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分享 浅谈如何在中考前夕指导学生正确重读教材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9-4-15 11:02
标题: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分享 浅谈如何在中考前夕指导学生正确重读教材
每年市里组织中考备考分析会时,都会强调最后阶段回归课本的重要性。每次二检过后我们也会和学生强调要重视课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让学生重读课本的效果并不好,学生看书很多时候会越看越没有精神,昏昏欲睡,不得其法。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复习课本,有效查漏补缺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一 概念问题具体化。
例如,在化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题中介绍了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有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酸碱性等。很多学生在结合笔记复习课本时最多看到这里就算结束这个知识点了。
而有效的复习应该把这些概念具体化:
1. 氧化性是氧气的典型化学性质,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的范围要远远大于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而氧化反应又分为燃烧和缓慢氧化,常见的缓慢氧化有铁生锈,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的呼吸,酿酒酿醋等。
2. 还原性,是指某种物质将其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夺走的性质,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碳单质,这三种物质与其他含氧化合物发生的反应就叫做还原反应,并可以对应写出常见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3. 毒性,九年级教材中涉及到的有毒物质中比较典型的有一氧化碳、氯气等。一氧化碳能够和氧气争夺血红蛋白导致人体缺氧中毒,而氯气的毒性则可以用来在净水过程中杀菌消毒。
4. 稳定性,化学稳定的物质如氮气和稀有气体,比较活泼的如氧气。另外,热稳定性比较强的典型物质为碳酸钠,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所以对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固体进行除杂时可以直接进行加热处理。
5. 酸碱性,溶液中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时就呈现酸性,溶液中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时就呈现碱性。但是酸是指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碱是指溶液中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到所学的各种物质中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可以避免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效率低下,没有学习成效。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二 由点及面,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第二单元空气这节课中提到了混合物的概念,最初接触概念时我们只需要理解概念: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比如空气。但是在复习中,如果通读教材进行到这里还是只想到空气就不够了。十二个单元已经学完,在两本教材中,涉及到的混合物都有那些呢?
学生通过逐个单元的思考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第二单元的空气和稀有气体、第四单元的自然界的水、第六单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碳酸钙和稀盐酸、第七单元的化石燃料、第八单元金属材料中的合金、第九单元的溶液以及第十二单元的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混合物。
有了这样的一个梳理,学生就可以将课本知识由点及面的联系在一起,既能更加熟悉教材,也能建构出清晰的知识体系,越学越通透,越学越条理。
第三 结合易错题,活学活用。
例如,在第七单元的实验活动对燃烧条件的认识中,教材设计了一题为将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该实验的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从而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说明检测及一些教辅中,将该实验中的乒乓球和滤纸换成了煤粉和木屑,对学生的迷惑性很强。今天的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用木柴引燃煤球的生活经验,就会容易错认为煤粉先燃烧。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就需要把学生平时的错题穿插进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着火点的高低,从而在考试中提高正确率,有效提高中考成绩。
关于中考之前的重读课本,有许多细碎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带着复习,老师要参与进来。但我想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思考,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自学能力,最终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者。丰富自己,回报社会。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