学生就知道应该选用中速演唱。因为只有中速才能表现出划船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运用音乐软件进行歌曲的制作,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特殊的音效,大大丰富歌曲的表现力。例如歌曲《鹰》,可以在音乐伴奏中加入风声、雨声、雷声,并配以电闪雷鸣的画面,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一个在风雨中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的雄鹰形象呼之欲出,使学生自然地了解到鹰果敢、坚毅的性格特点,应该用中强的力度去表现歌曲的内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还可以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和实际的音响效果联系在一起,使音乐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比如说讲下滑音时,传统的音乐教学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因为钢琴无法弹奏下滑音),如今可以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制作出下滑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播放,让学生随音乐模仿,使学生对下滑音有了从文字到音响上的统一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运用音乐作曲软件《作曲大师》、《TT作曲家》等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尝试。先请学生欣赏教师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学生不仅可以听到、看到作品的整体结构,还能了解到老师创作的步骤及过程,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例如让学生用五声音阶按所给的拍子写作旋律。首先确定所表现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节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利用专业打谱软件Encore,可以使学生进行乐谱的正确输入。比如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出现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作中来,通过音响,他们可以听到自己作品的效果,及时修改。由他们选择乐器音色,并进行速度、力度、音量的配置,编写简单的打击乐伴奏,一个个充满个性和想象力的作品便诞生了。通过网络教学系统,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与个别学生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议,学生在这种平等、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说我们用电脑制作出了自己的音乐,当了一回小小作曲家,好有成就感哟。

在音乐教学中,当对音乐作品有了充分的感受与理解后,往往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尝试利用网络教学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欣赏管乐合奏曲《欢迎进行曲》时,请学生用小军鼓、大军鼓、镲为第二部分音乐编配打击乐伴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先让学生听辨三种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了解到小军鼓适合密集、紧凑的节奏,大军鼓和镲适合疏松悠长的节奏。请学生来当作曲家,在电脑上进行节奏编配。由于音乐主旋律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光标随音乐进行而跳动,学生可以随时听辨,及时修改。在编配中可以任意点击不同的轨道,倾听各声部间的配合,及时做出力度参数的调整,使伴奏音量低于主奏音量,使音乐更为和谐、丰满。然后再用打击乐器进行实际演奏,分组练习,则非常轻松自然。

五、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进行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以“进行曲”为主题的欣赏教学,学生踏着轻快的步子在《拉德斯基进行曲》的伴奏声中走进教室,在教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分别播放了《运动员进行曲》《欢迎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分组研究讨论,指导学生进入相关的音乐网站,搜集有关“进行曲”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归纳这种音乐体裁在速度、节奏、力度、情绪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各组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进行曲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听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判断一下这首歌曲是否属于进行曲风格。并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创编表演活动,如表现运动会的开幕式、士兵行进的步伐、少先队的出旗、升旗、退旗仪式、八路军战士奔赴前线等场面。还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曲子,如《婚礼进行曲》《解放军进行曲》,了解为什么这些场合适用进行曲风格的乐曲,理解进行曲的社会功能。

通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指导合作小组借助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研究,甚至竞争、辩论等。这样既扩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反馈速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形成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指导音乐课外活动和乐队训练

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辅助学生进行音乐课外活动,不但能制作歌曲伴奏带、课件的背景音乐,还可以用于指导学校的铜管乐队与民乐队训练。利用音乐作曲软件MOP,可以将乐队排练的曲子输入电脑,用打印机打印出总谱和各声部分谱。例如在管乐小组排练《运动员进行曲》时,可以利用网络播放乐曲或单独播放每个轨道,听听每个声部是怎样演奏的。比如长笛是怎么吹奏的、小军鼓的鼓点是怎样敲击的。学生可以随音乐进行分声部练习,任意点击不同的声部进行合奏。等学生在进行单独练习时,身边好象有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在为其伴奏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学生在合奏中的节奏感、旋律感。这样为学生学习乐器和乐队训练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

电脑音乐进入教学领域,不但为学生学习、欣赏音乐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使学生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到锻炼,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搜集音乐素材和信息,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搜索资料、关键词是什么、怎样概括搜索到的有关资料等。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加强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现代文化、现代社会的联系,把音乐学习的范围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飞翔的翅膀,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作用,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音乐新课程教学五字歌

江西省万安县第二中学 丁 杰 耿玉芳
一、课前准备求“高”点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音乐教师又被誉为“美的使者”。因此,要保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就必须为人师表,把对自身的要求定位在一个至高点上。这里的至“高”点,有三层含义:
一要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实施新课程,要求摈弃落后的教学思想,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倡导音乐“探究式”和“创造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
二须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学高为师”,给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作为新世纪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带领学生寻找流淌不息的泉眼。为此,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使自身的音乐素质达到一定高度,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才会在教学中表现出语言、举止美,形象、舞姿美,范唱、范奏美,艺术情感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三应认真备课,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用艺术的眼光和智慧对教案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创设艺术性、创造性及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付诸实施时方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课堂教学找“巧”点
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要在“巧”字上做文章。
1.巧激趣
在学习“节奏”时,避开理论说教,设法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化复杂、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简单、生动、形象的讲述,深入浅出地说:“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没有节奏就不成音乐,它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节奏,人类的语言、动作,大自然中的鸟叫、虫鸣等,都含有丰富多彩的节奏,我们一起来寻找节奏。”教师随后拉响了教室的电灯开关,学生异口同声发出“滴哒”声,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先前经验随之而来,教师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讲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火车行进“咔嚓 咔嚓”,母鸡“”,鸭子“欧嘎 嘎嘎”,马蹄声“”,布谷鸟“·”,知了“”……模仿大爷、大婶、解放军、小弟弟走路的步伐;体会在远处、近处呼唤同学的声音有何不同。教师将学生模拟的节奏──板书,告诉学生用这些节奏写上音符就是曲调,正是有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节奏,才会有音乐家笔下美妙动听、跌宕起伏的旋律;引导学生欣赏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探索音乐,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领略音乐中气势磅礴的潮州大锣鼓,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聆听柔和的云锣、明亮的笛声描绘的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探索音响,让每个同学动手、动脑,用自己的敲击方法敲打锣、鼓、钗等民族打击乐器,创编简单节奏。他们在说、唱、念、打中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敲击方法:重擂、轻敲、快击、慢打、旁敲、侧击,演奏出变化多端的节奏,特别是钗的演奏更是妙趣横生,滚击、扑击、扪击、侧击、单击、磨擦击,轻、重、快、慢,学生的个性尽显无遗。最后师生合作,教师弹奏《丰收锣鼓》的主题音调,学生徒手或用打击乐、笔等为音乐伴奏。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轻轻松松、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的知识。
2.巧激情
学习歌曲《斑鸠调》时,教师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一边播放歌曲、展示春天的美丽图画,一边富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春天来了,大地生机盎然,斑鸠鸣叫桃花开,杜鹃吐艳秧田绿,让我们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一起去描绘春天的大好风光!”学生从中体会到歌曲美、歌词美,感情的闸门豁然大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歌曲的演唱,加上活泼的对唱、齐唱、帮腔等形式,学生把歌曲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室里荡漾着春天的生机,令人欢欣喜悦。
学生最容易形成的概念是力度、速度,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时有忽视。在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时,学生对歌曲力度、速度表现不到位,教师以音乐之博大的感情去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演唱情绪。聆听、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观看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影视片段,大家情绪昂扬,一致认为:“歌曲明快有力,特别是三部轮唱的力度,很有讲究,层次清晰;二部、三部轮唱此起彼伏,更丰富了歌曲的内涵;表现了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奋起抗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英雄形象和决心。”还有同学说,“老师!我们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教师趁势告诉学生:“音乐是情感艺术,唱歌也要把歌曲的情感放在首位,唱就要唱出真实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声情并茂,这样才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涵。”学生再次演唱这首歌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巧激励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生越夸越灵,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扬越及时,激励作用越大。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等活动,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充满自信地学习。但激励方式要恰到好处,不矫揉造作,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故也要讲究一个“巧”字。通过摸索,这几种激励方式效果很好:(1)热情洋溢,富有艺术性的简短语言:很好!太美了!太好了!你的表现真让我佩服!真聪明!真棒!你的回答让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噢,老师知道了!……适时、不失幽默地说上一句,“你太厉害了,老师得赶紧学习。”(2)用上几句简短的英语,Great! Very good! Beautiful! OK! You are a lovely girl! What a clever boy!……(3)简明达意的手势语:对全班同学的默契合作等,伸出双手,翘起二个大拇指,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对某个同学的出色表现用“OK”的手势;对胆小的学生,举起握拳的右手,表示勇敢、真棒、行!……(4)用恰到好处的眼神和脸部表情对学生表示关注和激励,他们能敏感地捕捉到其中的含义,激发出越来越浓的兴趣和情感。
三、教研教改创“新”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不仅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且严重影响了音乐素质的提高。笔者任教学校的学生五分之三来自县城,五分之二来自农村,音乐素质存在差异;而目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较侧重“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兴趣培养,学生升入初中(尤其是农村学生)对音乐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技巧较欠缺,仍有喊唱的现象,演唱歌曲时力度、速度、节奏、音准也不免有些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四位一体”教学,就是想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现状,使音乐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且能在思想上、情感上予以启迪,让学生愉快地接受音乐知识,掌握歌唱技能技巧,达到更高的音乐境界。
1.初中音乐“四位一体”教学设想
2.主要特点是音阶、节奏、力度、速度巧妙结合,教者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情绪活泼愉快,寓教于生活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音乐素质,寻找音乐教学的最佳方法;使学生易学、爱学、乐学,解决音准、乐感等问题;通过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协作精神,更好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
3.研究状况
“初中音乐‘四位一体’教学”课题于2002年被省教育厅课题基地批准为省立项课题,通过教改实验,已初见成效,与非实验班对比学生音乐兴趣、音乐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四、课外活动要“沸”点
“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必要补充。”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校园里歌声嘹亮、琴声悠扬、舞姿翩翩,呈现热烈的气氛、沸腾的场面。具体做法是:
1.群众性的合唱队
以班为单位,45个教学班就是45个合唱队,人人都是演唱员,由班主任、文艺委员负责组织训练,音乐教师在每天的唱歌时间(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课外活动下班辅导。
2.以班为单位的表演队
由各班的文艺骨干组织,活动内容为排练舞蹈、器乐小合奏、创编小品、相声等,适时举行班级音乐会、音乐知识竞赛等活动,音乐教师、其他任课教师也参加,活跃了班级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
3.由音乐骨干参加的校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鼓号队
几位音乐教师分工合作,对歌唱技巧、形体、舞蹈、器乐演奏等进行较系统的训练。排练各种形式的节目,随时参加校内外演出。每逢元旦、纪念日和两年一届的校艺术节,都会举行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各班为参赛队,校队也作为表演队参加演出,并邀请县教委领导、学生家长前来观摩指导。
4.举办音乐讲座
内容有“歌曲的起源”、“奇妙的音乐世界”、“音乐与名人”等。除此之外,还开展了音乐欣赏活动,欣赏中外民歌经典、世界名曲等。学校广播室积极配合,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两次播放内容健康向上的歌(乐)曲,让学生听听、唱唱,培养其健康向上的情操。
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丰富了课余生活,发现和培养了特长生,促进了学生的协调发展。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在我校蔚然成风,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五、兴趣小组显“亮”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小组是以学习兴趣较稳定的学生为对象,学校组织了器乐(以器乐类别分为:提琴组、二胡组、铜管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钢琴组、打击乐器组)、声乐、舞蹈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经常性的活动,音乐教师和校内有特长的教师耐心辅导,严格训练学生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审美等能力,有时还请校外教师授课。教师教育学生要掌握技能技巧,光有爱好还不行,还须勤学苦练,持之以恒。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兴趣小组的活动成效显著,排练的节目在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分别获县、市、省奖项。学生自创节目《新老师的第一堂课》在全国学生戏剧比赛中获表演、创作二等奖,学生的个人特长得到长足的进步。不仅如此,最可喜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学生的其他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80%的学生考入省重点高中。全校师生无不称赞:“音乐兴趣小组出来的学生,聪明活泼,品学兼优,真是一通百通。”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按新的理念、标准组织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2008-9-3 06: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让每块金子都闪光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评价

安徽省淮北实验小学 毛雪梅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新课标出台之前,人们对教学评价功能的理解不够全面,观点不够正确,评价基本上是单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让每块金子都闪光。”这一简短的话语着实道出了当前课改中音乐课程评价的新理念、新思路。

新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新课程评价还必须关注个体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以及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关键。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孩子,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自身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学生由于遗传和先天素质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及时给予鼓励,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在音乐教学评价中,笔者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现奉于书面,与广大教师交流。

一、更新教育观念鼓励个性体验

音乐教学已从以往培养学生能唱会跳、认识简单的乐谱,转变为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教学中所谓的体验,是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唱、听、动、看时所产生的感觉。学生由于个性特点、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教学内容也会有着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提问,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回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实践。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如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后,让学生针对“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展开想像,表现出小青蛙找家时的情形。有的学生急促地跳来跳去,脚步越来越快,叫声越来越急,小脸都急红了。其理由是:“小青蛙迷路了,心里很着急。找啊找,还找不到家,就更着急了,脚步更快了,叫声更急了。”同一种表现有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由:“小青蛙找不到家,很着急,经过打听,知道家在哪儿,心里就更着急了。它想快点回到家,早点见到妈妈。所以脚步越来越快,叫声越来越急。”还有的小朋友与众不同,有着独特的见解:“小青蛙找不到家很着急,脚步很快,可家在前面出现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就不着急了,心情舒畅了,脚步就放慢了,叫声起来越美了。”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话语道出了学生自身的真实感受。教师切不可因循守旧,寻规蹈矩,盲目统一答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

二、尊重个体差异 让评价更具人性魅力

众所周知,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更何况是学生呢?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也有一些甚至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各不相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建立多元交互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个性的不断发展,让评价更具人性魅力。

(一)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

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对于老师的要求,有的学生可以轻松达到,有的则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见成效。如果非要让一个能力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的统一要求,也许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勉强达到,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体验快乐、得到发展。如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时,把第一乐句看作全曲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经过师生讨论交流后制定出三个不同的评价标准:基础好的学生,得优秀的标准是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并把弱起小节、3/4拍等音乐元素充分表达出来;大部分基础一般,能力较弱的学生,得优秀的标准是能准确地唱完全曲;对音乐不感兴趣,能力很差的学生,如能正确地演唱第一乐句,也可以给个良好的等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结果在演唱中个个表现得轻松、愉快,既获得了成功,又增强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二)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

对待同一现实,学生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性格差异。在音乐领域中,这种差异十分明显。音乐是一门强调体验的艺术,如用“标准答案”去要求学生,显然不合适。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让音乐课堂异彩纷呈,让学生个性得以发挥。欣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时,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喜爱的段落。A、B两部分表现的情绪和场面截然不同,有的学生选择了热烈奔放的A段,有的学生选择了优美抒情的B段,并说出了相应理由。评价时,教师主观上更倾向于A段,但对于两种选择都应肯定。因为学生的选择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的外化,都说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差异。再如: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中第二乐章的一个主题音乐。旋律优美、深情并带有忧伤情绪,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伤。在欣赏时,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乐曲中散发着的浓浓的思念和淡淡的忧伤,并从眼神、表情中自然流露出来,但也有部分学生只感受到乐曲的深情优美。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性格乐观、外向,这种性格赋予他们欣赏时一种主观色彩,评价时不能轻易给予否定。

(三)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我们在教学中,在评价时,也应明确“教育只有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教育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的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应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不同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同一首乐曲也会产生不同的想像,在评价时,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坚持鼓励性评价 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时,他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百倍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相反,当学生们的愿望和行为受到教师的否定、批评、指责时,则有可能产生挫折感,引发消极情绪和抵触行为。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地应用激励手段分不开”。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水平。

在音乐课上,学生由于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成功的演唱、一段精彩的表演、一个满意的回答后,心情会十分舒畅。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和语言,而要及时、巧妙地运用鼓励的艺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赞赏他。四(5)班有一名同学自控能力差,音乐学习能力一般。一次在玩音乐游戏“寻宝”时,我刚讲解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他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像发现宝贝似的请他上台“寻宝”。游戏开始了我手里捏着一把汗,睁大眼睛看着他,没想到他是那样自如、敏捷,随着学生拍击节奏强弱的变化调整方向,节奏声强,他大步向着目标前进,节奏声弱,他立刻调整方向……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宝物”,他甜美地笑了,我激动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赞许地说:“你真了不起,真是个出色的寻宝家!”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变了,上课专心了,发言积极了,音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给以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08-9-3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四、合格加特长让每块金子都闪光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一捶定乾坤。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给个分数,这样既不科学也不全面。不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更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容易让学生误解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习其他知识。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价,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全面评价学生。学生的素质存在差异,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有的歌唱得好,有的舞跳得棒,有的会演奏乐器,有的能表演音乐剧。为了让学生展现自我,扬长避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确定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学期测评。两周前师生们讨论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每位学生积极准备,于一周前上报自己参评的内容。内容之一:必须演唱书上的歌曲,歌曲自选,演唱形式自定,可以独唱;可以两人或多人齐唱;也可以进行歌表演等等。内容之二:特长展示。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发挥自身特长,演唱歌曲、表演舞蹈和音乐剧、演奏乐器、口技表演等等均可。针对书上歌曲的演唱,制定出四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基础好的学生,优秀的标准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随伴奏准确开始和结束,并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基础中等的学生,优秀的标准是随伴奏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基础差的学生,能随范唱完整演唱歌曲即可获优;胆子小、基础极差、不喜爱音乐的学生,哪怕只勇敢地走上台,演唱一句歌词,那也是成功,会得到同学们鼓励的掌声,给予及格,守纪律的,可以加分升级至良好。

音乐会上,学生采用了多种形式:说、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设计,每个学生均以自己的特长为主,形式编排非常新颖。学生采用综合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等级。每位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是评委,他们既想当出色的演员,又想当称职的评委,也想当热情的观众,因此在音乐会上每位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听、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评。他们或唱或跳,或演(表演音乐剧等)或奏(演奏乐器),其乐无穷。这样的音乐考试,就像一个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学生们激情飞扬,兴趣盎然,成果也令人惊叹。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们既愉悦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既展示了特长,又增强了兴趣;既体验了成功,又促进了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事事从学生出发,尊重个体差异,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棵富有个性的小苗,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展示才华。每一棵小苗都茁壮成长,让每块金子都闪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2008-9-3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培养综合性人才

──谈音乐教学的综合化

陕西省西安市八十五中学 陈 曼



在知识、信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教育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学校的职责不再只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使之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从教育改革的目的和要求来看,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

然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同类科目的合并,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实现各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及渗透,实现教育的科目综合化。这样的综合,是使学生潜能被极大发掘,求知欲被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服务于培养综合性人才这一大局。

一、音乐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1400年,克拉克大学就开始要求谋取教师职位者必须听一个月的音乐讲座,牛津大学要求老师职位候选人学习为期一年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也有资料表明音乐虽然被当作一门单独的学科,但这时的音乐却也逐渐与物理学,数学,文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可见,长期以来,音乐不能单独发展,而应和很多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支持。

但是,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仍处于一种孤立状态中。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似乎可以和其他课程互不干涉,对相关艺术学科也不理不睬,甚至到了孤芳自赏的地步。其实,我们只要随手拈来一门学科看看就会发现,它们都与音乐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有的甚至是构成音乐要素至关重要的环节。比如,乐音是物理学科中的研究对象;音律的推算要依靠数学的逻辑推理;毕达格拉斯还认为,音乐是数学规律支配的音高和节奏体系;再者,古代音乐的欣赏与理解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就连乐曲中表情术语的准确把握也需要外语支持。

当然,各种学科及社会活动也离不开音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是通过重视音乐在宗教意识中的作用来体现的。1937年后的中国近现代音乐中,聂耳、冼星海创作的很多歌曲成为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精神武器。

因此,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是必然的,就像在人类社会中,事物之间也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群体独自生存一样。

实际上,在音乐的教与学中,我们不自觉地就要将音乐与其他艺术或非艺术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只是我们没有留心学科间的联系,下意识地避开了非艺术知识,没有深入研究音乐的各种构成要素,没有意识到知识交融的重要性和其产生的有效的教学效果,加之音乐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从属地位,妨碍了音乐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

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何使音乐充分实现美育教育的目的,是我们现在研究的课题。

二、音乐教育综合化的对象

20世纪90年代,美国音乐教育界提出了“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它是指学科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是通过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总体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用以弥补单一割裂式的学科内容教授形式带来的跳跃的、不连贯的、甚至破散的知识结构。其改变方式是将表演活动、赏析、作曲指挥、创造性的音乐体验融入音乐课,使学生全面接触相对连贯完整的音乐。

这里我所讲的“音乐教育综合化”,不仅仅是与音乐相关的艺术科目在教学中的融合,而且包括更广泛的非艺术科目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简而言之,就是让音乐与英语、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及知识进行连通,穿插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社会实践,共同实现音乐教育的一种综合教学手段。目的是通过综合化音乐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音乐教育综合化的教学实践

一种全新的音乐教育方式,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然而教学经验又恰恰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工作基础。基于我对音乐教育综合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近期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并结合部分学校合并美术与音乐课的做法,下面我谈谈教学中的一点设想和教学经验。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基本动力,我认为,每节课都应该或多或少的使用一些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促使教学顺利有效的完成。而运用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使提高学生兴趣成为一件相对简单的事。在讲高中欣赏课──流行音乐一章时,我希望通过此节课,让学生了解自己喜爱的欧美流行音乐是如何起源、如何发展以及流行音乐的特点,继而接触一些古典音乐,他们会很自然地意识到课堂中放流行音乐似乎不合时宜,认识到古典音乐的高雅,并有意的接触(但并不排斥流行音乐)。引导他们通过高雅音乐辨别流行音乐的糟粕与精华,有选择地欣赏。另外,当今社会的音乐大多为流行音乐,老师应通过课堂,给那些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指引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我在这里只说说整个设想中运用综合手段的一部分。

进入课题时,如果按部就班地讲布鲁斯和黑人灵歌,学生立刻会对盼望已久的一课失去兴趣,但我们又不能简单的只放几首迎合学生的欧美流行歌曲。于是,我先放一段影片,简单介绍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代表人物,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兴趣,然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寻找关于流行音乐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代表人物的介绍、风格等的资料,并要求他们用美术的表现手法设计资料封皮和内容。然后汇总,让学生当老师讲讲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特点,并拿来对应的音乐作品供大家赏析。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引导总结的作用,实现引导他们辨别流行音乐美与丑的教学目的。当然老师的工作更艰巨,首先需要对流行音乐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实现合理的点评。综合性地体现就在学生设计汇总此课题的过程中,他们要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要展示绘画才能,而设计内容会充分体现他们的思想。当看到学生的自学成果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想象力和综合能力比老师所预计的高出许多,教师从他们的讲解中也受益匪浅。

再比如,欣赏亚洲音乐一节,音乐风格迥异,内容散乱,为了有一个贯穿课题的线索,我顺理成章地将地理知识融入课堂。一上课先找出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将我指定的国家画在黑板上,形成一幅亚洲地图,让学生说出所了解的各国民俗风情(尽量引导和音乐风格有关联的信息),然后进入课题,这样的课堂导入,使很遥远的音乐形象,变得真实具体,使散乱的音乐片段有了一条清晰的线索,而且实现了综合教学。如果每节课都有新的形式出现,学生也会对音乐课充满热情和期盼。

点滴融入其实很容易,音乐与其他课程潜移默化的融合,产生的效果常常使人出乎意料。尽管它们只是点的接触。

初中课本中的《小步舞曲》,大部分同学对旋律很熟悉,上课再去学唱,便失去了教学意义。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我先教大家简单的三步舞蹈,手自然插腰,显示出高贵气质,两人对跳。接着让学生大胆创编,表演给大家看。学生的创新令人惊喜,无论舞姿、风格如何,都能准确地体现出三拍子的特点。此时,舞蹈进入了课堂,音乐课摆脱了硬梆梆的课桌,音乐真正地融入了生活体验中。

把音乐考试搞成一种主题联欢表演,也是综合性教学的一种形式。给出一首歌曲,比如《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不讲解,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用各种表演方式进行展示。比如绘画、音乐剧、舞蹈、器乐合奏、配乐朗诵,有能力也可以改编歌词和演唱方式,或创编旋律。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即兴性。

上述的教学实践,能否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有待更长期的实践和更进一步的研究。我们音乐老师应该耐心地从局部教学开始,面不要铺得大,重在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坚持。只要我们在教学和生活中处处留心,综合性教学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四、综合性教学带来的益处

音乐的社会功能不言而喻,音乐教育综合化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它除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体现出以下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基本动力,在综合性的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宽,总会有学生感兴趣的一面,利用感兴趣的知识引导学习音乐知识,达到提高音乐学习兴趣的目的。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表现欲望

也许音乐不是某位同学的专长,所以音乐课令他失去兴趣,而综合性教学中各种知识的融合运用使之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音乐学习的信心增强了,表现欲望也随之增加。

3.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很多知识在音乐学习中一旦被运用,学生便不自觉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发现音乐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学习一切知识的欲望。

4.提升音乐课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既然音乐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如此紧密,加之教师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会慢慢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认识到音乐对塑造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起到的作用,在他们心中便会重新树立音乐课的形象。学生能否在音乐的学习实践中收到成效,会进一步影响其他方面的进步、提高,学校难道看不到音乐带来的效应吗?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在综合教学中学生渐渐具备综合能力,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这种能力运用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一种事物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对前人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产生新见解,我想这就是创新的开始。

五、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艺术与非艺术的综合性教学有很多益处,但不可极端运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它毕竟是为音乐的教学服务,不可主次颠倒。要放得开,收得住,综合性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正确恰当地运用,因为这需要两方面的转换:一是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在综合性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成为一个全能知识型的教师,首先面临的是学习,而后尝试以各种手段进行这种综合性教学。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最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把“综合”实施在自身的学习中,拓展知识面,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进而才能娴熟、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学中。例如同别科教师合作授课,或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最初的方法便是先进行音乐内容本身及相关艺术学科的综合教学,后逐步把非艺术类知识以点的形式渗透在每节音乐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先有综合教与综合学的意识,从而不自觉地运用综合手段,学习综合性的知识。二是,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要有所改变。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尊重每一门学科,在考虑问题时有意地做到全面客观,注重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积极配合老师实施综合性教学,并学以致用。

这种转换要循序渐进,在探索中进行,要有创新,注意教与学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处,万不可脱离音乐教学本身而偏离教学轨道。

当然,这样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实现,既要积极实践,又要运用得恰如其分,不可牵强附会。应常常将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教学思想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但也不是唯一的。要认识到每一种知识、每一门学科对提高学生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综合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更有效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5: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