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9-4-18 16:19
标题: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摘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成为学校、家长和社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在学校中老师要利用一切活动抓住时机采取各种技巧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的社会性,家庭、社会合作,利用公共设施、大众传媒等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关键词】家校互动   方法    环境   孩子    社会性
  【正文】家校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学校、家庭和社区不仅仅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三者的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学校、家庭与社会合作实施社会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原有学校社会教育内容的增添,同时对发展学的社会性也有很大的促进。
  社会性是指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等于把孩子送进了“保险箱”,一切都由学校管理,家长就可以无忧无虑,忙于自己的工作。其实不然,学校只是影响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需要家庭、社区的配合才能达到其最大的教育功效。《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学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学会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学生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学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以此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社会须密切协作,培养学的社会性。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影响着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最终形成。如果一个孩子具有良好的感知能力或突出的记忆力和思维力,但社会性没有很好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社会交往能力,那么他的心理发展仍然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这使他长大后对现实的社会生活适应感到困难,难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致使个性和行为出现问题,甚至性格孤独和怪癖。因此,培养学的社会性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也有一定的优越性。在家庭中,家长会通过各种家庭生活活动逐渐要求孩子认同合理的社会习俗和规范,学习掌握社会所认可并接纳的行为方式,遵守各种纪律等。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第一重要的。”这说明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与家庭环境有极大的关系。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出样子。这样说话才有说服力,孩子也容易接受。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如教育学生在家庭中孝敬老人,对人有礼貌,父母就要孝敬老人,对人有礼貌。另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多带学出门做客,教育孩子与主人友好相处,学习有礼貌地与客人交往,并适当的让孩子到离家较近的商店买东西或带学到一些娱乐场所游戏,让孩子排队买票等,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等。但现在家庭教育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我对次做了一次简单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9-4-18 16:20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现在的孩子不少是独生子女,孩子少了,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就越来越高,但有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已经超越了孩子本身的能力,从而在潜意识中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负面的影响,由此产生了孩子的叛逆、厌学等心理。
  (1)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较高文化知识及修养的家长能比较客观地评估自己孩子的能力、性格、特点,去挖掘孩子潜在能力。事实说明,孩子个性发展可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反之,随着父母文化水平降低,学生个性发展一般或较差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其次,家长的职业对学个性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反映出知识分子的家长懂得一些学身心发展特点,能较正确、恰当地培养孩子的个性。
  (2)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在现代竞争的社会里,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博学多才,有一技之长。但孩子不一定按照家长的愿望去发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据调查有些家长由于文化程度较高,职业稳定,让孩子将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种愿望并不强烈。他们比较尊重孩子,觉得孩子将来走什么样的路应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选择;而另一些家长由于文化层次较低,他们有一种补偿心理,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将来能按家长的设想道路发展,将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3)家庭教养行为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现在许多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鼓励孩子的办法,但这种方法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如果家长一味用这种方法鼓励孩子学习,就忽略了家长本身的榜样作用,有抑制孩子兴趣的倾向,只单单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而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但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他们比较明智,往往不主张利用物质来激发孩子学习,能尊重孩子兴趣,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现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许多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分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自私、粗暴、无礼、任性等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家庭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严重。
  2、过分保护扼制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发展,增强孩子依赖性。
  3、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4、教育意识缺乏和教育方法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良机。
  5、着重对孩子智力培养,忽视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培养。
  6、正确鼓励不够,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7、活动时对孩子限制太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8、不重视孩子的劳动能力的培养,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负责精神。
  9、父母不能以身作则。
  所以,我们应清楚认识到家庭教育中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社会环境对孩子个性的发展
  现在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孩子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幼儿至小学阶段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为爱模仿、善模仿而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应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确保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陈鹤琴曾出: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对于处在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学来说,他们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养成坏习惯。往往使学养成一个好习惯要用上很长时间,而养成一个坏习惯,却只需几分钟的时间,甚至更短。所以,父母或老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破坏力极强,有可能会前功尽弃。
  但是,孩子每天要接触除了老师、家长、同伴外很多陌生的人和事,当然这里还包括了大众传媒对孩子的影响,这就要使我们有选择的给孩子灌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近来,我在网上看见了这么一段视频,对我触动很大。在四川有一个两岁的孩子竟然会很熟练的吸烟,面对镜头的他一点没有害羞的感觉而且嘴里还不断的说着脏话。这个视频对我触动很大,为什么一个两岁的孩子会吸烟而且动作很娴熟,那么他的父母不管吗?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9-4-18 16:20

  我估计那个孩子其实自己都不知道从他嘴里说出的脏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这位上传视频的网友也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谴责,毕竟一个两岁的孩子,一张无暇的脸上赫然写着“无知”二字,怎么还会对他无动于衷,甚至当作笑柄在网上传播?孩子是无知的,后来记者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在附近的市场做生意,平时没时间看孩子,每天孩子就在附近的广场自己玩耍,一些小贩没事就逗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许多坏习惯。后来记者找到了孩子的父母,他们称平时没时间看孩子,送学校也没时间接送孩子,所以孩子就一直跟着在市场玩,对于孩子的这些恶习家长全然不知,并表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成人的责任。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他在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而这“学校”,是需要很多人来呵护的,包括孩子的父母,也包括孩子的邻里、长辈,包括周围所有人以至整个社会大众。
  二、在学校中培养学的社会性
  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学校有着特有的优越性,学校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可以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具体体现出来。
  1.在游戏中培养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及遵守行为规范的能力。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特别是角色游戏,与社会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玩角色游戏时,学必须认识游戏伙伴,协调与伙伴的关系,并学习自己处理游戏中的纠纷。因而,角色游戏能促使学轻松、平等、快乐的氛围中认识生活及行为规则,并帮助学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提高学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两个孩子一起玩游戏,一个扮演交通警察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另一个扮演司机在马路上开车。“司机”在马路上欢快的开车,“交警”举红灯,他就不得不停车等候,“交警”不停地举起红灯,结果“司机”就不乐意了,他对“交警”说:“哪有这么多红灯呀!人家马路上是有时间(牌)的。”“交警”于是定时举指示灯了,游戏又继续玩下去。
  2.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建立人际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孩子会有与人交往的迫切需要,这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如两个孩子在一个吊椅上荡秋千,一个在底下推,一个坐在上面荡。玩的正高兴时,第三个孩子想玩,他走到两个学面前说:“我与你们一起玩,好吗?”“不行,两个人够了!”他们拒绝了他,这时老师可用鼓励的目光示意他继续动员。“两个人在底下推会荡的更高一些不是吗?”“好吧,你来试试吧!”于是,这个学加入了小群体中,慢慢的他们成了朋友,大家轮流荡起秋千来。
  3.长期坚持,密切结合生活进行教育,培养学的社会性。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的多,农村就是隔代亲,可谓家里的掌上明珠,小皇帝,大多在家庭里形成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孩子行为,针对一些不符合规则的行为长期坚持,密切结合生活进行教育,以培养学的社会性。如我校附属幼儿园大班一个叫李姗的女孩子,一向十分珍惜自己所有属于自己的东西,玩具带到学校里,自己不玩的时候都很小心的装在书包里,因为她认为她的玩具都是很好的,害怕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不小心会弄坏。但别人的玩具也很诱人,于是李珊把自己的玩具放好后就毫不客气的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李珊没玩够而玩具的主人想玩就很容易发生纠纷了。并且时间长了以后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躲着她。因为长期以来,班里玩玩具形成了一个规矩——无论是谁,一定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
  于是,李珊很委屈,就到教师这告状,说小朋友都不跟她玩,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已经知道,“为什么?”李珊嘟着嘴巴不说话,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给你个办法,下次你想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先要跟别人商量,商量好了,别人就跟你玩了。这个办法一定管用,要记住哦!”李珊后来在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有时会耐着性子不去玩别人的玩具,有时也会采用商量的口气询问别人:“让我玩一下你的玩具好吗?”碰着爽快的就给了,有时碰着不爽快的就碰钉子了,甚至交换条件要求换着玩具玩。李珊这时候会很忧郁,有时候就忍痛割爱换着玩一会,但还是老惦记着自己的玩具。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被全班小朋友孤立起来的感觉不好受,慢慢的过了一段时间,李珊不再把玩具藏起来了,而是原意和别人商量,换着玩了。这是一个既漫长又痛苦的过程,可是没法子呀,只有舍鱼而取熊掌。
  李珊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奥特曼玩具,能主动的向外射击,并且边射击边向前走路,李珊特别喜欢。这天到了学校,李珊就主动拿出来在桌子上玩起来,玩了一会我走过来,很感兴趣的样子,对她说:“你的玩具真好玩,能不能给我玩一下呢?”李珊毫不犹豫的就给了,并且还热情地向我介绍玩法和各部位的功能。我说:“瞧,你的玩具真好玩!还能发出声音,呦,这手还能转,能四处扫射,并且边射击边向前走,还亮着彩灯。”,李珊一脸得意的样子。
  这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也凑了过来,很羡慕的看着我俩玩。教师就试探的问李珊:“他也想玩了,给他玩玩好吗?”李珊看了看小男孩同意了,后来陆续不断的有小朋友对奥特曼发上了兴趣,李珊也没有小气。但是他还是会在一边盯着小朋友玩,并且细细叮嘱小心,不要弄坏。
  通过这个案例,孩子的社会性教育应该是长期一贯性的,和生活要关系在一起,并且要在细节上用心,教师对待学的“不良”行为,不能用消极反对的方式去纠正,要在承认好尊重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除此之外,在讲故事、实践活动、散步中,甚至进餐时都可培养学的社会性。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学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如家校、社区合作组织学参观敬老院,使孩子了解敬老院是失去亲人,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们的生活的地方。知道他们年轻时为祖国做出贡献,年老时国家对他们的生活给予保障,从而激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了学尊敬老人的情感。
  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与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都为孩子的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给孩子提供了表现、施展才能的机会。例如,市区镇各级的少儿春晚、学校组织的亲子阅读等都为孩子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家庭、学校可以共同协作,发展孩子各种能力,到上面去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又锻炼了学。还可以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学到社区参加庆祝活动;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学参加社区的植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与同伴、成人的交往,学会关心和爱的情感。
  总之,在学校中,教师要善于在各种场合抓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的社会性。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有意识的教育和指导,和孩子共同活动,相互交往,互相合作,促使孩子社会性的发展。社区更应该增添设施创设条件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更好地促进孩子的社会性。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