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经验交流 我与三年级习作教学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3-19 21:39
标题:
经验交流 我与三年级习作教学
缘起一次无意间的谈话,我开启了我的三年级习作教学研讨之旅。作为一名高段的老师,此前固守六年级教学的我,从未将自己的教学生涯做长远的规划,这次的锻炼,让我作别了以往的闭门造车。
一、每节课都属于一本书
在刚刚接到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小真的长头发》这一课题时,我还是个不明何为习作单元的的槛外人。在下班后的傍晚,我将统编三年级教材一口气通读了一遍,读完再来看习作单元,看《小真的长头发》,便在心中有了新的定位,明白单元的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样一来,我就明白了本单元之于整本书,本课之于整个单元。有宏观的透彻,才有细节的充实。
二、每一份知识都来自活动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要因此设计依据目标、符合学情的教学活动,当我第一次设计出本课的教案时,看着空空的任务栏自己都笑了,没有对应的活动,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实践?这样的弊端在第一次试课就暴露无遗,老师因为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而空话连篇,学生也因为没有实际的学习活动而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培养不了学生实实在在的语文要素。在同事们的指点下,我依照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活动,将所有的教学活动一一细化,于是在第二、第三次试课的时候有了些许进步。这让我明白:课堂就像耕田,每一份知识的习得都有赖于学习实践。
三、给学生读书的机会
小学的学习无外乎听、说、读、写,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在这些语文活动中实现。拿识字来说,在原来的教学中,语文课堂的识字和读文是稍显脱离的,部编本则更注重随文识字,尤其是对三年级的学生,带着已有的识字能力,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更加恰当。随文识字的目标不在于识字,而在于读文,因此,拼音是识字的工具,识字是读文的工具,我们应该弄明白工具和目标的区别与关系,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机会。无论是识字,亦或是解疑,在读书中解决都是明智之举。台湾学者蒋勋说过:“诗是没办法翻译的。”含蓄深奥的诗都不能翻译,更何况是白话的现代文呢?当然,作为施教者,当然需要理解句意和深挖意义,因为这样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但面对学生,所有的知识与意义都将诉诸读文。
四、体裁决定感性与理性
《小真的长头发》属于记叙文,课文通篇是感性的内容,因此贯穿课堂的教师语言应该是感性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感性的,板书也该是感性的,在新教材使用的新阶段,思维导图这一新形式也随之流行,因此,很多老师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板书,这一形式看似新颖,但却与课文的感性内容背道而行。在教研员杨老师的指点下,老师们明白形式要服从于内容的原则,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经由杨老师的指点,我明白了教学要关注所教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内容的呈现形式。
学习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们都收获颇多,但也有一些问题留待进一步思考,如:《小真的长头发》一文的想象是依据事物特点(长)来展开想象的,此点在教学活动中应做怎样的处理?教研活动结束了,但内化收获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将带着这一节点的收获和问题继续求索。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3-19 21:39
我与三年级习作教学
文/龙岗实验小学 吕冰珂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