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五一”旅游简记:清明上河园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9-5-4 13:42
标题: “五一”旅游简记:清明上河园
“五一”假期第一天,开封的陶伯伯盛情邀请我们去清明上河园玩。我和爸爸妈妈迎着朝阳一路向东出发了,温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脸上。
出发时阳光初照,到达时太阳已悬在半空,陶伯伯带我们来到“黄家包子”老店,品尝开封有名的美食黄家包子。黄家包子不愧是美食一绝,用筷子轻轻提起,看着像个灯笼,每个包子都差不多有十八个褶,吃起来也很有讲究,有一个有趣的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要在包子上边轻轻咬个小口,再哧溜一声把汤汁吸入口中,刹那间唇齿留香。
还吃了很多其它的美食,我就不一一说了,免得勾起你的馋虫,菜还没有上完,我的肚子就已经吃得圆鼓鼓的了。
假期里的清明上河园游人如织,上午来得早的话,在园门口广场可以看到“包公迎宾”的开园仪式。
清明上河园仿照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建,再现了当年宋朝古都汴京的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等繁华景象。
张择端手捧画卷的雕像正对园区大门,背后不远处是《清明上河图》的巨幅石雕,沿着旁边悬挂宫灯的长廊就正式走入了园区,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宋朝繁华的汴京城。
漫步在园中,就像是清明上河图的精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昔日繁华的汴京城里,街市中酒楼、茶馆、烧饼铺、当铺、肉铺……以及汴绣、官瓷、纺织、裁缝、印刷等作坊散布其间,到处是身穿宋装的小贩,还有各种在街头卖艺的民间艺人,吐火的、吹糖人的、捏面人的、舞刀弄枪玩杂耍的,玩斗鸡的……时不时地人群中还会出现赶着马车牛车做生意的商人,三教九流,好不热闹。而游人们就像生活在宋朝的汴京市民,一步一景地再现着当年的生活场面。
在城门口,门楼里张贴着通缉令,守卫城门的士兵抓到一个小“逃犯”。
城里财主王员外招亲,王家小姐站在绣楼上抛绣球,希望她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
十字街头,大宋广场舞跳得正欢。
街边赌博,两只斗鸡斗得你死我活。
卖艺人表演喷火,一条火龙从口中喷出。
我来到活字印刷作坊,十几年前,爸爸和妈妈刚认识的时候,曾经来过这里,他们每人在这里挑了一个字,爸爸随手捏起的是一个“旺”字,妈妈捏起的是一个“枝”字。他们“郑重其事”地说,将来有了孩子,如果是男孩儿,就起名叫“枝旺”,如果是女孩儿,就叫做“旺枝”。呵呵,我如果早出生几年的话,我的名字就叫做“魏旺枝”了。
一座座石拱桥静静地卧在碧波之上,亭台、楼阁、水榭依水而建,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碧波荡漾的汴河默默流淌,拥挤的东京码头桅杆高耸,停靠着很多艘船,让我想起了当年繁忙地装卸货物的情景。
形似卧龙的九龙桥横跨在汴河之上。
摇头晃脑的算命先生在人群中招揽着生意,衣着破烂的乞丐静静地坐在桥头台阶上等待着人们的施舍,巡街的士兵从旁边耀武扬威地走过。
演艺场里有各种表演,岳飞枪挑小梁王,马蹄声声,银枪翻飞。大宋东京保卫战,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守城的士兵击退金兵的进攻。市井娱乐水傀儡,也就是水上木偶戏,表演得正欢。
……
傍晚时,我们走出了清明上河园,陶伯伯带我们去吃“稻香居”的锅贴,这也是一家百年老店,锅贴的味道独一无二。除了吃锅贴,我还吃了开封有名的“炸八块”,一只鸡切成八块做成炸鸡。不要小看了“炸八块”,它可是肯德基炸鸡的鼻祖,所以肯德基的标志“KFC”,就是“开封菜”的简称(此为玩笑,不必当真)。
吃过晚饭,华灯初上时,我们又来到包公祠码头,坐船夜游“大宋御河”。
等船时,码头的琴台上,一位宋装女子弹起古筝,琴声悠扬,如仙乐般随风入耳。
御河夜游,两岸的亭台楼榭亮着霓虹,流光溢彩,坐在船上顺河而下,蜿蜒前行,从一座座横跨御河的仿宋古桥下穿过。每座桥的造型和风格各不相同,在霓虹灯的点缀下,显得古朴而又绚丽多彩,亮丽的倒影随波摇曳,像熔化了的七彩石泻入了水中,穿行其间,如同畅游在仙境中。
有趣的是,从一座桥下穿过时,在桥洞旁,石头砌成的岩壁上,一只小猫静静地卧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默默地看着游船从它的眼前飘过。我们在欣赏风景的时候,这只小猫也把我们当成了一道风景吧。
“兴尽晚回舟”,返程时,没有再见到那只小猫,它或许是回去睡觉了。返回包公祠码头已是深夜,美好的一天过去了,有一种恍惚如梦的感觉。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