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12-13 16:30
标题: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此套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免费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初中语文教材大纲同步,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因语文试卷复制时部分内容如图片、拼音等无法直接显示,请用户直接到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下载浏览或打印!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试卷内容预览:

(语文版)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质检题
同学们,你是不是积累了很多的语文知识?是不是有意识地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是不是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呢?希望你能用下面这份试卷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祝你成功!
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24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chuò),只有穿长衫的人,才踱(dù)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B.我以揠(y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好。同时我又热衷(chōng)于做这件事。
C.一切都如花似锦(jǐn),韶(sháo)华灿烂。大凡已成为们的禀(bǐng)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D.黄昏夕照,勾勒(lēi)出圆明园残损的门柱和颓垣(gèn)断壁,衰草连天。毛泽东伫(chù)立在园门前,像在思索着什么。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融恰     挑衅     大名鼎鼎    顶礼莫拜
B.阑珊     秉烛     无用赘言    坦荡如底
C.伟岸     秀颀     纵横绝荡    浮想联编
D.澎湃     淅沥     潜滋暗长    瘦骨嶙峋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B.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C.灯月交映、水波粼粼,剑英大桥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D.通过对《愚公移山》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做事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道理。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某同学面对老师说:“学生才疏学浅,老师过誉了。”
B.静静的小山村在月光中若有若无。
C.他不听老师和家长亲人的真诚劝告,死心塌地要和那些流氓一起鬼混。
D.这些故事或许已经支离破碎,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们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猜测和遐想。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秋水》节选自《庄子?秋水》,荀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
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扁鹊见蔡桓公》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它告诫我们:要正
视自己的缺点错误环能拒绝批评帮助。
D.陆蠡的《囚绿记》是一篇叙事散文,他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和自由的
的向往之情。
6.按下列要求默写(每小题2分,共12分)
⑴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⑵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⑶《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现用来比喻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的
诗句是:“                    ,                    。”
⑷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的句子是:“                    ?                    。”
⑸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⑹岁寒,                  。(熟语)
7. 提炼下列材料中包含的信息。(不少于2条) (4分)
   有人到微软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经过面试和实际操作以后,人事部门告诉他被录取了,向他索要E—mail以寄发录取通知书和其他文件。他说:“我没有计算机。”人事部门告诉他,对于微软来说;没有E—mail的人就等于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软不能用他。
    他很失望地离开微软,口袋里只有10美元。他只好到便利的商店去买10千克的马铃薯,挨家挨户转手卖出。两个钟头后他卖光了,获利100%。他又做了几次生意。把本钱增加了一倍。他发现这样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于是他认真地做起这笔生意来,一些运气加上努力,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买了车还增加了些人手。5年内,他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挨家挨户”贩运公司,提供让人们在自家门口便可以买到的新鲜蔬菜服务。
  信息一:                                                                     
  信息二: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6分)
文言文阅读
(一)赏析下面诗歌,完成5~7小题。(3分)
如 梦 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           
和          。(2分)
2.作者采用           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1分)
3.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词,写出了女主人憧憬美好生活,关切美好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B.“昨夜雨疏风骤”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这本是大自然的景象,却在词人的心中引起涟漪,引起了她对自然景物的关注。
C.《如梦令》是词牌名,也是本词的题目,本词写的是词人酒醉梦醒后的感受。
D.“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把女主人活泼好逗、富有情趣的性格表现了出来。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避(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如果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呼尔而与之                  尔:你
D.今①为妻妾之奉②为之        ①wèi介词,为了;②wéi动词,做
3.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二者不可得兼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B.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C.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吾妻之美我者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该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孟子》是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如其中的《鱼我所欲也》等文章,都体现了其说理透辟、论证雄辩、气势恢弘、语言流畅的特点。
C.本文主要运用分析推理的论证方法,从反面立论,再从正反两方面运用举例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D.本文的主旨是“舍生取义”,这一道德范畴由于历代仁人志士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早已超越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                                                                        
⑵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译:                                                                          
现代文阅读
(三)(12分)
①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旧慢慢的算他的帐。
②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选文出自课文《         》,作者是        ,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2分)
2.阅读选文第①段,完成下列⑴~⑶小题。(5分)
⑴从情节发展的脉络看,第①段主要是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迫害,从               
进而到                    。
⑵第①段要表现的人物主要是     和     (A.掌柜 B.酒客 C.孔乙己 D.丁举人),
描写的角度是        (A.正面    B.侧面)。
3.选文从三个方面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5分)
⑴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揭露了            对下层人民的凶残;
⑵从        和         的强烈对比,揭露               的罪恶;
⑶通过掌柜的和酒客漫不经心的对话,揭露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4.选段记叙的主要事件是(      )(3分)
A.孔乙己被打折了腿。               B.丁举人有钱有势。
C.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       D.众人耻笑孔乙己。
(四) 宛如英雄(15分)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绺白发披到额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①。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默,是伟大的沉默。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莫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这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注释】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2分)
答:                                                                        
2.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                                    ”的音乐。
3.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3分)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2分)                                                               
作用:(1分)                                                           
4.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2分)
(      )句赏析:
答:                                                                        
5.“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绝妙的表达效果,音乐中有,文学中也有。下列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不具有这种效果的一项是(      )(2分)
A.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难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向藤野先生告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6.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30字以内) (4分)
答:                                                                        
                                                                                
                                                                              
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50分)
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让我们为拥有而快乐吧!请以“我拥有,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⑵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12-13 16:30
标题: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本站试卷,无需注册,在下面的附件中,选择右键,目标另存为,保存在你的电脑或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rar (22.85 KB, 下载次数: 578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12-13 16:30
(四)
一、
1.C  2.D  3.B  4.B 5、A
6.⑴春潮带雨晚来急⑵白日放歌须纵酒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⑸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⑹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7.信息一:失败乃成功之母;信息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信息三:进取的人生才是有成就的人生。(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二、
(一)1.叶的茂盛;花的凋零 2.委婉含蓄
(二)1.D  2.C  3.B  4.D  5.翻译(略)
(三)1.《孔乙己》;鲁迅  2.⑴从精神毒害进而到了肉体的摧残。⑵C和D;B   
3.⑵①统治阶段 ②丁举人,孔乙己,封建科举制度 ③冷漠    4.C
(四)1.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消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意同即可)
2.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
3.含义:贝多芬的音乐能让人饭取到精神的力量,使人获取悲壮美与幸福感,使平凡的人能够超出平常的自己,得到提升。作用:点明题意,揭示主旨。(意同即可)
4. A句  以“骤然”写动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写力量之大,以“一绺白发披到额前”写激动的外表,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或:通过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意同即可)
   B句  通过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音乐老师沉浸在音乐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对学生精神的感染。或:以景写人,以午后的阳光映衬着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以“向导”的比喻揭示他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意同即可)
5.D   6.答案略。能在描述中运用一定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对音乐的感受即可。
三、作文(略)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