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一年级班主任讲稿 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8-8-28 06:25
标题: 一年级班主任讲稿 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
1. 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可是到一年级就不同了,从以游戏活动为主变成了以学习为主,有些孩子会感觉不太适应,甚至上课不太专心听讲,这是家长最头疼的地方。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

家长送孩子上学,在校门口总是一遍遍叮嘱孩子认真听讲,孩子也是频频点头。但是到了课堂上,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就成了未知数。这里给家长们提醒一下,事实上,一年级孩子对认真听的认识是模糊的。在学校里,老师对于认真听讲的要求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

一年级老师要求孩子:听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着老师;看黑板,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同学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手要放在后面,不摆弄东西。

在多年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目前大多数家长在培养孩子倾听习惯方面,还不够重视。孩子们表现出的问题常常是,当别人还没有说完,他就迫不及待地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回答完问题后就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集体教学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等。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倾听能力较差呢?

一是家长不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许多家长认为倾听的能力几乎是天生的,不需要培养,每每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就训斥、责备孩子。训斥、责备容易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还有一种极端的表现就是成人以孩子为中心,认为插话等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的意思,以致孩子越发不会倾听。

二是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受年龄特点的局限,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在倾听别人说话时缺乏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特别是有些孩子聪明活泼,表现欲特别强烈,在集体活动中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其他孩子的发言。所以孩子有时候根本没听清楚别人的话或听得不完整。

三是家长的消极榜样的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对孩子产生影响。有些家长在和别人交往时、和孩子交谈时就不会倾听,因此,孩子在无形中习得了不良行为。

3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家长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

多和孩子交谈。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在家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家长可抓住时机与孩子交流:“你听到了什么?”有时孩子漏看了一集或一部分,家长就及时向孩子转述,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倾听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要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必须仔细观察。

鼓励孩子良好倾听的行为。在日常交往中,只要孩子能认真听对方讲话,不打断,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家长就可以表扬他,让孩子在鼓励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