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感悟 自由自在,至情至性——读魏晋文学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21:1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任诞之风在魏晋愈演愈烈,是与玄学成为魏晋学术的主流分不开的。其时,儒家道义失却人心,人们对外在教义产生深刻的怀疑,自我的意思萌发,开始向往自在的自我,道家学说便成了他们探寻自我的指路明灯,助长了这场思想上的狂风暴雨。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恰逢其时地给了他们逃避现实枷锁的思想助力,使他们沉浸在并且不断地追寻着源于老庄,以无为本的玄学精神,于是这种种不合礼法、不合情理的怪诞行径均被认为慢世任诞的高洁之举。

《世说新语•文学》有描述当时玄学之盛,始自何晏和王弼的“正始之音”,“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后老庄玄学大盛,“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人雅士相聚酣饮辩理,以追求自然之本义,自我之本心,精神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和满足。

玄学崇尚自然,宅心玄远,精神上不累于物,这也使得他们更加亲近自然界,沉浸在山水之乐中,乐于在远离世俗的自然景致中追寻清净。就像王徽之,他极爱竹,曾有一次寄租他人空宅,便令种竹,有人说他何必这样麻烦,他却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后世受其影响,一直视竹子为高洁的君子象征,苏轼也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韧而不屈,君子爱之,其时风不时而至,竹叶声飒飒,更衬得天地一片清静,王徽之于竹旁啸咏,可以想见其一派潇洒的文人意态。他对竹的痴迷不止如此,《世说新语•简傲》中还有载他游吴中时,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便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不顾主人家洒扫施设,在客厅端坐等待的礼敬之情,观赏完毕便欲直接离开,主人大感不堪,令左右闭门不令其出,他竟以此对主人报以青眼,于是留坐,尽欢而去。只在意自己看到的自然,来去如风,天地间都任其自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足够放肆,也足够狂傲。

王徽之的人性自在还有更加真切的表现:

王子酞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 左思《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大雪之夜,天地一片洁白,万物静谧,心中似有所动,吟起《招隐》诗,忽然又思念起友人,便当即乘上小舟连夜到友人那里去,船行一夜到了友人门前,但兴致已尽,便乘着小舟复还回去,也不必见到友人,他所享受的不过是这种思念的冲动所带来的兴奋感罢了,一夜行舟已让他充分享受这种兴奋,就如同旅人坐在归家的火车上,火车不断向家行进的过程才是最兴奋与期待的,旅人的家是他们的目的地,但自己的心才是王徽之的目的地,那么一切随心就好了,“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昨夜欲同友人分享的感受已恍然如梦,那便不要使没有意义的见面破坏了这份美感。他真正享受的是心的自由,可谓完全从心所欲了。

“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道家所追求的物我相忘的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不同的是,魏晋文人们所追求的心灵的绝对自由却完全忠于本心的至情至性。他们并没有忘情,反而至情,让生命自身本我的性情成为他们身体和思想的主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0: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