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崧舟《枫桥夜泊》观课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1 16:4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首诗的教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王老师将诗歌放在了文化语境中来阐释,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和挖掘诗歌特有的意蕴,继而带着孩子们感受经典文化的独有魅力。王老师由《涛声依旧》的歌词和历代诗人有关《枫桥夜泊》的诗句为引线,自然地导入新课,并且将这几句诗句贯穿整堂课。整堂课设计思路清晰,课堂分为“启、承、转、合”四部分,紧紧抓住“月落”、“乌啼”等意象,突破“对愁眠”中的“对”字这个难点,衔接过渡如行云流水,不留痕迹,让学生体验诗人的愁眠之情,课堂教学的文化厚重感油然而生。王老师从历代诗人有关《枫桥夜泊》的诗句导入,又在这些诗句中结束全课,把忧愁的“明月文化”集于一体。在王老师诗意的解读中,学生和老师们都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张继的内心,走近了《枫桥夜泊》。  

在整节课中,王老师从容地行走在属于师生共享的课堂,宛如一位充满哲学意味的烂漫诗人,那么沉静,那么淡然,那么悠远,让听者不留痕迹的心随其间,共度文化浸润下的美好。而王老师那深厚的文学底蕴,富有磁性的嗓音,发音标准的普通话,用“诗意”二字形容他的课堂教学艺术恐怕是最合适不过了。        

由此,我不得不反思王老师是怎样创作出这样的课堂艺术体系的?从他对短短二十八个字的诗歌的解读来看,正如王老师自己所说的那样,自己深入研究这首诗时,要以一个诗歌研究者的眼光去深入解读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王老师认为:古诗有三重境界。1、文字层面。学习古诗要字字落实。我们需要抠的是诗的意趣、诗的意境。抠一发动千斤之处,抠极不起眼之处。2、文学层面。我们要反复呈现一种意象,在意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寄托的情趣。我们要找到一个支点,将意象和情趣撬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3、文化层面。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从学习中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由此,我不禁想到王老师的古诗教学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文化底蕴。文化的传承绝不仅仅靠耳提面授,靠的也是一种浸染、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  

千年的钟声,千年的愁眠,就这样缠绵在学生的心里。课结束了,钟声依旧悠悠,古琴依旧回旋……好一个令人叹绝的《枫桥夜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2: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