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选择题专项训练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8-10-15 08:36
标题: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选择题专项训练
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传统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3、“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
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 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
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4、《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5、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 )
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B.摆脱封建束缚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终极目标
C.毛泽东深受维新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
6、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
A.“祖宗之法不可变” B.“中体西用” C.“变者古今之公理” D.“托古改制”
7、《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8、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9、“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0、“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与此观念相似的是( )
A.中体西用 B.民主宪政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11、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12、1923年,胡适撰文写道:“这三十年里,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止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的“名词”当指( )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13、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托古改制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祖宗之法不足守
14、“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行政治变革 B.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
C.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15、1916年,李大钊称:“为其历史所经阅者弥久,斯其圣哲所乖诏者弥多”,“民彝(意为人伦)受繄蒙也弥厚”,“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所以,“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据此可知,李大钊主张( )
A.应彻底否定儒学 B.移风易俗应该先行 C.批判儒学之糟粕 D.重视公民道德教育
16、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刊有陈独秀的题为“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的文章,其中写道:“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这表明陈独秀倡导( )
A.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相结合 B.学习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C.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专制主义 D.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17、《胡适自传》中记载:“前些年(美国的)《展望杂志》选出我为全世界一百名闻人之一。我当然觉得这是一件荣誉。可是当我一看到我照片底下那一段颂辞,我不禁失笑。他们选我的原因,是我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该材料可以印证( )
A.美国对中国近代文化表示崇拜 B.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成就最突出的人物
C.新文化运动引起了美国的关注 D.胡适是近代中国提倡文学改革的第一人
18、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指出:“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康有为的主要用意是( )
A.说明近代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B.提醒清朝统治者不要与民争祸
C.强调维新变法已具备群众基础 D.论证自上而下的变法具有合理性
19、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文称:“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据此可知,陈独秀强调( )
A.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更为重要 B.民主共和政体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C.清除专制的思想根基实为前提 D.封建伦理是共和政治的主要障碍
20、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 D.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21、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
A.契约立国 B.以法治国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22、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3、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8-10-15 08:36
24、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时期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斗争 |
19世纪中期 | 农民阶级 | 平均主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19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20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A.世纪之交出现救亡图存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5、近代出版的《国民公报》曾刊文评论学生说:“既可同板凳而坐,安可不同床而觉?什么男女同校,明明是送子娘娘庙……”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守旧的人抵制新思想 B.近代中国社会风气很差
C.青年学生自制力很差 D.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6、《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 “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27、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
28、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9、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福州船政局,局内设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这主要表明( )
A.“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以贯彻 B.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C.学习西方科技是救国之根本 D.福州船政学堂属于清朝官办学堂
30、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这里“……”处的历史人物应是(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27.tmp.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47.tmp.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58.tmp.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68.tmp.jpg
A林则徐 B. 李鸿章 C. 梁启超 D. 严复
31、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 )
A.协调国内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
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32、《危楼上的盛宴》记载:1884年,张荫桓被清政府任命为太常寺少卿,一群官员攻击他“出身卑微,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这说明当时( )
A.门第仍是官员晋升的主要依据 B.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
C.“开眼看世界”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D.选官用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
33、《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此后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中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该现象主要表明( )
A.提倡白话文一直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B.《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影响力强
C.袁世凯复辟帝制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D.新文化运动时期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办报之风
34、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之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其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藉……” “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
A.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 B.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认为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35、历史学家胡绳曾评论道:“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并没有超过同时期的康有为的上皇帝书的水平’。”这表明早年的孙中山( )
A.已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B.支持康有为进行维新变法
C.未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 D.主张改良以挽救民族危亡
36、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了‘科学思想’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37、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C.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38、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39、“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40、《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41、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4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43、1938年,艾思奇在《共产主义者与道德》一文中说道:“如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者只是国际主义者,不能同时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也不能谈民族道德的发扬,这就完全是一种公式的、形式论理学的曲解。”这话表明艾思奇强调(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加强共产党员道德教育
%2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