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来临,生命进入倒计时,该如何是好?
痛苦、愤怒、恐惧……是否会蔓延到生命最后的每时每刻中,如果可以抵御面对,那又凭借什么去获得救赎和勇气?
“一个人在生命垂暮时分的最佳选择,是与家人一起重温毕生最喜爱的一本本书。那情景,就像站在峰顶俯视晚霞下一座座自己曾经翻越过的远山,充满着沁凉而又恢宏的诗意”,余秋雨短短百来字的推荐序中写到。
书中讲述的,正是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是一段真实的经历。
在得知母亲胰腺癌晚期,不确定还有几周还是几个月的时间时,威尔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并跟母亲进行沟通和陪伴,不知道该如何与母亲找到一种路径来分享最后的时光,以求让母亲在通往死亡之路的过程中有所慰藉。
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然后一起探讨,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一段阅读广度和人生深度的对话之旅也由此开始……
“书籍是带领我们探索彼此想法的媒介,让我们可以自然地探讨那些我们关心但又难以开口的话题,也一直让我们在焦躁不安时有话可聊”。
“阅读提供的沉着力量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尤其在母亲生病后出现的恐慌和巨变”。
“很多人愿意谈论死亡,但很少人愿意谈论即将到来的死亡”。
“书让我们彼此更贴近,让我更了解母亲的一生和她的选择”。
阅读是一把钥匙,让母子更好地交流,成年后母子之间难免的沟通障碍以及不知道如何谈及的话题,被阅读这么一种特殊的方式破解了。
借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孤独,感恩,甚至葬礼等等话题。他们分享着各自对文字和生命的态度和观点,最终,他们可以真诚地交换彼此对死亡的观点,坦然面对生活的各种际遇。
书的每个章节都由一本作者与母亲在那个时段阅读、讨论的主要书籍的书名命名。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热门惊悚小说到经典畅销书,从诗歌到悬疑故事,从异想天开到精神层次探讨……穿插着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母亲的不平凡经历、各自的人生际遇等等。
读书会的地点,更多的是在候诊室,在化疗的治疗室。在等待治疗的间隙,在不安的期待扫描结果的时候,在忍受化疗带来的一系列症状时,他们一直在交流着共同阅读的一本本书。
从预期只有几个月的存活时间,到最终两年有质量的生活,这当然与文中母亲勇敢、坚强、隐忍的性格分不开,但不容忽视的还有这个读书会的力量。
作者和母亲的朋友罗杰,母亲眼中“那么好的一个人”,因为抑郁、疼痛和孤单自杀,如果他也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会的话,情况会不会好很多。
“母亲这一辈子,只要感到悲伤、困惑和不知所措,总能在书中找到庇护之地,书能让她集中精力,使她平静,带领她走出来,面度现实”。
生活不易,岂止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经历忧郁、害怕、悲伤、愤怒、恐惧、困惑、不知所措等等,如果有方式可以选择替代它们,干嘛不去忽视,而非要一味在情绪的泥潭里深陷呢?借助于书,得以平静,进行交流,得以不孤单,从而找到力量去面对。
而其实阅读书籍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此。
作者母亲一直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人,她是国际救援委员会的董事会成员,是流浪妇女儿童委员会的理事长,而她花费最多时间的,是一个在阿富汗境内建立图书馆的基金会。
哪怕是在她最后的时间,她都在竭尽全力地请求支持和帮助,她克服着对死亡的恐惧,勇敢面对现实,即便马上要离去,她“仍然在计划着未来”。特别是在阿富汗境内建立图书馆的计划,甚至没有因为生病而减少工作量。
因为作她深知书籍的意义所在。她在去世界各地的难民营时,人们总是要书,有时候书甚至比药物和庇护所更为重要。她认为阿富汗人有了书籍,那里的人就有了希望,她说如果阿富汗的女性能够获得教育、阅读书籍,那么她们将会成为那个国家的拯救者。她对于书籍的信念从不曾动摇,她深信书籍是人类兵工厂最为有力的武器。
最终在她去世后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阿富汗图书馆终于建成。这对于她,该是最大的安慰。
“书是人类最有利的武器,它对抗恶、死亡和恐惧”。这是她对书籍的认识。
本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并不仅仅是启示了我们阅读、书籍的意义,任何翻阅了本书的人都会在多个方面与角度有所感悟与收获:该如何生活、面对,如何与人交流,以及关于陪伴、尊重、友谊、勇气、死亡、临终关怀等等。它有太多思想的闪光,这就是一本好书的价值。如果加上文中列举的将近百本的经典好书,更是难以计算价值。
“这本书应该受到世间一切好书的感谢,它重新提升了阅读对于人类的终极意义,又对书籍的选择提出了关及生命的至高标准”。
感谢作者威尔.施瓦尔贝,感谢他伟大的母亲玛丽.安.施瓦尔贝,她从来不曾离去。他们的勇气、智慧以及对阅读和生活的热爱,感染每一个人。
正如作者文中所说:在阅读母亲心爱书籍的时候,我总是无法不想起她—-而在我向他人推荐这些书的时候,我知道母亲的一部分将会随之而去,传递给别人;母亲的精神也将会活在这些读者中,她对这个世界如此这般地爱过,那些爱也将会启发这些读者,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爱这个世界。
这也正是文中母亲的信仰:灵魂可以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