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作文课听课反思 走近何捷老师,学学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8-8-2 12:10
标题:
作文课听课反思 走近何捷老师,学学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何捷老师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上了一节《如何写“喜欢”》的现场作文课,我立即被这位颜值不怎么高的男老师的教学艺术充满了兴趣。打开“百度”,发现他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有很多可学可操作的扫数。
一、阅读书目,任其选择,给你自由。
何老师认为 ,学生们阅读书自有选择。这就像孩子们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他不会片面、武断地给学生推荐必读书目。他指导课外阅读的宗旨是—— “儿童读什么,儿童说了算”。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了美国迪尼斯乐园的路径,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他的方法就是让游客在草坪上根据需求自行选择道路。他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设计方法甚为独特。而何老师让孩子们自行选择课外阅读书目的宗旨与格罗培斯的设计路径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样自由选择课外阅读书目,既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适合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绝对不会出现同样一本书,有的学生读不懂内容,有的学生认为书目内容太简单幼稚。
二、读完整本书,写推荐好书卡
何老师并没有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海洋里肆意“放羊”,而是通过一招让“尽情吃草的羊”乖乖地回到营地。
他让孩子们读完一整本书一周后,然后写“推荐好书卡”。要求是:写在A3纸上,竖排,除了书目封面可以打印,其他内容必须手写;内容有封面,作者简介,书的梗概,精彩片段摘录,人物形象,自己的阅读体验等。如果谁推荐的书目大家愿意读,班级图书角就收藏这本书,就会获得老师颁发的一个大奖。
经过一周阅读,周末制作“推荐好书卡”,周一上交,由班委挑选、张贴在墙上。一周内容更换一次。“会读书不是好汉,好会好书才是档次!”这是鼓励孩子阅读经典好书,而不是随便阅读漫画、低俗一类的书籍。
三、听读书籍,为孩子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孩子上阅读课坐不住,有的表现为读写有困难,有的无法静心聆听,有的做不到耐心细致观察,有的无法准确实施如写作,抄作业等的实际操作活动,而如果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故事讲述则容易引发思考,让人接受,达到育人目的。
基于此,台湾优势光谱教育协会理事长,美国SWIU多元智能启发教学讲师,亲子教育专家吴秀笑就提出 “听读合一”的教育模式,在育人同时培养深度聆听的阅读能力。这项实验就是运用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论”与Thomas Amstrong的“优势智能”和“多感官学习”理论,让儿童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同时调动听觉、视觉参与,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朗读大师特雷斯说: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比自己看得懂的语言要丰富,程度要高一些,也就是说儿童听读的能力比眼读能力要强得多。
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看,在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这七种智能中,听读,至少服务其中的言语—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数理、自知—自省、视觉—空间五项智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能够听懂并理解那些相对复杂或者有趣的故事,但如果单纯阅读却出现障碍表征。因为听读和智能发育息息相关,切入人性根本。
于是,何老师在班级中推行听读训练,发现它的优势独特,训练效果显著,受众面广,直接有益与儿童的综合素养提升。
听读有三个比较明显的优势:
其一,听读本身结合了内容与形式上的优势,很容易让孩子进入深度聆听的状态,这是视读很难达到的沉迷阅读状态,是高品质学习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其二,听读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朗读者的诠释,在聆听中就能体会到包含着快乐、欢喜、痛苦、悲哀、愤怒等情感,孩子能被感染,被打动,情绪能得到调试,心灵得以安抚;
其三,听读故事或文章中原本就蕴含着孩子成长必须的道德素养,长期聆听相当于潜移默化地传道,孩子能在聆听中逐渐倾向于听读接收的信息,知晓道理,学会为人处事。
何老师利用的听读素材大致来源于三个途径。
一是通过孩子自发从网络下载后分享。网络时代的信息是海量的,发动孩子去搜寻,此举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有趣的音频素材:《福尔摩斯》《东周列国志》《大清十二帝疑云》《封神演义》……我们的班集体就能组建一个素材库,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遴选自己喜欢的听读材料,选择合适的时间分享;
第二个途径是有针对性地购买。为配合语文教学,我和班委一起选购了如《笠翁对韵》《配乐唐诗诵读》《三字经》《现代散文精品欣赏》等听读材料,在全班的听读活动中做重点推广。
第三条途径最为特殊,是他和电台的一档作文评点节目,让孩子在家听广播,学写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