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挫折教育——用逆境培养最优秀的孩子》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8-11-5 15:46
标题: 《挫折教育——用逆境培养最优秀的孩子》读后感
最近看到这样一本书——《挫折教育——用逆境培养最优秀的孩子》。在本书的序言中讲了两个自然界的故事。一是一只蛹慢慢打开,一只幼小的蝴蝶努力挣扎着要爬出来。但是因为蛹壳卡住了它,使它难以解脱。在好心的路人撕开令人讨厌的壳以后,获得自由的蝴蝶却拖着无力的翅膀,挣扎一番后悄然死去。另一个故事是老鹰活到40岁时,就会变得苍老,曾经锋利的鹰嘴和爪子已经老化,羽毛也变得厚重不堪而且发生钙化。于是老鹰必须在山崖上用自己自己嘴和爪子上不断地击打山石,直至整个嘴完全脱落。等新的嘴长出来以后,再用它一根一根地拔掉翅膀上的羽毛。忍受150天的痛苦后,新的羽毛长出来,老鹰又可以重新展翅飞翔,寿命再得以延长30年。作者通过对自然法则的描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经历生命的阵痛,就不能拥有生存的力量。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当前我们现在大多数五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组成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每个家庭中的小孩子差不多都是“独苗”。孩子的上面还有父母和四位老人,形成了独特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六个大人都是围着孩子转,基本上这些小孩子都是非常受宠爱的,差不多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长辈们把苦尝遍,极力留给孩子安逸舒适的环境,希望孩子少受苦多享福。殊不知,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慢慢长大,可能会缺乏某些重要的成长因素,导致他们在性格方面和社会交际方面出现较大的问题。留心看一看网络和媒体记载的信息,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少年,而另一方面,青少年轻生的事件屡屡出现,令人心痛。父母和长辈付出了千般的努力,却换回来一个悲伤的结局,究竟是谁的错?

作者指出,那些问题少年和轻生的孩子,应该都是从“安乐窝”里走出来,无法适应和忍受冷峻的社会的人。一直享受全家全方位服伺候的孩子,无法应对纷繁芜杂的世界。“父母没有帮助他们攒下足够的挫折经历,他们也没有积累应对风雨的经验”,因而也不会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本书的目的很明确,“挫折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吃苦的孩子,而是“用挫折激发孩子身上巨大的潜能,让孩子不仅要忍得痛苦,而且要能够创造成就、幸福!”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循序渐进地讲述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规划挫折教育。第一部分讲明挫折教育是为了让孩子由弱到强。在这部分的第一章里,明确讲到生活太安逸的孩子,无法爆发出自己蕴藏的潜力。事实也证明了,古今中外的伟人和英雄,无一不是历经艰辛和磨难。作者以此为起点,展开说明,教导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失败、挫折和逆境。通过对孩子的磨难,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在第一部分用了另外三章来说明挫折可以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坚韧顽强并培养勇敢自信的精神。在第二部分,讲到如何正确的运用挫折这个“工具”。实际上,我们一开始就讲到给孩子挫折是为了教育孩子,而不是为了打击孩子。但是如果运用不当的话,也会严重地伤害孩子,效果适得其反。挫折教育不同于棍棒教育的原因,就在于合理规划。书中对设置“挫折”这个工具的要求一一作了详细的说明。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设置、设置挫折的难度大小和火候以及父母在孩子出现挫折反应应对方式等等,确实体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对孩子教育的丰富经验。第三部分是作为父母,面对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应当去如何帮助孩子。如果说第二部分是挫折教育的理论和训练,第三部分就是挫折教育的实战应用。实际生活中,孩子面对多样化的社会,什么样措手不及的事情都可能遇到。当孩子被嘲笑戏弄或受到委屈时,当孩子早恋或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当孩子失去挚爱的亲人时,作为父母,应当理性地、有智慧地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并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一番话,大意是说孩子在家要给他足够的爱和经历风雨的机会,这样他的心灵不会是一片荒漠,面对外来的打击也会从容自若。而现在的很多父母在家时拼命地为孩子包揽一切,当孩子在外面遭遇挫折时又大骂孩子无能。没有比这更能摧毁孩子了。所以为人父母者,在孩子没有离开家庭的时候,除了给孩子足够的爱,一定要让孩子多多地经历各种“考验”,因为孩子的身边有你,所以只要父母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考验,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每一次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父母的考验。千万不要等孩子离开家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后悔自己没有让孩子锻炼摔打。而当孩子需要经受风雨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放手的。这一步一定要走,就像台湾作家龙应台《背影》这篇文章说的那样:“当孩子长大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在他的背后,温柔地看着他,渐行渐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