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读“两套教学大纲 ”发展学生思维 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4-16 21:14
标题:
读“两套教学大纲 ”发展学生思维 有感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苏氏的“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教学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第二套“教学大纲”其实没有这么玄奥,其实按照我的想法,这就是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如何结合的问题。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课内知识的目的,课外我们要提供大量的有效的背景资料——智力背景,按照苏氏的说法,这种“智力背景”越宽广越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话一点不假。知识是需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却经常为学生连上课发言都不积极而烦恼。连简单的回答都答不到点子上,就更不要说期待学生能够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了?看来这是一个“智力背景”浅薄,“第二套教学大纲”没有执行到位的原因了。比如,一堂古诗教学课上,教者千方百计让学生从古诗的篇章结构,形式特点出发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而学生呢,面对老师如此深度的善意的解读,就是不开窍。原因何在?我们的学生没有形成古诗的相关写法上面的“智力背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语文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而“形式”“结构”等抽象的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小学生来说,感性经验在形成概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任何忽视感性经验的教师都忽略了这一重要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借助学生的感性经验。而这种感性经验的形成,首先就要有大量的感性的阅读来丰富。词语的意象是需要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的。
苏氏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学生乐于思考的是什么呢?如果不从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出发,从感性到理性,我怀疑会否事倍功半。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