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优秀案例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2-31 20:26
标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优秀案例
无私的爱,永恒的情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一汪翠绿的湖水边,一个普通的老人和一群快乐的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让我读过之后不得不为人和动物之间有这样真挚的情感而动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本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我的设计是在第一课时着重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后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进入第二课时,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谊,这样学生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第一课时,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本文的过渡段帮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利用小标题的方式简洁概括两部分内容。同时也抓住过渡段中的“亲人”一词,将它作为线索贯穿整节课,让学生找读在第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和海鸥之间浓浓的亲情,以读代讲,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老人的喜爱、老人的思念、老人的不舍……同时多次抓住文章中“生动”、“企盼”等词,引导学生走入老人的内心世界,挖掘文字背后蕴涵的深意,真正走入文本,融入其中。
另外,在媒体运用上,适时地播放舒缓的音乐,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这样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同时更是一位特殊的老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海鸥身上,这种与海鸥之间难以割舍的浓浓的情感,在音乐的渲染下更让人动容,也为第二课时,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谊埋下了情感上的伏笔。
执教完本堂课后,我觉得原本设计的教学高潮实现了一个,即理解文章第三小节中的一处重点句:“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因为是放在本堂的最后出示交流的,学生之前的情感积淀已经比较浓重了,所以再配以我的板画,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随着老人来到了翠湖边上,看到了翻飞的鸥群,在引导下,学生对“有声有色”这个词展开了联想,所谓情动而辞发,有的学生说听到了羽翼拍打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老人亲昵地呼唤声,又有的说看到了一片白色,甚至连老人褪了色的蓝布衣也清晰可见。学生从这句中展开了充分的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和谐、默契,两者甚至已经是融为一体了。说明学生也融入了文本中,在表达“有声有色”的同时,也是在表达着自己的感动呀!以情体会情,以心感受心,学生此时内心的情感在涌动,生命在跃动,再师生合作来引读第三段,情感喷薄而出,学生动情。
当然,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我原本预设的第二个高潮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那是课文第二小节,从老人拮据的生活反衬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首先,在词语朗读时,我已铺设了褪色一词,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老人的简朴,然后在通过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路,只为给海鸥送餐,和海鸥作伴,并配乐介绍老人每个月的工资及开销,使学生在一组数据的对比中,感受到老人对自己十分勤俭,但对于海鸥却是十分慷慨,从而体会到老人对海鸥这份浓浓的亲情。但今天在执教过程中,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有了倦意,也有可能是因为前面积淀不够,这一部分是作为第一块内容出示交流的。学生没有留意到课件中加红的几组对比的数字,所以我就适时地引导:“你会给你的好朋友吃四元一包的好吃的,而自己只吃五角的吗?而父母呢?父母身上可能穿着过时了的旧衣服,却会给你买一件件的新衣服,你觉得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仅仅是停留在喜爱上吗?”学生便体会到了老人将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但这一份感动来得太迟,而且学生也似乎只是停留于表面,并未真正体会到老人的这一份情,犹如隔岸观火一般。
我想这时候,如果我能再回文,出示:“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再让学生感受在每一个冬日,老人风雨无阻地步行几个小时,这十几年,一千多个冬日,会遇上哪些困难呢?可能是天气上的,也可能是老人自己身体上的,让学生想象老人的不易,这样可能更能拉近学生与老人之间的距离!
总的来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计及课堂上师生的表现都比较满意,虽然还存在着些小瑕疵,但它却使我向理想中的课堂教学又迈近了一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2-31 20:27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实验小学 朱丽琴
这几天,我有机会听了几节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例,学生呈现出了全新的学习方式,令我十分震撼,我知道自己落伍了,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课改的步伐,使自己的学生也受益.重新打开新课标,重新上网学习,重新阅读一些新的课改杂志,我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并努力把这些新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
一、以自学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生的导演,课堂是学生表现的舞台;教学过程是教师点拨、引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条件与环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养成自动、自学、自得的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例如,当学生为学习的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师要做适当的小结;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当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要设计精当的练习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习者自己确定。还要让学生自我反馈学习成果。例如:我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的总结时,老师提出: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先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全班同学分享。这样,就给了学生自我反思的空间和机会,学生不仅从教学内容、学习方法,还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上进行了总结,这种真实体验的东西是老师根本无法代替的。
二、以合作为手段,优化小组讨论学习过程
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小组讨论学习,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多向信息传递,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努力想办法使小组讨论学习积极、有序.我觉得至少要做到:1、学习的小组要合作。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我们可以按学习水平层次,对优、中、差学生进行搭配,要保证全体学生都有发言机会,避免“优胜唱主角,差生当听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2、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在课堂中,学生讨论的问题不能过于抽象,是学生感到高深莫测,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所设问题应当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独立 ,增长学生的知识。3、小组学习的时间要充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讨论,让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避免将小组讨论拘于形式。4、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不能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还应该是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小组内,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为学生排除障碍,引导学生深层次的讨论。5、教师对讨论结果给予正确的评价。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允许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争辩,对有创见的学生及时表扬,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成功感。
三、以探究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它的本质特点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或通过阅读进入作品特定的情境,使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或收集课文内外的多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在这个阶段,教师作要做点拨提示,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材料,以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重点要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规律,认识它们的价值。尝试、体验、实践应力求充分,避免匆匆忙忙走过场,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1、重教学过程。在创新教育多种模式应用时,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落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创新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口、耳、手、脑并用,而不是只追求形式。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要有问题空间,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孩子来说,某个字读什么音、怎么写是无需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同时,要给足学生质疑的时间,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并组织其析疑、解疑,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3、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阅读充满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有要鼓励学生围绕教材展开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形成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4、多一些宽容和激励。教师要宽容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探究的过程,教师都要给以肯定。可用“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应该表扬”“你看,他比以前肯动脑筋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多好啊”“如果再多给你一点时间,你会完成的更好”等语言,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求全责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将从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渐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只能是一句空话。
5、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方法的指导上,教师不是自己来讲解,而是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适时推广,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当老师的必须不断尝试、探索和创新,不断的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完善,以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2-31 20:27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作为学生,无一不想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可以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但是我们身边常有一批被老师们忽视的群体,他们因为学习成绩差,因而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他们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因此他们大多心理上很寂寞。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美美加以表扬。“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
今年,我教的101班的钟文杰就是一个“赞美”的范例:他最令人头痛的毛病就是不做家庭作业,他最动人之处就是对老师的各种方法、措施刀枪不入。起先,我找他谈话,谈着谈着,发觉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可第二天,检查他的家庭作业却是大失所望。于是我让他每天留下来做家庭作业,我留下来陪他。但坚持不了的是我自己,因为他天天有空,我却不是天天有空。这时,我想到了家长,家长的一句话我不由心都凉了:“老师,我们家长也是没有法子,这个小坏蛋,每天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他都说做完了”。日子一天天过着,在他面前,我不再那么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我暂时放弃立竿见影改造他的打算,但我还是没有放弃他,心里一直抱着一种想法:要在我班里读,就由不得他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当天你不做,第二天就一定要你补起来。我是这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就这样他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地从第一周读完了第四周。奇迹出现是在第五周,我惊喜地发现这一星期他都是按时完成作业的。我意识到这是个契机,专门找了一节班队课,以此为主题,在全班面前隆重地表扬他,还把他以前的字跟现在的字作了对比,美美地表扬了他字的进步。从此,我对他备加关注,批改他的家庭作业,总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有时是:你可要坚持哦!偶尔看到其他同学作业不做,我也当着全班的面说:“你瞧人家钟文杰,就有这决心,彻底把不做家庭作业的毛病给改了,你应该向他学习啊!”当他坚持到一个月时,我给他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上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在作业方面的进步!就这样,他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坚持到了这学期的今天。我相信,他一定能坚持,也相信自己也能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请耐心等待一会儿,花儿就要开了。”
多年的尝试、思考,我觉得每个学生都需要赞美与激励。赞美与激励实际上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赞美与激励功效,还必需在“巧”上下功夫。只要科学地用好它,就能在教育这一片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就能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个性张扬的学生来!老师们,让我们一齐努力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2-31 20:28
我教《用心灵去倾听》----邢慧随笔
《用心灵去倾听》讲述的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苏珊总能在电话的那端倾听我的话语,不断地鼓励我、安慰我,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以至于我把这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母亲。这篇课文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读者。在教学中我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用心去倾听作者的心声,我让他们将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在我进行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都能找到重点的句子进行品读,而且有的学生写的批注非常的棒。有了自己充足的读书时间接下来的细读文本就水到渠成,教学中我扣住“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这句话,“我”为什么会给苏珊这么高的评价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将课文的前后有机的联系起来了,学生用心去倾听着“我”与苏珊的对话,特别是读到“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句时,学生走进了苏珊,同样用心灵倾听着苏珊的内心,他们的品读也精彩纷呈,有的说:“看到了苏珊善良的心,不想让‘我’伤心。”有的说:“看到了苏珊的爱心,她不想让‘我’对死产生一种恐惧,而让生命有着美好的延续。”有的说:“看到苏珊的乐观,她在安慰我,让我变得更坚强。”……这的确是学生们用心灵在倾听着,这种倾听让我们也得到了快乐。在教学到这里时,我试着问学生苏珊在和‘我’的交往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想让学生明白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苏珊就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个镜头补白,让他们想象苏珊在离开人世间写留言时会想什么?在小练笔的过程中体会苏珊对‘我’母爱般的关系是多么的深厚,‘我’在苏珊的陪伴下健康地成长。是呀!用心灵去倾听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节课里我和学生也搭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一起用心在倾听彼此的话语。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2-31 20:28
与家长的沟通
作为老师我们很需要家长给予理解和信任。老师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 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一起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在此,我想谈谈自己是怎样做的,也想倾听大家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尽快认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短时间内叫出学生的名字,分清谁是谁的家长不但考自己的记性,而且让他们有了被关注的感觉,他们会觉得和你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第二,从内心爱学生。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也等于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了学校,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安全、健康、快乐、学有所得,理解了他们这样的心理,我就会时时处处为孩子着想,为家长着想,在关爱孩子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
第三,了解每个孩子。尽快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状况,以便家长,尤其是一年级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要清楚孩子在校的表现时,教师能应对自如,谈到孩子情况时,最忌讳的就是只说孩子缺点,不提孩子优点,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在家长面前,首先要肯定孩子的优点,肯定家长培养孩子的心血和付出,然后再指出不足,那么家长就能愉快地接受,最好能和家长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会更好。记得本学期刚开学没几天,就有不少家长询问孩子的情况,更有细心的家长,比如十一班王欣婷、杜志晋同学的妈妈怕我忽视她们的孩子,都说孩子性格内向,需要老师特别关照,我及时地对她们说:“孩子的性格平和善良、不爱张扬,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是我最喜欢的一类学生,他们积极上进,我会在课上课下多给他们表现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得到锻炼!”家长听了马上说:“您这样评价孩子,我们全家太感激了,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我们班的孙怡雯一入学,家长就说她太爱动,担心她上不好课,两天后,家长果然询问她的表现,我向他们解释:“孩子的确很活泼,但她学习的兴趣很高,参与的很积极,有时情不自禁地会跪到凳子上,趴到桌子上,但她的注意力在学习上,她学得很快乐,掌握得也很好,这点小毛病我们一起帮她改正。”家长听了连声说:“是呀,她在家学习也是这样,您说的太对了!”
通过这样的交流,家长会觉得老师是在用心地教育,也会对我们很放心。
第四,做好和家长的沟通。我们和家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就是电话。打电话要及时,尤其是孩子身体不舒服或在学校受到伤害时,一定要及时联系家长,做好解释工作,有时甚至要主动向家长道歉,当遇到两方家长有矛盾时,尽量不让矛盾激化,教师要在中间做好适度的协调工作。
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我觉得老师应做好桥梁的作用,我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但我深知自己做得远远不够,相信在郑东小学这个大家庭里,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我会做的更好。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