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复制链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0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ai ei ui》教学游戏



浙江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 金晓芳



游戏一:编儿歌。

目的:帮助学生认记ɑi、ei、ui的音和形。

准备:熟读3个韵母。

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编儿歌的方法,自编儿歌。比如,“姐姐高,弟弟矮,ɑi、ɑi、ɑi;用力砍柴,ei、ei、ei;围上围巾,ui、ui、ui”。



游戏二:儿歌表演《小白兔》。

目的:调节学习节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准备:熟读《小白兔》;创作相应动作。

方法:老师带着大家一边读儿歌,一边结合动作进行表演;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游戏三:小兔开门。

目的:在有趣的游戏中,正确而迅速地读出ɑi、ei、ui的四声。

准备:老师在黑板上画三道门,在门上分别写上ɑi、ei、ui这3个复韵母。

方法:

1.由学生任选一道门,按老师指定声调正确地读出带调韵母,敲开小兔的门。比如,学生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老师说:“不开不开,你还没读韵母呢?”然后由教师指定相关声调,请学生读出带调韵母。老师可以请学生按序读四声,也可以打乱顺序随便抽读,但后者要求更高。

2.敲开了小兔的门,大家一起来表演儿歌《小白兔》。



游戏四:戴帽子。

目的:小组合作领会“i、u并列标在后”的标调规则。

准备:每个小组分别准备ɑi、ei、ui韵母卡片一式四份,并装在小信封里。

方法:

1.教学ui的读音后,以四人小组为活动单位,对照课本,观察“ɑi、ei”与“ui”的声调位置有何不同。

2.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ui的标调方式和ɑi、ei标调方式的不同之处。

3.适时明确“i、u并列标在后”的标调规则。



游戏五:标调歌。

目的:了解标调规则。

准备:相关儿歌。

儿歌1:标调号,有方法;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排列,声调往后搁。

儿歌2:有ɑ找ɑ,没ɑ找o、e;i、u并排标后边。

儿歌3:有ɑ在,把帽戴;ɑ不在,o、e戴;要是i、u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

儿歌4:老大(ɑ)在,老大戴;老大不在,老二(o)戴;老二不在,老三(e)戴;老三不在,老四(i)戴;老四不在,老五(u)戴;老五不在,老六(ü)戴;只有iu在,谁在最后谁来戴。

(选自《“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方法:诵读儿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0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原创:感悟语言 品读文本

──人教版第一册《雨点儿》教学片段评析

福建省武平县平川中心学校 饶勇珍



《雨点儿》一课,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万物生长离不开水”的道理渗透在课文里。老师把握课文的特点,遵循学生的心理,课前让学生欣赏雨景,促使学生对雨点萌发兴趣,而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挖掘文本空白,指导想象,引导学生超越文本。

[片段一]

出示句子:A、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B、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师:请你们认真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我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数不清的”四个字。

(师相机给“数不清的”加下划线)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试读读并想想,如果没有“数不清”这个词,好吗?

(生读句子)

生:我觉得,少了“数不清”这个词,就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雨点儿了,所以不好。

生:如果没有“数不清”这个词,我有可能会认为是几滴雨点儿。

生:加了“数不清”这个词,我仿佛看到了许多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师:说得真好。原来,“数不清”这个词还有这么大的本领。那谁能试着用“数不清”这个词说一句话?

生:天上有数不清的星星。

生:教室门口有数不清的树。

(实际上教室门口只有两棵树)

师:你们看,这门口有数不清的树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我们教室门口的树,不能说是“数不清”呢?

生:因为这些树分开来,可以数。

师:是这个原因吗?

生:(齐答)是。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了“数不清”的书,对吗?

生:不对,老师,手里只有一本书。

师:哪里有“数不清”的书?

生:新华书店有数不清的书。

生:图书室有数不清的书。

师:对了,新华书店和图书室都有很多很多书,数都数不清,所以有……

生:数不清的书。

(此时,原先说“教室门口有数不清的树”的学生似有恍然大悟之感,老师示意其回答)

生:老师,我知道了。门口的树太少了,不会数不清。但是,树上的叶子却数不清。

[评析:

此片段突出了:让灵动的生成熠熠生辉的主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片段中,面对学生的曲解,教师能以宽容的心态,顺学而导,以手中的教科书为例,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品读词语的桥梁。如果当时教师只是把“数不清”的含义直接解释给学生听,学生虽然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但不一定能理解得透彻,进而灵活地运用它。教师以灵活的教育机智,及时变奏教学流程,超越文本,链接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宽度,充满灵活性。]

[片段二]

(出示课件:雨点儿飘落,大地上花草枯黄,土地开裂。)

师:雨点儿落到半空中,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看到___________,雨点儿想:_____________。)

师:请用上这个句式,把雨点儿看到的和想到的说一说。

生:看到花儿低下了头,雨点儿想:花儿渴了,我要给它水喝。

生:看到小草枯了,雨点儿想:小草真可怜,我这就去救它。

生:看到大地裂了,雨点儿想:太干了,种子都不能发芽了,我要去帮帮它们。

……

[评析:

这个片段有两个可取之处:其一,适时插入课件,激发想象。课件一播出,大地裂开了,小草干枯了,花儿凋谢了……即刻感染学生的情绪,瞬间,那种对雨的迫切需求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会把自己当成雨点儿,去寻找自己该去的地方。其二,在这个片段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小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教师借助句式“看到___________,雨点儿想: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勾起对大自然美的向往,倾吐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就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

[片段三]

师:雨点儿到过的地方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书上是怎么写的?

生: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师:哪个字可以看出它的变化?

生:“更”。

师:“更”就是……

生:比以前红了很多,绿了很多。

师:以前没有花草的地方,有什么变化?

生:长出了绿花和绿草。

师:花草长得好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花草长得好。从“红”和“绿”可以看出来。

师:是啊,你们看,花草长得多好啊!

(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雨点儿欲滴,小草发芽,鲜花盛开,蝴蝶飞舞”的特写镜头。)

师:猜猜,现在这些小花、小草们会说些什么?

生:花儿可能会说:“谢谢你,雨点儿。是你让我开得这么美。”

生:小草可能会说:“谢谢雨点儿,又让我穿上了绿衣裳。”

生:种子可能会说:“雨点儿,多亏你了,不然我就不能发芽了。”

[评析: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一切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文本,领悟文本。当学生动情之时,不忘返回文本,让学生读书看课本是怎样写的。并引导学生理解“更”字,使学生对雨后的景色变化理解得更透彻。此时,再出示课件,引导想象,体会万物对雨的感激之情便水到渠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zh ch sh r》教学设计



浙江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 金晓芳



游戏一:编儿歌。

目的:帮助学生认记zh、ch、sh、r 4个声母。

准备:初读这4个声母。

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编儿歌的方法,自编儿歌。比如,“妈妈织毛衣,zh、zh、zh;弟弟吃苹果,ch、ch、ch;两只石狮子,sh、sh、sh;红日当头照,r、r、r”。



游戏二:魔力耳。

目的:在游戏中巩固平舌音、翘舌音的不同拼读,同时认记相关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能力。

准备:每人自备本课的音节卡片。

方法:请学生听老师任意抽读zh、ch、sh、r、zhi、chi、shi、ri、z、c、s、zi、ci、si中的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准确地找出相应的拼音卡片。比如,老师:“请你仔细听,争当魔力耳!”然后抽读声母、音节,由学生找出相应拼音。学生每找对1个卡片,就在自己的“星星本”上记1颗“☆”。最后,请紧邻的前后四人小组比一比,谁得的“☆”多。



游戏三:绕口令。

目的:区别sì、shì、shí等平翘舌音节。

准备:相关绕口令,“sìshìsì,shíshìshí,shísìshìshísì,sì

shíshìsìshí,shísìbùdúsìshí,sìshíbùdúshísì”。

方法:老师带领学生学绕口令,正确诵读。



游戏四:儿歌表演《欢迎台湾小朋友》。

目的:辅助学生学习儿歌,从小感受与台湾小朋友的骨肉深情。

准备:熟读儿歌。

方法:同桌或自找小伙伴进行儿歌表演。



游戏五:“智多星”。

目的:巩固并提高拼读zh、ch、sh、r与相关韵母组成音节的能力。

准备:写有相关音节的卡片,如“shīzi、zhúzi、hēchá、chǐzi”等。

方法:

1.把全班同学分成3个组,分别是“智慧组”、“可爱组”、“趣味组”,每组分发4张图片。

2.每组选两位小朋友上讲台拼读音节,看看哪组最先把4张图片上的音节拼读出来。

3.再从各个小组里面选3位拼读速度最快的同学当“智多星”,上台接受另外两个组同学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z c s》教学游戏



浙江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 金晓芳



游戏一:儿歌诵读。

目的:帮助学生记忆z、c、s的读音与形状。

准备:按照文中的示形表音图编写儿歌,“像个2字z、z、z,像个刺猬c、c、c,春蚕吐丝s、s、s”。

方法: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儿歌。



游戏二:你猜我猜,大家猜。

目的:帮助学生认记z、c、s、zi、ci、si。

准备:熟读相关声母、音节。

方法:由老师、同学做手势或出示某种实物图形,请其他同学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字母(或音节)。比如,老师(做动作表示“z”):“你猜,你猜,你猜猜!”学生:“我猜,我猜,它是z、z、z!”



游戏三:过桥。

目的:通过本游戏引导学生学习互帮互助,熟练拼读声母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准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桌上摆一座小桥,并把z、c、s与单韵母卡片分开放在桥的两头。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在z、c、s一端的同学随机拿出一个声母,对面同学随机拿出一个韵母,请第三个同学快速拼读这个音节。如果他拼对了,就算安全地过了小桥;如果他不会拼,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过桥。



游戏四:摘苹果。

目的:巩固与z、c、s相关音节的拼读,复习新学的5个生字。

准备:老师在小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许多纸剪的苹果(苹果背面是音节或生字),比如“zǐsè、zuòxià、做过、cuòwù、sīguā、乐”等。

方法:请学生摘苹果,认读音节或生字,并说出一个包含这个音节或生字的词语或一句话。比一比,谁读得准、说得好,优胜者可获得“苹果王”的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j q x》教学游戏



浙江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 金晓芳



游戏一:儿歌诵读。

目的:帮助学生记忆j、q、x的读音与形状。

准备:按照文中的示形表音图编写儿歌,“j、q、x,j、q、x,三个朋友在一起。蝴蝶飞来找小鸡,七个气球齐飞起。一刀两刀切西瓜,大家吃得甜蜜蜜”。

方法: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儿歌。



游戏二:编儿歌。

目的: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母“b—d—p—q”。

准备:小剪刀。

方法:

先请同桌的同学一起编、记儿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儿歌。儿歌能够帮助区别形近字母即可,方法不必强求一致。交流儿歌时,可以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辅助记忆,增强兴趣。例如:

儿歌1:像个6字b、b、b,6字反写d、d、d;像个9字q、q、q,9字反写p、p、p。

儿歌2:左拳b来右拳d,两拳相对念b、d;左竖朝上就念b,右竖朝上就念d;左下读p右下q,两拳相对念p、q;左竖朝下就念p,右竖朝下就念q。

儿歌3:剪刀尖儿朝上,d、b永不忘;剪刀尖儿朝下,q、p永不差。


游戏三:儿歌诵读。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ü和j、q、x相拼时要省去上面两点的拼音规则,巩固j、q、x与i相拼时组成音节的拼读。

准备:儿歌。

儿歌1: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小ü有礼貌,碰见j、q、x,摘帽就问好。

儿歌2:jī、jī、jī,地上有只小花鸡;jí、jí、jí,今年我上一年级;jǐ、jǐ、jǐ,车厢里面真拥挤;jì、jì、jì,弯腰来把鞋带系。

儿歌3:qī、qī、qī,一二三四五六七;qí、qí、qí,国旗国旗我爱你;qǐ、qǐ、qǐ,大家团结在一起;qì、qì、qì,小朋友之间要和气。xī、xī、xī,大家见面笑嘻嘻;xí、xí、xí,我们大家爱学习;xǐ、xǐ、xǐ,自己的手帕自己洗;xì、xì、xì,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方法:诵读儿歌。



游戏四:谁的动手能力强。

目的: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认识、记忆j、q、x的音和形。

准备:毛线,橡皮泥。

方法:老师通过一些动手动脑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记j、q、x的音、形。比如,老师启发学生:“你们怎样来模仿j的样子?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在一番热闹的讨论后,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j”──有的用两只小手表示形体,右手将大拇指伸出,其余四指并拢直立呈J形,左手用食指的指甲盖来做“.”;有的用毛线在桌子上摆出j的形状;有的用弯曲的右胳膊做J形,用左拳做“.”;还有的用橡皮泥做成j的形状……



游戏五:拍手歌。

目的:帮助学生区分“b—d、p—q”这两组声母。

准备:编写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咱俩一块儿做游戏。你拍二,我拍二,编个儿歌唱一遍儿。正6‘b’,反6‘d’,正9‘q’,反9‘p’,谁说错了谁唱歌儿”。

方法:老师带领学生一边读儿歌,一边加上动作进行表演。也可以由两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循环做此游戏。



游戏六:儿歌表演《在一起》。

目的:将本课的儿歌改编成课中操,调节学习节奏,进行课中休息。

准备:熟读本课儿歌《在一起》。

方法:本游戏可以由老师一边带领大家读儿歌,一边结合动作进行表演,也可以由学生边读儿歌边自由表演,还可以作为下堂课的课中操使用。





游戏七:过小桥。

目的:认记本课的5个生字。

准备:板画独木桥;石头状的生字卡片、吸铁石。

图17独木桥板画方法:老师将卡片用吸铁石贴在独木桥上,创设一个过小桥的情境。老师:“手拉手,过小桥,桥上有几块小石头,你要过桥就搬走。”学生上台边“搬石头”(读生字并组一个词)边“过桥”。此游戏可重复进行,一个学生过桥后,下一个学生所组的词要与前一个学生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g k h》教学游戏



浙江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 金晓芳



游戏一:编儿歌。

目的:根据课文中的情境插图编写儿歌,帮助识记新学声母g、k、h,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准备:儿歌。

儿歌1:鸽子送信g、g、g,蝌蚪戏水k、k、k,小孩喝水h、h、h。

儿歌2:小哥哥,爱白鸽。喂完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

儿歌3: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

方法:师生一起诵读儿歌。条件允许的话,引导学生自编儿歌。



游戏二:找朋友。

目的: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促使学生互帮互学,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准备:相关声母、带调韵母的卡片。

方法:

1.请同学们把学过的声母和韵母卡片都放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一个声母,问:“我的朋友在哪里?”请手拿能够和该声母组成音节的韵母卡片的同学举起相应卡片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带领大家拼读音节。一个声母的朋友可以有很多,请学生以此类推继续进行游戏。

2.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比如:

生1拿出g,问:“我的朋友在哪里?”

生2:“你的朋友在这里。”(出示ɑ,两人一起拼:g—ɑ—gɑ。)

生3:“你的朋友在这里。”(出示e,两人一起拼:g—e—ge。)

生4:“你的朋友在这里。”(出示u,两人一起拼:g—u—gu。)



游戏三:谁笑到最后。

目的:在擦笑脸的游戏中,强化g、k、h的认读和新学音节的拼读。

准备:在黑板上画两张笑脸简笔画,一张代表老师,一张代表学生。

方法1:老师把本课新学声母写在黑板上,然后开始领读。如果教师读得声音响亮,学生则要读得声音低一些,如果学生反应错了,那么代表学生的笑脸就要被擦掉一笔。反之,老师的笑脸则被擦掉一笔。比如,师大声读:“g、g、g。”生要轻读:“g、g、g。”如果笑脸被擦掉了嘴巴,那么被擦掉嘴巴的同学或老师就要用手遮住嘴巴继续读下一个声母,以此类推。

方法2:老师出示本课所要拼读的音节并领读,学生跟读。老师故意读错,学生如果也跟着读错,则将代表学生的笑脸擦掉一个部位。反之,则将代表老师的笑脸擦掉一个部位。比如,老师指着“gu”故意读“ku”,如果学生也跟读“ku”,则把代表学生的笑脸擦掉一个部位;如果学生读“gu”,则将代表老师的笑脸擦掉一个部位。笑脸被全部擦光后,一轮游戏也就结束了,这时还要比一比,谁的笑脸坚持到了最后。



游戏四:编儿歌。

目的:帮助学生巩固三拼音的认读,并促进语言积累。

准备:自编儿歌,“我的家乡guā儿duō,冬guā胖,南guā黄。我的家乡huā儿美,月季huā开,牡丹huā香。家乡的guā和huā,一天一夜kuā不完”。

方法:先让学生自主拼读,比一比谁拼得快。在读得比较熟练、准确的基础上,还可以请学生结合动作进行儿歌表演。



游戏五:看谁拼得多,拼得快。

目的:巩固三拼音的认读。

准备:写有g、k、h、u、ɑ、o的头饰。

方法:每个学习小组推选几个小朋友,戴上头饰,进行三拼音的拼读展示。然后由推选出来的小朋友回到组内,带领其他小朋友练习拼读。最后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拼得又对又多。



游戏六:找蝌蚪。

目的:通过游戏,认记课本中的5个生字。

准备:

1.几只小蝌蚪的剪贴画,上面书写拼音(可以是本课生字的拼音,也可以是前面课文中学过的拼音)。

2.黑板上书写生字:花、哥、弟、个、画。

方法:请学生上台找到小蝌蚪,读出上面的音节,并把它们贴在相应的生字上面。最后比较,看谁找小蝌蚪又快又准确。(此游戏可针对不同的生字反复进行。)



游戏七:儿歌表演《猜一猜》。

目的:帮助学生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领会儿歌的内容,使课堂动静交替,让学生得到较好的休息,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准备:熟读课本中的《猜一猜》儿歌。

方法:可以由老师带着大家表演,也可以由学生自由表演,还可以将其作为下一堂课的课中操使用。



游戏八:美丽的眼睛亮起来。

目的:巩固本课生字的认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准备:一张白纸(用于遮盖),本课的生字卡片。

方法:老师把生字卡片置于白纸后面,说“美丽的眼睛亮起来”,学生则说“可爱的生字快出来”,然后教师快速出示生字,随即又将其置于白纸后面,让学生说说刚才出现在面前的是什么生字,并为之组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复习一》教学游戏



浙江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 金晓芳



游戏一:看谁找得准、找得快。

目的:结合“我会读”,巩固已学的6个韵母和10个声母的认记。

准备:学生自备已经学过的6个韵母、10个声母的拼音卡片。

方法:师:“看谁找得准!”生:“看谁找得快!”然后听老师或一位同学读一个拼音字母,大家迅速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卡片,并一起读一读,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游戏二:编个儿歌记住它。

目的:结合“我会写”栏目,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母“b—d、f—t、n—m、u—ü”。

准备:初读相关的字母。

方法:

先同桌一起编排儿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学生编排的儿歌,能够达到有效区别形近字母即可,不必强求一致。比如:

右下半圈b、b、b,左下半圈d、d、d。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雨伞把儿t、t、t,木拐杖f、f、f。乌鸦做窝u、u、u,小鱼吹泡ü、ü、ü。



游戏三:抢红旗。

目的:巩固已学拼音、生字的认记。

准备:小红旗;板画小山坡;声母、韵母、音节和生字卡片。

方法:

1.请几名学生往山坡上贴字母、音节、生字卡片,然后大家自由认读。

2.教师指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火车竞读,并当场计时,读得又快又正确的小组得到小红旗。(也可由学生自找伙伴进行竞读比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2 18: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