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动员和培训,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亿相关的资料;
第二阶段成立活动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第三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
学生活动:
1、通过培训,初步了研究性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2、 初步了解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3、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亿相关的资料。
教师活动:
进行组织动员,介绍本次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研究欲望。帮助学生成立研究小组,选取合适的素材,尝试制定研究活动方案。
时间:1课时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
学生活动:
1、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明确分工;
2、各组选择合适的素材和操作工具;
3、开展小组探究活,做好记录,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活动:
1、给学提供一些常见的实物和工具;
2、帮助学生完善研究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开始活动。
3、指导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做好记录;
4、指导组长做好协调工作,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5、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时间:1课时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和评价反思
小组长张紫潇负责: 张紫潇
1. 制定计划
2.负责学习小组的分工,一般学习小组有记录员、展示员。
3.汇报学习小组情况,根据课代表及时上报汇总学习小组各类数据和信息。
李怡静: 1. 调查询问汇总
2.掌握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动态与进展。
文韵涵: 维持学习小组纪律。采访,提问 ,做记录,笔记
周义博: 根据课代表要求对小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录像,照片
朱 策: 统计,归纳整理。客观公正地评价组内每个组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认真填写学习小组组内评价表。
王雨彤: 加强组间交流,博采众长,推动学习小组建设,提高学习小组的竞争力。完成研究报告。
一、 猜测
问题:一亿到底有多大呢?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去猜测。
二、 实践操作
(一) 量一量
1、 测量100张叠纸厚度
2、 列表推算一亿张纸摞起来大约高度。
张 数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0
厚 度
总结:100张纸摞起来厚度是1厘米,1000张纸有多厚呢?10000张呢?
(二) 称一称
1、实际称一称
拿一粒米掂一掂,感觉如何?(没有重量感觉)再掂一掂100粒大米,又有什么感觉?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推算一亿粒米的重量。
2、列表推算
粒 数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0
重 量
(三)跳一跳
先跳10下,100下所用的时间,来推算跳1亿下需用多长时间。
次 数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0
时 间
(四)走一走(室外)
统计走1000步所用的时间,再推算走1亿步需要多长时间
步 数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0
时 间
课外活动:
1、 算一算(推算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长时间)
2、 读一读(推算读一亿个字需要多长时间)
3、 数一数(看钟表,每秒种数一下,推算出数一亿下需用多长时间)
三、 总结感悟
运用“以少推多”的策略。
先选取合适的物体,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长度或者重量,或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再去借助单位间的进率逐步推算出“一亿”有多大。在主动参与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滴水成河,粒米成箩”“聚沙成塔”。
四、 拓展阅读
据统计:生产1吨纸,需要原材料0﹒875吨(砍伐17棵大树),需要煤炭0﹒5吨,需要水375吨等等。
这些文件和资料看起来与我们认识亿的大小无关,其实关系重大,把我们使用的四门课本的单价(每套是23元)
这说明出版一套循环使用教科书需要成本23元,出版一亿套循环使用课本需要多少元呢?全国在校小学生数约2亿,累计人民币又是多少呢?出版2亿套教科书需要多少原材料,耗费多少能源,多少水等等。
我们如果多使用一学期,就为国家节省46亿元!
按照我国民众最低生活保障费4000元计算,如果把这节省下来的46亿元人民币捐给灾区人民,能帮多少人度过一年难关呢?
学生活动:
1、交流本组的结论和推理过程,解决此问题,能提出新问题;
2、学生自评,互评,组长评价
3、在今后的学习中根据内容尝试用这种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老师根据整个研究活动,各小组活动情况,给出教师意见。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一亿这个数太大,我们联系生活中的实物,运用以少推多的方法,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方法,对数形成鲜明的表象,以后在遇到相似情景时,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具体的参照物,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了许多活动经验。在主动参与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滴水成河,粒米成箩”“聚沙成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