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9.10 | 研训 地点 | 英语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陈烜 李平 陶薇莎 王雪萍 | 联络员 | 陶薇莎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教研组长传达学校召开的教研组长会议精神和教研室组织的教研组长会议精神,明确本学期英语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商讨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重点确定了学科周的活动。初定于11月底,12月初三年级进行课文对话比赛,四、五年级进行单词和句子书写比赛,六年级进行语篇的书写比赛。 然后,我们就开学一周半来,各自课堂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困惑,提了出来,听听组内其他老师有什么好的点子。有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很多班级中都有自控力差的学生,上课经常开小差,我们该怎么样提高这些孩子的听课效率。有老师说:我们可以多关注我们的课堂设计是否受孩子的喜爱,如果孩子觉得这个老师的课很有趣,那他肯定会专心的听,能直接增强孩子的听课效率。也有老师说: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评价机制,多多表扬好的孩子。还有老师说我们的英语课还具有部分活动课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运用游戏等教学方式,可以让不专心的孩子,也爱上英语课。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9.17 | 研训 地点 | 英语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陈烜 李平 陶薇莎 王雪萍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开学已近2周,每个年级的英语教学都接近完成或已经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工作。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练习”。 三年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学英语的学生已经不多了。很多学生都在暑假里接受了一定程度的英语培训。PEP教材上简单的单词教学和对话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我们觉得可以在三年级书本知识之外做些有效的拓展。比如:制作幻灯片,设当引入其他教材好的对话,在课堂上增加英语表演的时间,教学VCD也可适当的运用起来。保持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小朋友一周有一次接触英语的时间。两位李老师,已经将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二两个单元中最简单的对话和单词有系统的组织开展教学。 四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根据学生的特点,英语教学的难点放在单词,句型的拼读和书写上,而重点还是在课堂上深化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口语水平的提高上。 | |||||||||||||||
备注 |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9.26 | 研训 地点 | 英语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4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陈烜 李平 陶薇莎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本周我组的教研活动是围绕英语歌曲的目的展开的。PEP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有2首英语歌曲,越到高年级,英语歌曲出现的频率就越低,同时学生对英语歌曲的兴趣也是随着年级的递增而递减的。 但每每看到公开课,英语歌曲的演唱又是保留曲目。或是出现在热身阶段,或是出现在结尾,那么作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英语歌曲,我们该如何用好用足呢? 通过讨论,大家达到共识: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而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 | |||||||||||||||
备注 |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10.8 | 研训 地点 | 英语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陈烜 李平 王雪平 陶薇莎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本周我组的教研活动首先是围绕王雪萍老师的英语演讲展开的。讨论了可能的24个话题,我们觉得,在演讲稿的组织上,尽量要用短句,句子结构不适宜太复杂,做到言简意赅。在发音上注重语音语调。 其次,大家针对第一单元练习的结果,重点讨论了听力的提高。 1、首先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听”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说”是表达,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听说训练包括听音答问、听后复述、听后解释和听后辩论等。而初中侧重听音答问和听后复述。 2、接着进行听写训练 。有意识地安排听写一些音相近的单词,一些含有同化、强弱读、连读、失去爆破或包含否定的句子;听写有数字、人名、地名、年龄、尺码的对话和短文。听音画勾或打圈,听音选图,听音标号或排序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3、注重听读训练 。即听完一两遍录音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跟读。学生在跟读时,仔细揣摩句子的重读、弱读、失爆规则从而掌握一些朗读技巧。 希望经过老师一段时间有意识的听力训练,能提高孩子的听力能力。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10.15 | 研训 地点 | 英语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陈烜 李平 王雪平 陶薇莎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本周我组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商讨英语大型活动的开展。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英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说英语的机会,我们三到六年级英语教师初步制定了活动的项目和内容。时间定在11月。 三年级英语比赛方式:1英语歌曲演唱(自选,抽签结合) 2 英语课文朗读 (抽签) 3 英语对话背诵 (抽签) 四年级英语比赛方式:1英语歌曲演唱(自选,抽签结合) 2 英语课文朗读 (抽签) 3 英语对话背诵 (抽签) 4 英语字母和单词书写比赛(全体) 五年级英语比赛方式:1英语歌曲演唱(自选,抽签结合) 2 英语课文朗读 (抽签) 3 英语对话背诵 (抽签) 4 英语字母和单词书写比赛 (全体) 六年级英语比赛方式:1 一分钟英语演讲 (自选) 2 现场问答 (自选) 3 短文抄写(全体) 4 英语课文朗读 (抽签) 5 英语故事 (自选) | ||||||
备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10.8 | 研训 地点 | 英语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陈烜 李平 王雪平 陶薇莎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本周我组的教研活动围绕“减负提质”开展,着重讨论了如何在课堂内外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的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 1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入手,可以运用多种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游戏、小组竞赛、歌舞、角色扮演、木偶配音,图片、简笔画、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等,增强课堂气氛的生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而导致厌学,或产生过激情绪及行为,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向“40分钟”要质量。精心备课,把握重点难点。注重差异。上好每一节课。不依赖加课、补课来提高教学质量。 2三年级英语不把书面作业带回家。重视各班学情分析,精心设计口头作业,多听英语磁带,“一课一练”不进课堂。 3 四至六年级学生作业量严格控制,并与其他学科教师协调好。布置作业必须精挑细选,不布置无效或低效的作业,在布置作业前自己先估计时间,做到精讲例题,精选习题,精编试题。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10.8 | 研训 地点 | 英语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陈烜 李平 王雪平 陶薇莎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本周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在打造“幸福”课堂的过程,如何营造英语的氛围? 1.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汉语,而是以英语为主体,利用手势、眼神、动作、音调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景对话,通过直接的语言交流来帮助学生建立语感。通过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营造语言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 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教学应该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过课堂表演来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营造一方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并且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给每位学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求学生在学校见到老师、同学,用英语打招呼;在英语课堂,尽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课外,也要鼓励孩子们尽可能使用英语。把英语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成为学习的延续。 4.反馈信息、即时巩固。 英语的听、说训练一定要做到反馈及时。在教学中,学生对刚学的内容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时巩固,不仅会很快遗忘,而且会使学生在听、说中的错误与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至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11.12 | 研训 地点 | 英语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全体组员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
参加对象 | 李群 陈烜 李平 王雪平 陶薇莎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最近组内出去听课或者要开课的机会比较多。由随意地闲聊,我们组内就谈起来一个严肃的话题:现在的公开课中最普遍的问题是什么。 大家畅所欲言。王老师说:现在有些英语课上片面追求活动的热闹场面,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唱啊,跳啊,似乎很快乐的一节课,等下了课,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往往回答,不知道。 李平老师说:是的。整堂课看起来学生的参与面很广,有小组活动,但是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在讲英语呢?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很好得运用起来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陈老师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只注重活动的形式,忽视了活动设计的层次性。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一律都是成果展示,一律都是对话表演。而没有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还不太会说简单的口语。 李群老师接着说:大家觉得现在的公开课没有课件就不是一堂拿的出手的课。多媒体的运用泛滥而没有目的性。教师被鼠标所束缚。自然而然地与学生产生了距离感。 陶老师说:大家都说的很好。这些是很多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现在的课看起来眼花缭乱,唱歌,跳舞,表演,一堂课看似花团锦簇,剥去这些外衣,还剩什么呢?我们一线教师都喜欢那些实在的课,能真正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而不是看场表演。我觉得有些公开课中,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公正性、层次性和交互性。比如,老师用英语问:你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我叫某某。老师就表扬说:GOOD。(好)如果是语文课,这样的评价会不会让人啼笑皆非。而在英语课中,这样的评价却比比皆是。 时间有限,讨论却依旧很热烈。通过本次教研组的研讨,我们都学到了不少。在自己设计公开课时,我们要注意扬长避短,公开课不是一场走秀,而应该是教师智慧和对教材正确解读的体现。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11.19 | 研训 地点 | 英语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全体组员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
参加对象 | 李群 陈烜 李平 王雪平 陶薇莎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们教研组对各年级的期中考试进行质量分析。 从考试结果反映出这样三个情况: 1.从学生来看,就是学生的层次不同,一部分是学优生和中等生,另一部分是学困生。平时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的学生,考试基本上都考出了好成绩。而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惰性强,不及时进行复习和预习,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英语的学习上存在许多不足:比如, 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学习没有兴趣,掌握单词,语言信息量不足,等等,所以考试成绩不尽人意。 2.其次,从试卷上分析,由于试卷的难易度不一样,因而各年级的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都不同。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以下的措施: 1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2注重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打好基础,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4.优化课堂教学,精讲多练。特别是学生的听力和语音判断能力方面须加强巩固。 5.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我们任课老师都很认真负责,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为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补课。我们还应该和家长多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帮助学困生,以便提高我们教学的及格率。 6.我们要加组内的交流,在教学方面互相切磋请教,勤于思考,总结并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减小班级之间的差异。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找到了学生学习上的薄弱之处。我们从找问题、定措施,从而保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适时地拿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所进步,不断提高我们英语组的教学质量。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